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科学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它将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败。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国家政策文化建设,加强生产文化建设,加强生活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等等。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设除了社会事业建设外,具体来讲还包括社会价值建设、社会机制和制度建设、“社会人”的建设、社会结构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人”的建设,社会建设的长远问题是社会机制建设,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价值建设,社会建设问题与其他问题交织重叠,解决社会建设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科学的社会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政治改革乃至整个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和政治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纠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薄弱涣散状况和错误认识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对于深化农村政权改革 ,将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战斗保垒 ,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从而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课程建设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文章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课程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关系及精品课程建设对本科课程建设的示范和影响,并以齐齐哈尔大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建设理论中,强调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这四大基本建设中,作风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对于执政党的建设特别是对于廉洁型政党的建设具有直接的针对性。谈作风建设,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价值倡导,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内涵和方法路径上来思考,从而着眼于新形势下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6.
绿色社区文化建设是绿色社区建设的本质和核心内容。通过对绿色社区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影响绿色社区建设的主要部分是软件——绿色社区文化的建设;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生参与绿色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并对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针对大学生参与绿色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治文明的精华是宪政文明,我国2004年修宪将“政治文明”载入宪法。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宪政分析,有充分的依据与多重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既应倚重宪政,果断将宪政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脊梁,在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高度重视并始终依靠宪政,又应促进宪政建设,加大宪政建设的力度,提高宪政建设的水平,升华宪政建设的境界,使宪政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校党支部建设对改进教风和学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松 《理论界》2005,3(7):156-157
高校的党支部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有着紧密联系。当前,高校的党支部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风和学风建设,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高校党支部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才能促进教风和学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晓强  周玉 《江淮论坛》2011,(3):148-15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类似于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传播,它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和要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模式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结构模型具有重要启示。借鉴传播学的模式,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内部划分为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路径、建设对象、建设效果、建设中的干扰因素、建设中的反馈七大结构要素。以此为基础,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结构要素模型,用以指导与加强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们党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内涵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要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应将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转为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社会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内容有: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体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社会公平建设、社会秩序建设、社会福利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首要障碍.文章首先从乡风文明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误区.然后对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双核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新农村基于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的要素提炼方法,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直接的依据,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基于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的构想.文章旨为新农村基于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战略方法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翠园小区的调查,了解了该小区目前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状况。从调查结果看,广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但在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加强广州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教风和学风建设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教风、学风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民办高校要以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教风建设,形成"双核互动"机制,切实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会齐 《兰州学刊》2008,(7):43-45,72
21世纪的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大方面去落实,它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实践。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外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外互动机制,是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这一机制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建设之间的内部互动,又包括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的互动,还包括城乡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深入研究这些互动关系,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外互动机制,对于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共同构成了美丽中国生态梦的"六位一体"总布局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强化政治纪律的管总作用,是纪律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政治保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意识,是务实纪律建设思想基础的关键环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纪律建设的制度保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根本之策;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党纪,是纪律建设的主要抓手;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队伍建设,健全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是纪律建设的必要条件和组织基础;切实抓好纪律执行,是纪律建设落地生根、让铁规发威生效的根本保证.系统总结党的纪律建设经验,揭示党的纪律建设内在规律,有利于新时代以党的纪律建设为抓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廉政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术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学者们围绕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和破解以及构建廉政文化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研究.通过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清醒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艰巨性,正确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为将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0-2005年南京市建设用地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南京市建设用地总量、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单项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结构、建设用地效益等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13.0软件和主成分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南京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990-2005年南京市建设用地总量快速增长,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变化较大;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目前为137.39m2/人,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标准;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建设用地结构基本合理;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呈先升后急降再缓升趋势,其中2000年最大,为4.81亿元/km2,2005年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仅相当于1994年水平;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人口增加、交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对建设用地变化影响极其显著.最后,提出了南京市控制建设用地增长、提高建设用地利用集约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