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家积累在社会主义积累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社会,如果没有积累,就不能扩大再生产,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恩格斯指出:积累是“社会的最重要的进步职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0页)又说:“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同上,第233页)恩格斯揭示的这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积累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物质基础。没有逐年增加的积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就没有相应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章中,第一节第三题有如下的论述:“社会主义商品二重性的矛盾,根源在于商品中的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社会主义企业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已经不是私人劳动,而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规定为人类历史的起点,进而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那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乃至人类社会的成因何在?这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恩格斯在1876年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里,阐述过“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5页),但受当时人类学研究状况的限制,也由于当时具有唯物论倾向的历史学家只是单纯研究历史中变动的因素,至于历史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引自(《人类历史的新航道》,第187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这是《人类历史的新航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下简称《新航道》)一书作者通过不懈地探索和反复思考得出的基本结论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加入商品的总劳动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90页)。问题是加入商品的总劳动时间具体应该包括哪些? 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许多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政治经济学辞典在谈到商品价值量时,往往把价值量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参见《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6.
管理是社会共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马克思对管理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曾作过明确的说明:“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并以乐队为例说:“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7页).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半国家? 半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 半国家,是列宁在引述和发挥恩格斯关于国家“自行消亡”思想时明确提出来的一个科学论断。列宁在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摧毁资产阶级官僚军事国家机器,用“公社”,用新的“半国家”代替它(《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52页)。他还说: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后,“自行消亡的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或半国家。”(第17页。凡只注明页码的引文,均引自《国家与革命》)列宁  相似文献   

8.
(一) 要弄清楚人民内部是否存在着阶级斗争,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思格斯曾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232页)。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一卷443页)毛主席也曾指出:“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9.
剥削阶级进步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哲学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什么关系?我们不同意笼统地讲是“根本对立”的关系。这种观点只看到剥削阶级同劳动人民之间矛盾的一般表现,忽视了这一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我们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步的唯物主义哲学能够部分地反映或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十分重视马克思制定的辩证的逻辑方法,他在介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时指出:“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22页)。这个辩证的逻辑方法,马克思本人称之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同上书第103页),有时又称为: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415页)。这种逻辑方法是以宏大的历史观为基础、为“着手之点”的,恩格思说:“实际上,这个方法无非就  相似文献   

11.
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这一点上,经济学界没有任何意见分歧。但马克思讲过两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种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第二种是社会分配到各种产品的总量上的劳动时间。这是从马克思的下面这句话引伸出来的:“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一) 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是:“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恩选集》第3卷第467页)这是因为:“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84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全面和整体性的认识。这一理论,以崭新的理论形态,创造性地、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相似文献   

13.
要认真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和发扬群众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另一方面,也应该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用物质鼓励去鼓励那种为社会提供有益劳动的人,鼓励那种积极进行劳动的人,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列宁指出:“我们应该记住,除了我们坚决执行生产宣传以外,还要采取另一种影响方式,即实物奖励。”(《列宁选集》第4卷第391页)“在完全的共产主义制度下奖金是不允许的,但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代,如理论推断和苏维埃政权一年来的经验所证实的,没有奖金是不行的。”(《列宁选集》第3卷  相似文献   

14.
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防止和杜绝任何形式的资产流失,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国有资产不断地获得增值,则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国有资产的增值问题谈一些认识。一马克思指出:“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那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21页)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中,当资产投入生产运行以后,产出品总值扣除生产成本以后的剩余部分,  相似文献   

15.
蒋学模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三版)(以下简称《教材》)关于帝国主义国内垄断利润来源,作了如下的论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是要取得垄断利润,即凭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教材》第153页)我认为《教材》对垄断利润本质的这一段概括是非常科学的,从而是使人信服的。遗憾的是《教材》未能把上述垄断利润的科学概念运用于垄断利润来源的分析上。《教材》指出:“垄断组织所得的垄断利润的来源是:第一、从工人那里扣除的一部份劳动  相似文献   

16.
(一)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论》中指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页)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然不可能解决;列宁、斯大林也没有明确论述这个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上的一个新课题。一八八四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曾经讲到这样一段话:“如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是由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5页)。农业正是提供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部门。农业劳动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页)。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四四页《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又说:“其实,中国的东西也好,外国的东西也好,都是可以分析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三三○页《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待历史人物,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内”。 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从内容来看,它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有些历史著作说朱元璋“背叛了农民革命”。如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说朱元璋“背叛了农民军,完全蜕化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见《(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139页);吴晗先生写的《朱元璋传》,说朱元璋“逐步变质,最后叛变了农民革命”(见《朱元璋传》第301页);南开大学历史系近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说朱元璋在“背离农民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站到了农民起义军的对立面”(见《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03页)。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见《列宁全集》第20卷第401页)我们分析封建制度下的农民革命,评价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都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朱元璋是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当然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下面,简略地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