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父亲71岁了,每天在煤厂干活,像年轻人一样握着大锨筛煤、上煤。从背后看,很难想到他是70多岁的人了。 每次看到父亲偌大年纪,还不辞辛劳每天劳作,我就心酸眼涩。父亲是煤矿工人,退休后他先后到多家厂矿做工,有时还跟村里的建筑队搬砖,像年轻人一样下力气。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得窝囊、憋屈,没有什么本事.几十年来,做过营业员、搬运工、装配工、保管员……快50岁了,才在小区里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保安.保安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有"三险一金",退休后能领取养老金,这很吸引我. 老家来了亲戚,我在厨房里忙,听到父亲在客厅里对亲戚说道:"孩子懂事呢,长这么大,从不惹是生非.诚实、本分、守纪,就是孩子对我们老人最大的孝顺.这不,日子一晃,他都50岁了,再过几年就能退休了,他也就可以像我一样在家颐养天年了."  相似文献   

3.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他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以  相似文献   

4.
陶绍教 《家庭科技》2011,(12):26-26
年过九旬的黄老是我同事的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步轻背直,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博闻强记,生活之事根本不需儿女操心。曾是中学高级教师的他,退休后一直喜欢搞社会调查,给报纸杂志写稿件。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父亲今年70岁了,是个陀螺迷,每天晚上都要去广场上打一两个小时的陀螺。10年前,父亲刚退休那会儿,由于以前一直坐办公室,长期案牍劳形,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多种病症。一天傍晚,父亲闲逛路过一个广场,广场上有几个老年人正在比赛打陀螺。只见他们左脚稍迈、右腿立定微屈、腰身轻轻扭动、左手背在身后、右手高举、手中握有一支约2米的长杆,杆头是一根  相似文献   

6.
父亲是中学教师,一向温文尔雅,是出了名的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可是,他在61岁那年,竟然得了老年痴呆症.从此,我们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开始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父亲患病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平时住在单位,周末才回家.父亲一见我,总是惊喜地说:"小雨,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可过不了一会儿,他从里屋出来,再见到我,仍然会惊喜地重复刚才说过的话.我和母亲都说他"老糊涂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军人.和众多军人家庭一样,我的小家一直安在我父母那个并不宽敞的大家中.我离家千里,妻早出晚归,带小孩"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已退休的父母身上.7年来,在父母精心的培育下,我儿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此,我把父亲教育孙子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也借以表达我对父亲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8.
大哥3岁那年双目失明.从他看不到光明的那天起,父亲便带着他四处求医.眼睛复明无望,父亲就开始为大哥的未来操心,努力教会他自己烧饭、缝被、穿针引线,还让他学得一身好水性. 几年后,父亲患了食道癌.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亲毅然放弃治疗,硬逼着大哥去学按摩,并用治病的钱给他开了一家按摩诊所.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10年前去世,父亲现在也快八十了.大哥与父亲关系一直不好,最近父亲想立一份遗嘱,将他的房产指定由我一人继承.可是大哥不同意,说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父亲只能处分一半,另一半属于母亲的遗产,应该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请问,父亲是否可以处分该房产?  相似文献   

10.
我母亲10年前去世,父亲现在也快八十了.大哥与父亲关系一直不好,最近父亲想立一份遗嘱,将他的房产指定由我一人继承.可是大哥不同意,说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父亲只能处分一半,另一半属于母亲的遗产,应该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请问,父亲是否可以处分该房产?  相似文献   

11.
温馨的诀别     
那时候,父亲患了癌症,我又不得不赶时间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苍白的脸。而父亲稍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着十几条金鱼的大鱼缸。这是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他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父亲。他已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世,只要我在他身旁,他脸上就呈现出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  相似文献   

12.
“逆子”     
父亲得了癌症,住院一个多月了,他却没来过几次.即使来了,也是放下钱,说不了几句话就走.他说公司忙,离了他就转不动.再说,还要照顾孩子.看着他匆匆离开,母亲总忍不住暗自落泪,深恨他不孝.从小到大,父亲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几乎没让大人省过一天心.小学顽劣,中学忤逆,大学和人打架被劝退,开公司亏得一塌糊涂,结婚,离婚,父母为他操碎了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退休在家,特别是到了身体不好,不能再出外做事之时,最希望子女上门多坐会儿,陪着他们忆往昔、抒情怀。每每到此时,老人那已有些混浊的目光中总会飞扬出壮年时的亮色与激情。这对老人是一种最好的精神疗法。 笔者对此深有体会,父亲早已过古稀之年,忙碌一生的他总是呆不住,想干点什么却又力不从心。但一谈起六、七十  相似文献   

14.
永不放弃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从小他父亲就希望他长大后能当一名出色的律师,但他在浪费掉父亲毕生的积蓄后,却从律师学校休学了。他父亲失望得流下了眼泪,并生气地对他说:“我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了!”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道歉     
郑俊甫 《快乐青春》2014,(10):26-27
小时候,父亲对我管得很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是个语文老师,在学校,在他的学生面前,他像一位慈父;在家里,在他的儿子面前,他又像一位师长。父亲总是会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我的行踪,我的谎言从来没有逃过他询问的眼睛。父亲知道真相后,就会大发雷霆,然后让我背着手站在墙根思过,直到我说出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才肯罢休。父亲虽然训起人来很凶,但从不动手打人,他也不喜欢别的家长动手打孩子。  相似文献   

16.
王恩来 《理论界》2009,(5):134-135
最近一段时间,有三件事情让我闻之便想起本文的命题.一是某地党委将"孝"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品行的标准,不孝之人不能提拔重用;二是中州大学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带着92岁的父亲周游七省讲孝道;三是鲍尔吉·原野在报上发表一篇倡孝的文章:<哪一种爱更为稀缺>.官员、学者和作家不约而同地呼唤孝道,这或许说明,眼下,在一些国人心中,"孝"已经有些迷离.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的父亲金应熙教授原本爱好数学和天文,后来却转向史学并将毕生献给了历史研究.在我们的家庭中,唯独我没有研究历史,却转而学习自然科学并成为一名生物学工作者.然而也许是由于从小受到父母亲的教育和熏陶,耳濡目染,我对父亲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在逐渐走上自然科学研究的道路以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父亲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他既尊重史料,又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他  相似文献   

18.
脾气钉     
正有一个男孩的脾气不好,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时,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犹太家庭的父亲,存钱存了很久,终于买了一辆向往已久的新车。新车开到家后,他珍爱有加,每天都要洗车打蜡。他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爱车,也常常乐此不疲地帮爸爸洗车。有一天,这位父亲开车回到家后,累得一动也不想动。于是他决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车,尽管自己的爱车因淋雨而显得脏乱不堪。这时,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自告奋勇要帮父亲洗车。见他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每年春节回老家陪奶奶过年,父亲总会去商场买一桶红星二锅头.那种5公斤装的大桶,拎着上客车下客车,到了一个小城镇还要倒一次车,但父亲总是不厌其烦.那酒,是带给大伯的. 沉默对饮 小时候不晓得大伯比父亲大几岁,看上去要大许多.他们的面貌有几分相似,气质却有天壤之别.父亲是武装部的干部,衣着得体,气宇轩昂.而大伯,我在冬天见到他,永远穿一件灰扑扑的旧棉袄,面容黝黑,额头上早早就有了深深的皱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