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旨在为方块汉字正名,一是对20世纪中搞了大半个世纪的汉字拉丁化运动及其遗留的“汉字落后论”给予批判;二是从语音、词汇及造句规则诸方面分析方块汉字对汉语的适应性及其特征。又从文字的角度设想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字研究始于清末的新检字法的创造,而"现代汉字学"学科的建立则以1980年5月周有光先生在《语文现代化》第二辑里发表的《现代汉字学发凡》为标志。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用的字,也就是现代白话文用字。现代汉字应当以五四作为现代的"起点"。研究现代汉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拼音化是指拼音字母在语言文字乃至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依照世界文字的发展规律,为创制汉语拼音文字做准备,是语文现代化的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拼音与汉字并行不悖,基于现行汉字的改革与坚持拼音化方向并不矛盾。“一语双文”将为中国文字改革史书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语文革新运动以“言文一致”为目标,同时包括了文体层面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字层面的汉字拼音化运动.二者既相互支援,又彼此竞争.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的迅速推广引发了一系列围绕汉语发展水平的论争.经过讨论,新文化人达成了共识:汉语可以适应现代生活,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在此情势下,拼音化论者提出:汉语的不足应由汉字负责,要解放汉语,推动真正的白话文,必须废汉字.这就突破了拼音化运动自清末以来从汉字论汉字的思路,为拼音化思想增添了一个新的论证视角.这一事例提示了一个动态的“思想生态圈”的存在.注意“思想生态圈”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一个时代某一论域中各种主张的互动对某一特定主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字假借性质之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头字中的文字假借是真正意义的写别字,与先秦假借性质不同.进行假借性质的历时考察,有利于科学理清汉字发展的趋势、准确判定汉字的性质、科学展示汉字发展的历史,帮助典籍的阅读和理解,并为现代汉字简化、文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通用规范汉字表》向社会征集意见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百姓关注的是个别字形调整的小事情,而学者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规范汉字数量范围的问题,马庆株等8位学者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展开了讨论。在2010年国家语委继续修订和完善字表的时候,彭泽润教授对当时汇总的专家意见进行了整理,提供给字表研制者参考。参与讨论的8位学者是:马庆株(南开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苏培成(北京大学教授、博导);袁钟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秘书长);高更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永舜(北华大学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王开扬(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7.
略谈建国以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逻辑结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第一次简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而第二次简化则归于失败,成为汉字简化史上的一次失误。在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异体字、编订通用汉字和常用汉字字整理规范地名和人名用字等。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同时经历了文字改革的历程,但各因其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中国经历的文字改革思潮最终为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推行做了一个铺垫;日本的文字改革之风也为简化字的出台和汉字范围的限定起了推动作用.汉字改革的实践结果同时也证明:汉字深深根植于两国文化土壤中,不可偏废.了解两国文字改革的运动轨迹及其实现途径,对正确认识汉字的发展、评价汉字的价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文字改革的警示,中国亦可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对我国语文现代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是促进了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二是推进了汉字改革运动的发展,三是确定了新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基本方向。新文化运动对我国语文现代化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发挥着长远的、不可低估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在充分肯定我国语文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要重视和思考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要对新文化运动做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更好地继承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遗产;在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处理好民族共同语与语言多样性的关系问题;要重视缩小两岸语文差异,突破语言文字信息化瓶颈;要理性对待汉字,珍惜汉字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2月4日中文系语言学、汉语两教研室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科学报告会,请教育部付部长、中央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韦慤同志作了"关于文字改革的问题"的报告.到会的有中文系师生三百余人.韦慤付部长是由汉字演变的历史与文字改革拼音化运动和文字改革的方针步骤两方面来谈文字改革问题的.他首先指出了汉字是走着由繁而简,由表形、表义而趋向表音的过程的.由甲骨金文到篆书到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这一汉字衍变的历史事实以及简体字在人民的创作中应用了近千年和近百年来的由于与西方语言的接触而由先进的语言学家们所倡导的拼音化运动,也说明了人民和汉  相似文献   

11.
汉字东传日本,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的日本文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训读的成立阶段,万叶假名阶段,片假名、平假名阶段,汉字假名混写阶段.日本的文字改革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1949年公布的<当用汉字字体表>,其目的就在于简化字形,其中有简体字774个,正式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先生曾对其长篇小说《围城》作过多次修订,其中1980年所出的"重印本"对此前版本改动最大。该书的修订客观地反映了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语文现代化进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国语文现代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该书的修订看,中国语文现代化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汉字简省化、词形规整化和格式清晰化。  相似文献   

13.
汉字简化是在现行汉字系统內进行簡化。现行汉字是楷体字,楷体字的组形通则,虽然在好多方面可供简化工作利用,但也从好多方面给简化工作以制约。党和毛主席一直是重视文字改革的。关于汉字简化,毛主席曾给我们許多极其宝貴的教导,中共中央1960年4月《关于推行注音識字的指示》与教育部·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同年6月《关于征集简化字的通知》也给我们以好多明确具体的指示,这都使汉字简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时代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规划并使其实现现代化.在我国,"语文现代化"、"语言规划"和"文字改革"这三个概念名称不同,实质是一样的.现在,"文字改革"的提法不再使用,"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两个名称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它们经常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百年来对待汉字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批判汉字,改造汉字,争论汉字,现在正进入第四个阶段:整理汉字。整理汉字的关键在于确立字种和字体的概念,并在实践上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16.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制度的改革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汉字的改革也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整理和简化汉字我国语言学界的认识比较统一,而且在整理和简化汉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是否从制度上改革汉字则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从制度上改革,废除汉字,实行拼音文字;另一种意见只赞成进行文字的调整和改进包括简化汉字和整理汉字,推广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的辅助工具,但反对拼音文字。我赞成后一种意见。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革汉字制度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西学东渐过程导致的东西方文明撞击中也产生了古老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之间的不谐奏鸣。传教士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都参与了这场与汉字命运攸关的奏鸣。这奏鸣中有否定的语调、改进的呼声,也伴随着过于激奋的呐喊,但整体上构成一首前进曲。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未完全解决的汉字现代化课题附加了新的困难条件;王码的出现解决了这一课题,使人们重新认识汉字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专家联名拯救汉字教学》(以下简称《拯救》)和《“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以下简称《新说》)这两篇文章错误百出,破绽百出,完全不符合语言文字科学。汉字难学还是易学应该是不同文字体系之间的对比;汉字记录语言的途径、方法注定了汉字是繁难的文字体系;二文严重混淆“文字”、“语言”、“文化”、“民族魂”等一系列概念,违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宣扬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心理。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语文现代化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对这两篇文章所宣扬的错误认识予以严肃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汉字最初传到日本之时作为象征神圣与权威的事物被日本人民所崇拜。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时期以来众多的知识分子却提出了以废除汉字为主的汉字观,并开展了盛极一时的汉字废除运动。明治知识分子的这种汉字观是受国学者及水户学者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自国优越思想。明治时期的汉字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身份构建的过程,既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清末切音字运动,是近代汉字改革史上颇具特色的良好开端。它阐述的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汉语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科技与“救国图强”的关系等,对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