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教科书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普遍原理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卢卡奇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虽对教科书体系构成批判,但卢卡奇将历史理解为一种抽象主体的历史,所以他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在于,将历史理解为具体个人的具体活动的历史,将历史的总体理解为生活实践的总体;将历史理解为一种克服旧形而上学的方式,理解为现代哲学具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本体论到生存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是对近代科学精神的哲学表达。它以物的逻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从科学逻辑向历史逻辑的转变,从物的逻辑向人的逻辑的转变,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和历史性解释原则。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的总体性质是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3.
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干所在,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全过程,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它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即使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做的"经典表述",如马克思所言,也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简要说明,这给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带来了许多问题.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结合起来,即必须从实践出发,找到唯物史观中"唯物"和"历史"的所指,进而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人们把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称作“历史唯物主义”,并视之为“哲学”——“历史哲学”.但是,不少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不具有“哲学性”;而且马克思本人也明确反对把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称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认为它是“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科学.所以,我们需要在历史科学的视域下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征,进而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到了偶然性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关于"偶然性"的理论论述,借助阿尔都塞晚年所提出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可以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出全新的解释,也能回应理论界对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目的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历史得以唯物主义起来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唯物主义的.而要使历史唯物主义起来,就必须克服抽象的人,回到现实的人,并使抽象劳动转换为具体劳动.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抽象的人以及黑格尔哲学抽象劳动的扬弃,既窥见了作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使历史得以唯物主义地存在的秘密:劳动,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可能.马克思通过劳动探究历史的方式开辟了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分析内蕴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叙事,表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直面现代问题的政治哲学,这一政治哲学是在宏观历史结构的整体上以微观政治哲学的方法还原了政治原象、理解了政治逻辑、批判了政治宰制,从而真正建构了一种现实的政治理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深化了现代以经济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政治哲学路向,开创了超越权力逻辑和权利理路的政治哲学的社会政治哲学.因此,马克思历史分析的政治哲学叙事,既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根本特色,又是现代政治问题得以解决的理论范式.从观念的历史现实、政治的利益基础与主体的阶级属性全方面地把握现代政治的根本问题,使得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真实地面对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本质,历史唯物主义地判断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真正标识了人类解放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批判马克思的劳动观为基础和契机的.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所建构的"生产模式"的反思性,为历史唯物主义沦落为历史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埋下了祸根.重建一种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就是要以主体间性上的沟通行动理论去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文认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解有偏颇,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市民社会、实践、自在之物、历史意识和自由等问题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遗产。马克思也十分重视蕴含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但他总是把辩证法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唯有重新解读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充分展示出这一遗产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才可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得不借鉴并吸纳世界历史思想的养分和精髓.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随着实践考验不断走向成熟,我们要更加关注在当今时代世界历史思想的现实意义.这也是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思想更好地趋向现实性的初衷.思想赋予历史生命力,并与当代客观实践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世界历史思想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耕 《河北学刊》2003,23(6):21-29
本文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空间、理论意义以及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重新考察,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也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代名词。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了"形而上学",使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形态转向生存论形态,从而展示了一个新的思想地平线。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深入研究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这正是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再度受到学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为了推动学术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和主题的思考,本刊编辑部邀请几位学者以专题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理解、阐释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3.
哲学视界是任何哲学创立的思维方式,它的转换更是任何哲学创新的思想前提。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三重视界的转换及其"融合"中实现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获得其现代形式,即从"知识论"到"存在论"的视界转换、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视界转换、从"自然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视界转换。应当说,"存在论"的追究、"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的"三重视界融合"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思维方式,正是凭借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彻底断绝了历史唯心主义,创立了以"社会存在论"为理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栋 《社会科学》2005,2(9):129-133
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并非是若干个在时序上前后相继的具体历史阶段构成的某种固定的历史演进图式,而是历史运动的内在的、本质上的因果必然联系。在唯物史观的体系中,普遍规律是一种科学抽象,它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表现为特殊规律。因此,决不应把唯物史观揭示的历史普遍规律释读成适用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历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甄陶 《晋阳学刊》2005,1(2):53-59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因为唯物史观本身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动态结构(包括建构)及其变化发展(包括发展动力)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正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以他们的存在、以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为前提的。而这种前提又必然从始至终贯穿在系统之中,贯穿在过程之中。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是否相容、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人。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中的历史目的论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目的论是一种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尽管历史目的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截然对立,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判,但它并未绝迹,而是以各种方式残存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影响着他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甚至习以为常地将历史唯物主义也阐释成为一种历史目的论变体或一种隐蔽的历史目的论,即往往把目的赋予历史本身,似乎历史自身就有着某种目的.故非常有必要对于各种目的论,特别是掺入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的隐蔽的历史目的论进行剖析,以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两种意义上的历史概念与两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其前提是对“历史”概念的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广义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构成历史的两个方面。狭义的“历史”是指人们的历史存在。即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存在。马克思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过“历史”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如果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广义的,是指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本文认为,只有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解为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变苹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历史空间是不同于自然空间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社会历史空间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相对性和渐进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空间,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依据。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改造是人类获得解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变化,唯物史观在当下至少可以指涉四种"同源异相"的面相,分别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工作;第二国际与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哲学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成果以及以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哲学观念。本文拟通过研究唯物史观从"同源"到"异相"的发展过程与形成原因,尝试丰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