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秦晋殽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以下简称《殽之战》)是《左传》中的一名篇佳作,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就语言而论,主要具有以下六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凡是读过《左传》的人,没有一个不为它的史料丰富而惊叹,也没有一个不为它的写作手法高超而拜服。桐城派领袖刘大櫆说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史通》的作者刘知几说它:“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放则披靡横前(败逃时遗甲弃尸的情况如在眼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见,古今卓绝。” 相似文献
3.
杨西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人物语言在《秦晋崤之战》这篇《左传》名篇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传达对话内容,展示人物音容情态,刻画性格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以下我们分两方面来谈。一、委婉含蓄、高雅多致的外交辞令《崤》中有几段优美的外交辞令,如弦高犒师、皇武子辞敌、孟明谢赐等,各具特色,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5.
于宏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47-50
对于《秦晋殽之战》的人物语言,不同的典籍对其分析各有不同。当我们翻阅两部成书年代相隔并不遥远的先秦历史典籍《尚书》和《左传》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时,却会读到关于人物语言的风格迥异的记载。为此,本文试图从《尚书.周书.秦誓》和《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中关于"秦晋崤之战"中人物语言的不同点入手,对这一现象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3)
一、“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是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而诅咒他的话.“中寿”是古籍中常见的划分老人年寿等级的习惯用语.如《庄子·盗跖》、《淮南子·原道》、《吕氏春秋·安死》、《抱朴子·至理》等都有“中寿”的说法.“中寿”具体所指,说法不一,姑不论.至于“拱”字,几乎所有的本子(包括中学语文课本)都注为“合抱”,有的更注为“两臂合抱”.这些注,其实都不准确.古代比拟树木的粗细往往用“拱把”.“把”是只手一匝,也就是一手合围,“把”与“握”义同.“拱”是两手合围.如《后汉书·崔骃传》:“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修 相似文献
7.
8.
罗泽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6)
<殽之战>一文,写秦国的军队越过晋国的边境去偷袭晋的邻国——郑,半路上被郑商人弦高遇见并识破他们的阴谋.秦军的将领们估计这回偷袭是难以得逞了,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归,便灭了滑国才率领军队返秦.其时,正忙着给刚刚去世的晋文公治丧的晋国新君及臣僚,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决定搁置丧事,出兵伏击秦军.文章写道:"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 相似文献
9.
李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2-25
校读是校勘学方法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推广和应用。以作为我国叙事文学源头的《左传》为例,通过《左传》与《国语》《韩非子》《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史记》《新序》《说苑》《淮南子》等相关典籍中同类语料的校读、对比,用这些校读材料补充《左传》文句表达方面的省略之处,也使得《左传》字词训释更加直接易懂。通过反复对比,在尽现《左传》文辞之美的同时,亦偶现出其个别的稍逊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季孝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2):138-140
国内大学语文课程的选文,历来以我国古代名篇为主,在讲解上,也历来以文学性诠释为主.然而,我以为在文学性诠释之外,中国古代的这些名篇,尚存有深广的文化内容可供发掘.现以<秦晋殽之战>一文为例试作说明. <秦晋殽之战>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秦晋两个大国一次著名的战役.<左传>以描述人物言行细微生动见长.该文中,有若干内容的描述则不仅生动,且别有意趣,很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陶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左传》的叙事艺术陶然《左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编年纪事的史书。但是它“文彩若云月,高深若山海”①,“其辞婉而畅,直而不肆,深而不晦,炼而不烦”,②不愧为先秦杰出的历史散文,其叙事技艺尤为高妙,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一、生动而形象《左传》记... 相似文献
12.
王守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3)
《左传战纪选》一书是王守谦同志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编写出来的。该书从《左传》里选出比较典型的大小战例二十篇,进行了注释、翻译和简明概括的分析。全书共二十余万字。这里选载一篇,以飨读者。关于《左传》对战争的描写的论述,参见本刊今年第一期所载王守谦同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14.
《左传》以叙事享誉,记人也很生动,成功运用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本身之间的映衬手法来刻画人物,为后来的文学作品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5.
周来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1):63-66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16.
庄大钧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崇霸尚战是《左传》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论述的形式,即直接表达;一是叙事记言的形式,即间接体观。后一种形式也就是《左传》那所以诱人的神奇的战争和辞令描写。这两种形式都有力地说明,崇霸尚战虽非《左传》的唯一思想内容,但确系构成《左传》文章精采特色的重要思想根源。因此,抓住这条或隐或 相似文献
17.
贺陶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85-88
幽默讽刺是贯穿《左传》的一个重要特色 ,存在于作品的材料选取、情节提炼、人物刻画、叙事安排、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 ,使全书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高瞻远瞩的总体把握,异彩纷呈的细节摹写,灵巧多变的篇章结构,因事见人、因人设事、自觉层面的写人,是《左传》战争描写的总体特色,它体现在《左传》众多的战争中. 相似文献
19.
汤太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66-367,399
会盟和征战是《左传》中的重要题材。焦延寿在创作《易林》时,便援引了《左传》中的部分会盟和征战典故溶为林辞。焦氏对《左传》会盟、征战典故的引用自有其深刻用意。通过对《易林》所引《左传》盟战典故的考述,可以得出焦氏具有不同于《左传》作者的明显的反战思想,这与西汉初期及焦氏生活时代之战争频仍的历史和现实是分不开的,且这一思想在当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三经注疏》简体标点本的出版,对推动经学史以及整个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影响。但由于诸多原因,其中错误在所难免。针对《春秋左传正义》(简体版)一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分“标点不确”、“校勘不当”和“繁简字问题”三种情形,按先后顺序录出,以就正于该书整理点校人员和其他同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