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朝的国势,在唐玄宗统治时期达到了兴盛的顶点。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动摇了她的统治。战乱费了八年的时间虽然平定了,但安史余党仍然盘踞在河朔一带,成为和唐中央对抗的藩镇,而在唐朝中原内地以至江南、岭南地区也设置了许多藩镇。藩镇割据和藩镇林立的局面是唐中后期政治形势的突出点。由于藩镇的割据,统一的帝国元气大伤,唐王朝再也恢复不了当年丰腴的英姿。但她并不是淹淹一息,仍然维持了一个半世纪。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
试论唐宪宗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唐后期的皇帝远比不上前期的皇帝英明,然而,在唐后期昏庸的皇帝群中,唐宪宗却是较有作为的一个。但到目前为止,对唐宪宗,还未见有专文论述。本文试图对唐宪宗的功过是非作一粗略的分析。一唐宪宗即位之初,较为英明果断,颇有雄才大略的气度和胆识。他极赞佩盛朝治世之功,决心仿效太宗、玄宗,中兴唐室,并为此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他的主要优点和功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唐宪宗朝以后,中央政府彻底成了藩镇与宦官集团争斗的牺牲品.至于五代,更是登峰造极,骄兵悍将矫诏弑君,群起称雄,使自西周以来形成的礼制濒临崩溃.赵宋统一后,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重新建立封建秩序,在伦理道德上着重树立孝义思想.作者就丁忧持服制度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812?—858),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生于河南获嘉,卒于河南郑州。 李商隐一生的四十多年,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这正是唐王朝由短暂的元和中兴走向最后覆亡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皇帝昏懦,宦官专权,藩镇跋扈,朋党倾轧,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这一时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剥削越来越残酷,下层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激烈。《新唐书》卷二二五载:“唐亡,诸盗多生于大中(宣宗年号)之朝……贤臣斥死,庸懦在位,厚赋深刑,天下愁苦。”李商隐就生活在这“天下愁苦”的时代气氛中一个式微的家族里。他自叙是“姑臧旧族”,和李唐王室同属于李广的后代。但实际上,几代以来,他的家庭一直很寒素,  相似文献   

5.
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了朱泚的叛乱。开初奉调参加平定叛乱的军队,有李怀光领导的朔方军和李晟领导的神策军。李晟的军队还受李怀光的指挥。后来,李晟的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勤王”偏师变成保卫唐王朝,消灭朱泚叛军的主力,而李怀光的军队却由大到小,由强变弱,他本人也因背叛唐王朝走向自取灭亡的道路。这一历史现象很有启发。唐朝中叶发生的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藩镇的势力仍继续发展。到了德宗时候,皇帝昏庸无能,往往姑息养奸,藩镇更闹得厉害。河北的朱滔、王武俊、田悦联成一气,对抗唐朝中央政权。李希烈控扼郑、汴,李纳盘踞河南,梁崇义霸占荆襄,几乎把唐朝政府包围在关中一隅之地。其他地区的一些节度使,虽然未公开打出叛乱的旗号,但以防备藩镇侵并为名,闭境自守,实际上不听唐朝廷的指挥。至此,唐王朝的权力已很有限了。建中四年又发生了朱泚的叛乱,更直接危及中央政权的存亡。  相似文献   

6.
藩镇军队是唐朝中期以后国家武装力量的主要结构形式,它担负着镇守地方、拱卫朝廷的职责和使命,是唐王朝的军事支柱。但由于中央力量的逐渐削弱和藩镇军队结构、组织的原因,却未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时常与中央政权发生矛盾和冲突,就是在其内部也经常出现骚动和兵变,甚至兵、将、帅之间相互残杀,造成军队的混乱。近年来对藩镇割据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很少涉及藩镇内部的组织与结构。本文试图探讨藩镇军队兵、将、帅这三级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以期对藩镇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唐代朔方军何以未割据自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明方军是唐王朝的一支边防军,也是唐代活镇中势力较强的军队。安空之乱后,各地藩镇先后不同程度脱离甚至反叛中央,唯朔方军始终恭顺中央,并且在平定安由之乱以及削平各地落镇叛乱战争中超过很大作用,写真名割据藩镇形成鲜明对此。对于这一奇特的历史现象,史学界大多认为,朔方军对中央经沂采源的过分依赖,决定了它只能恭顺中央而不能割据自立,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考察唐代历史,自安由乱后,唐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唐政府也曾于南方设立了为数众多的节度使、经略使晋,而这些地区导明方军镇一样,…  相似文献   

8.
君主的政治态度与宰相的任用得失,乃是元和政治盛衰的关键所在。元和十四年,裴度、崔群被排挤出朝,唐宪宗一改前志,专任权奸皇甫等,构成中唐乃至整个唐王朝的一个重要界碑。从实质上看,这些事件透露出一个极危险的信号,预示着元和之治名存实亡,而唐王朝也失去了历史赐予它的最后一次契机。  相似文献   

