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和自身成长的局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较低,表现为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封闭、心理发展中的失衡,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环境变化的不适应、理想和现实产生的差距、来自家庭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学教育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帮助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把市场关系引入办学领域,在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人才评价、科研项目设置等方面一味迎合市场需要,出现了大学办学泛市场化倾向,这实质上就是办学上的功利主义。而今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社会公民人文素养普遍下滑,与此不无关系。只有将大学办学理念回归到以"人文化成"为立命之根基,大学才能在泛市场化的洪流中,秉持大学精神,着实担当引领社会文明,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书院精神以其人道主义的价值仪轨、人文精神的自然和谐、兼容并蓄的开放多元、学术创新的自由独立等等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大学精神的核心。而千百年来,书院精神亘古延绵,对中国古代、近代大学的建制与改革形成了重要影响,并在新的时代风潮中被纳入21世纪人文文化体系以其精神宏旨实现中国现代大学价值理想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简单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为传统的古典大学的“理想”,一为多元巨型大学的“功用”。大学精神从“理想”演变为“功用”是大学在内在逻辑和外部压力下的选择。然而,大学精神将永远不灭。  相似文献   

5.
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国家理想是大学生理想教育的主要范畴。大学生能否认同社会理想、能否树立科学的个人理想、能否自觉践行国家理想,直接关系大学生的道路选择、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理想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历史使命意识、爱国奋斗精神的教育,是提升思政课教学中理想教育实效性和增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自觉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我们大学教育的误区是往往关注少数精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处于弱势的一般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正视、重视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积极有效的帮助对策,创造条件和机会施予强势关怀,促使弱势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爱贫困大学生,不仅要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入学、就读方面的经济困难,还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解他们的种种精神困扰,做到:学会自我调节,实现内心和谐;学会关爱他人,力求人际和谐;学会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新疆高校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根据新疆的特点,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坚持多元文化和谐发展;强化大学生四个认同意识;课程体系凸显地方特色;凝炼传递地域文化的大学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校园存在着大学新生、独生子女大学生、毕业生、贫困大学生等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自身心理、学校、家庭、社会等.调适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应采取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水平,实现每一个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消费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包括符合社会期望的价值观的养成、求知动力、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和方式方法等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影视文化消费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