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职业》2007,(13):21
"中国大陆地区19%的企业和雇主在寻找合适的职位候选人方面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2.
马各 《职业》2013,(10):54-55
销售代表和技术岗位成为中国企业流失最严重的职位 薪资缺乏竞争力、职业发展机会少是导致离职的首要原因 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挺高薪酬竞争力是中国雇主保留人才的两大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淇 《职业》2016,(36):16-17
近日,万宝盛华集团推出"2016年度人才短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国内10%的企业正面临人才短缺的困扰,这一数字创下2006年调查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其中,52%的企业表示难以填补职位空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4.
张鸿 《职业》2008,(10):18-18
作为一个新兴的热门管理理论,雇主品牌管理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界及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雇主们开始关注和探索其雇主品牌管理的实践,力图通过提升企业的雇主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但是,在参与CCTV年度雇主调查活动以及参加《中国雇主品牌蓝皮书》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与一些同仁发现不少企业雇主在雇主品牌构建与管理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误解,甚至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5.
优秀雇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雇主品牌的战略意义是什么7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雇主品牌又该如何重塑? 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何履行? 围绕雇主品牌—这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根本命题,在第五届中国雇主品牌盛典暨第七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高峰会上,与会的官员、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嘉宾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鸿 《职业》2008,(28)
作为一个新兴的热门管理理论,雇主品牌管理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界及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雇主们开始关注和探索其雇主品牌管理的实践,力图通过提升企业的雇主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阿岚 《职业》2010,(34)
社交网站将成为揽才新阵地 在工作场所使用微博、开心网、Linkedln等社交网站,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社交网站在中国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正在演变成企业用来拓展业务、招聘员工、营销推广等的重要工具.由于求职者和雇主都可以善加利用社交网站,因此它将对职场产生深刻的影响.求职者通过社交网站的联系功能,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职位的空缺信息,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申请工作职位.对于企业来说,社交网站将有可能加快招聘的进程,使招聘工作更有针对性,并有可能告别传统的招聘会形式.  相似文献   

8.
首先,我代表主办方热烈欢迎各位嘉宾出席"第五届中国雇主品牌盛典暨第七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高峰会". 2004年,我们<职业>杂志社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暨年度评选活动.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们之所以不遗余力进行雇主品牌的评价和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评价和研究,营造尊重优秀雇主主企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推动国内雇主品牌建设进程、加快雇主品牌提升速度,为推进企业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熊心悦 《职业》2013,(34):75-77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选对雇主对于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都知道“好公司≠好雇主”。许多利润丰厚、知名度高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一个“好雇主”,因为可能在其中工作的员工的工作体验并不如意。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不负“好雇主”的荣誉?近年来,各类“中国好雇主”评选活动试图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这些活动究竟是权威发布还是媒体炒作,评选活动能否为“中国好雇主”形象树立标杆典型企业,评选活动中揭示的信息对于雇主、雇员和社会有何意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0.
昆荣 《职业》2005,(11):40-41
景然在公司的企划部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参与了许多重要公关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是这个部门最有经验的员工之一.部门副经理的职位一直空着,凭借资历和能力,景然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是这个职位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1.
丁雪峰  李黄珍 《职业》2014,(31):34-35
由于雇主品牌中凝聚着企业和雇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并通过雇员传播影响到企业社会形象,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打造雇主品牌的重要性。 成功的企业都能够认识到,雇员是最了解企业底细的第一客户。如果企业价值观不被雇员认同,那么很难想象它会被社会接受。目前在美国为数众多的消费者,宁愿购买稍微贵一点的产品,也不愿意购买血汗工厂的产品。雇主品牌的实质是一种社会责任,而最先感受到这种社会责任的就是企业雇员,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雇主品牌其实是企业品牌的基础和助推器,它将为企业带来最根本的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本刊与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组委会共同邀请专家学者和名企高管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打造成功的雇主品牌。本刊将分期连载此次论坛中各位与会者的精彩观点,与您共同分享“雇主品牌”的前沿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橙之信 《职业》2010,(3):58-59
不管是看新闻报道还是在职场所见,鲜有男性抱怨“雇主只接受女性”,而女性却经常发出“就业难”的感叹。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客观存在,就职场来说,的确有些职位更适合男性,例如程序员;而另一些则偏爱女性,例如文秘。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毕业的女生经常遭遇这样的状况.只因为是女生在和能力对等甚至略逊一筹的男生竞争时会落败;比这个更糟糕的是,有些雇主在招聘没有明显性别优势的职位时将女生拒之门外。在这当中,理工科女生的遭遇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07,(22)
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经验表明,创立并保持雇主品牌形象,是在人力资源市场赢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雇主品牌战略是人才市场上的蓝海战略,它帮助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实现价值创新,即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同时提升人才所获得的价值。建立雇主品牌战略成为未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2,(1):41-44
“用工荒,一工难求”已经成为全国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当薪酬的高低不再是决定人才是否留在企业的核心因素时,什么才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职业》杂志和众多人力资源专家齐聚第六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分析雇主品牌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为企业应对创造雇主品牌道路上的新挑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姜菁 《职业》2008,(34)
在第五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上,各位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家对"打造优秀雇主品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经过思想碰撞,对雇主品牌战略有了更加一致的认识,雇主品牌战略旨在吸引和留住核心雇员,使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使企业在追加人力资本投资的时候,实现边际效益递增.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07,(22)
据美国Conference Board的研究报告《用你的品牌吸引员工》显示,在参加调查的138个美国顶级公司中已经有40%的公司在用与塑造公司品牌同样的方法去打造雇主品牌,吸引和保持优秀人才。那么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内在价值——雇主品牌建设的现状如何呢?最佳雇主怎样评选才更有意义、雇主品牌到底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企业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雇主品牌?联想集团的副总裁乔健女士、对外经贸大学的牛雄鹰教授和中华英才网副总裁张廷文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姜菁 《职业》2008,(12):28-29
在第五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盛典上,各位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家对“打造优秀雇主品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经过思想碰撞,对雇主品牌战略有了更加一致的认识,雇主品牌战略旨在吸引和留住核心雇员,使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使企业在追加人力资本投资的时候,实现边际效益递增。  相似文献   

18.
高涛 《职业》2012,(16):102-103
一般来说,雇主品牌包括内部雇主品牌和外部雇主品牌。内部雇主品牌是企业对员工做出的价值承诺,准确描述企业的核心使命,并获得企业员工统一认同的价值观及战略目标;外部雇主品牌是区别竞争对手,向潜在员工传递的一个独特并且具有相当吸引力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朱勇国  张洋 《职业》2014,(4):74-75
一、从企业战略角度规划差异性雇主品牌 1.在思想上打破雇主品牌的“贵族化误区” 目前,我国企业雇主品牌的建设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企业家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不强,对雇主品牌的理解存在“盲区”;二是即便雇主意识到雇主品牌的作用,也认为它是大企业的“贵族游戏”,只有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企业才能搞得起雇主品牌的建设,而中小企业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14,(25):28-29
随着经济转型,人才成为当今企业竞争的宝贵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打造雇主品牌的重要性,并开始为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与发展空间。实践证明,成功的雇主品牌可以增强员工满意度,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帮助组织找到符合组织价值观的人才,节约雇佣成本,改善雇佣时间,提高雇佣质量,减少雇佣双方的适配性风险;增加企业对人才的吸引竞争力,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开支;带来优厚的财务回报。本刊与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组委会邀请专家学者、名企高管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打造良好的雇主品牌。本刊将分期连载此次论坛中各位与会者的精彩观点,与您共同分享“雇主品牌”的前沿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