9.
藩镇官员收入问题在唐代藩镇研究中值得重视.藩镇官员收入成分复杂,有俸禄、赏赐等多种来源,并具有地域性及群体性差异,不应笼统概括.唐王朝对藩镇官员制定收入标准,规定待遇优厚,学界据此认为藩镇官员收入普遍丰厚,但实际上唐王朝规定标准并未普遍推行,各地情况存在差异.总体上南方藩镇官员以俸禄为主要收入,待遇优厚;北方藩镇官员以赏赐收入为主,待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唐中后期,政治危机进一步加深,内有朋党"挟怨憾结,倾轧排摈",外有藩镇"力大势盛,尾大不掉",中央集权岌岌可危.于是宦官作为维护皇权的政治势力迅速膨胀.内挟朝臣,外制藩镇,形成了唐中后期新的制衡机制.即宦官枢密使、神策军中尉制约外朝宰相,宦官监军使制约藩镇节帅的"二元"制衡机制.这种机制维系了唐中后期一百多年的统治.随着这种机制的瓦解,唐王朝的统治也随之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1.
安史乱后,唐廷一直在贯彻削藩政策。无论是通过温和,抑或战争方式,其基本目的都在于,力求通过以藩制藩的方式,而非废黜藩镇,重新恢复到中央直辖州郡的方式,去实现唐后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此因藩镇的存在,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是唐后期中央统治地方的载体。唐廷力求以藩镇为载体,通过分而治之、调整藩镇辖区等方式,实现以藩制藩,从而维护中央统治。以藩制藩政策适应了形势的需要,维持了唐后期一百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北宋建立前,中国历史经历了大约200余年封建割据时期。从唐安史之乱至唐灭亡共计152年,为第一阶段,是地主藩镇势力的分裂割据时期。唐王朝正是在藩镇和农民起义两股力量的合力打击下走向灭亡的。从朱温灭唐建梁至赵匡胤灭周建宋共计53年,史称五代十国时期,为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改革中兴之举,要么再造盛世,要么实现了社会稳定,大大延缓了王朝衰退的时间。通过借鉴贯穿汉、唐、明、清四大王朝的中兴之路,其内在逻辑共性主要在于:贤君勤政或能臣主事是决定中兴的最主要的前提条件;而政策宽严适时应世、宽不失法、严不失德才是中兴改革之法;坚持宜稳不宜急、静水流深、持续不辍原则才有利于开辟中兴之路;坚持思想统一和外敛内稳的策略才能保证具体中兴革新措施顺利贯彻。这对我们现代全面深化改革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日益衰败。其原因不仅由于藩镇林立割据,更重要的是兵变迭起。唐朝后期兵变对于继盾之后的五代十国和赵宋王朝的政治结构,影响很大。本文仅就唐末兵变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唐末兵变频繁唐朝的同势在玄宗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即史书所称的“开元盛世。”但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动摇了唐的统沿基础,使唐王朝开始衰败.在唐朝后期的150多年的政治局势中,落镇林立和藩镇割据是其突出待点。有论“天下尽裂于藩镇。”其实,也不尽然。藩镇内部后期也动荡不安。频繁兵变即是一大特色。据《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5.
中唐以后,叛镇迭起,边患频仍,衰微的中央政权为了支付巨额军费,不得不拚命搜刮钱财。但各地皆成藩镇,独立性增强,旧的财政体制很难奏效,于是中央便设置新的财政机构,直接插手地方上的税收赋敛,形成新的财政体制。这一套新的财政体制对维护唐中央政权、削弱藩镇势力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盐铁巡  相似文献   

16.
葛兆光 《中国学术》2000,(1):100-129
八世纪末到九世纪初,对唐王朝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本来相当强有力的国家似乎权威失坠,而这种权威失坠的政治状态又连锁式地引起了知识与思想的秩序紊乱。先看唐王朝的内乱,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以后形成的藩镇,已经枝大于干,时时威胁着王朝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南衙北司之争是唐后期的一大政治问题。南衙朝官和北司宦官互相倾轧、长期恶斗,甚至以武力对抗,加剧了中央政权的内部矛盾,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本文试图从北司的司法机构入手,研究在司法方面南衙北司的分立和抗争。  相似文献   

18.
唐后期的中央禁军与唐前期有所不同。唐前期的府兵和北衙禁军都属于中央武装,但严格意义的禁军系指北衙禁军;唐后期则由于藩镇体制的形成,随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的变化,中央禁军成为与藩镇军队对峙的一切直属中央武装的名称。 唐后期中央禁军的名号繁多,时有分合,大体说来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天子六军的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和左右神武军,以及飞龙,金吾、威远和皇城将士,这类禁军的主要职能是守卫宫廷和京城,一般不外出征战;二是兼备宿卫和征伐双重职能、作为中央禁军主力的神策军。关于神策军,笔者已有专文详述。本文拟就北衙六军、飞龙、金吾、威远和皇城将士的情况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9.
唐蕃石堡城之争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争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是唐蕃石堡城之役的根本原因;此役不仅对唐蕃关系有一定影响,而且与唐王朝内部藩镇的兴起,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唐河北藩镇时期人口问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藩镇军额、散见诸文献中各府州实际户与口数及相关材料、本区经济发展状况三个方面对河北藩镇时期的人口进行考察,可知藩镇时期的实际民户未必大减于天宝盛时。由于唐后期户籍自身的重要性减弱,藩镇向中央申报的户籍并非实际征税的户籍,藩镇隐匿户口尤甚等方面的原因,实有民户不能在户籍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