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宋中后期诗坛是否存在"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否是文学史意义上的所谓"诗派",是江湖诗人群体研究的一个基础的问题.揆诸史实,南宋中后期诗坛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江湖诗派".明确地以江湖为"诗派"且对后世造成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的,是四库馆臣,但即就四库馆臣的立论而言,也是缺乏依据的.南宋江湖诗人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以诗歌为中心和纽带的诗人群体,而首先是一个社会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诗歌创作的现象,而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韩酉山 《江淮论坛》2004,(4):96-103
吕本中的"活法",论者每以为是江西"句法"的延伸或补充.本文认为,吕氏的"活法",是针对江西诗派一些诗人自设的桎梏而提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它与"悟入"一起,构成吕氏完整的诗论体系;它对于在江西诗派已形成的僵化教条束缚下的诗坛,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受到在创作道路上苦苦探索的诗人们的广泛认同,对推进南宋前期诗风的转变,起着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倪素平 《阴山学刊》2004,17(6):32-35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海东江西诗派"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但是在朝鲜文学史上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间或有评述。现简要考察"海东江西诗派"提出的历史脉络,并参照中国"江西诗派"的概念,对海东江西诗派的性质、范围、意义等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白诗派和姚贾诗派是中晚唐之际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刘白诗派的成员多是高官显贵,其诗歌多叙写闲适之情,诗风平易畅达;姚贾诗派成员多是下层文士,其诗歌多叙写荒凉冷落之景和身世之感,诗风寂寞寒苦。他们的创作一直影响到北宋初年的白体和晚唐体。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白话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坛上存在着一个游离与主流诗歌之外的白话诗派,与佛教的深刻联系形成了这个诗派的基本特征。白话诗派的代表诗人有王梵志、寒山和庞居士等等。“王梵志诗”是民间众多无名白话诗人作品的总和,寒山诗歌具备了民间诗歌、文人诗歌和佛教诗歌的多重性格,庞居士则是南宗禅影响下的歌偈大师。唐代白话诗派不仅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的佛教文学运动,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白话通俗文学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选本作为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在诗歌传播接受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代部分宋诗选本的定量分析,并结合文艺学和审美学的定性研讨,这是考量"江湖诗派"传播接受情况和文学特质的有效路径。"江湖诗派"在宋诗选本中的入选量,可以见出他们在中国诗歌接受史上的起伏变化,"江湖诗派"独特的文学质素使其在宋诗选本接受中具有了一定的诗学地位。中国诗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多样化的编选宗旨等众多因素影响着"江湖诗派"地位的沉浮升降,同时对"江湖诗派"的传播接受亦起到了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04-110
李宪乔是高密诗派领袖,与其兄李宪噩、其弟李宪暠等人一起推动了乾嘉诗坛宗中晚唐风气的发展。他深受韩孟诗派影响,在诗学上宗法韩愈、孟郊,在诗歌创作上尤宗贾岛。这使其诗风与当时诗坛所笼罩的盛世之音区别开来,并对之后以韩孟诗派为宗的宋诗派、同光体产生影响。李宪乔及高密诗派对韩孟诗派"寒瘦清真"诗歌风格的重视,不仅反映出清代诗坛审美趣味的新动向,更是对清中期盛世诗学的一次重大突围,其堪称清诗物华反素、势大将收风格转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9.
姜白石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多见的多面性天才.白石属于江湖诗派,其词作深受江湖诗派文艺主张的影响.然而白石舍弃粗放而讲究精致,同时也在崇尚高雅格调的文化趣味中别含清淡乃至荒寒意趣.这是白石异于一般江湖诗人之处,亦是理解白石"清空"、"骚雅"词风的关捩之处.  相似文献   

10.
彝族现代诗派萌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型于八十年代中期并一直活跃于今天,它以其重返彝族传统文化的写作追求,形成了整体性的彝族现代诗歌家园的基础意象结构和基本诗歌品质;在此建构的进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困惑、焦虑以至于毁灭的冲动。彝族现代诗派的写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水平,同时也与汉语新诗形成了丰富复杂的反叛、承继及重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明代闽中诗派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以张以宁、林弼、蓝仁、蓝智为代表的初期,二是以林鸿为代表的中期,三是以王NDB39、高NCC64为代表的后期.闽中诗派之所以在明初占据文坛重要地位,既与其鲜明的隐逸地方特色有关,亦与其不断介入主流诗坛有关;而介入主流诗坛既是其扩大声誉的有利因素,也是其最终衰微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元末明初吴、越诗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战乱纷呈,以高启为首的吴诗派与以刘基为首的越诗派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诗学特征.吴中文人因受理学影响少,追求自适、自娱的生活方式,作品中呈现出鲜明的快然自足个性色彩;越诗派身处理学之乡的浙东,主张以诗议政,作品中有着浓厚的济世情怀.朱明政权建立之后,面对朱元璋的猜忌、文字狱及僚臣的争斗,越诗派渐趋远离政治,诗作转以嗟叹衰老、岁月流逝为主.  相似文献   

13.
论道咸年间的宗宋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泉 《文史哲》2004,(2):113-117
关于晚清"同光体"的前身,陈衍上溯为道咸年间的"宋诗派",钱基博等则强调桐城诗派的影响。事实上在道咸年间的诗坛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宗宋风气,这种宗宋诗风是由"宋诗派"、桐城诗派和经世派共同形成的。而陈衍对"宋诗派"的推崇,则与他所持"学人之诗"的论诗主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4,(5):125-134
论文较系统地阐述了 2 0世纪 30年代现代诗派象征意象的暗示能与朦胧性、意象的全感官性等意象诗论 ;京派的契合论、意象与情趣论、意象显隐论、灵感生成论、意象联络论等意象诗学观。探讨了 40年代七月诗派的具象化的感觉论、体验意象论等意象主张 ;九叶诗派的意象的诗质化、智性化、意境化、凝定论等意象诗学观。并分析了 30、40年代意象诗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诗歌理论是中国新诗理论史上的一次高峰。以梁宗岱、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批评家在新诗理论建构上有着明确和自觉的追求,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主张不仅表达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还在对中国早期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理论的一次次否定、超越中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身。凭借这种革命性思维方式,中国新诗的理论建设才第一次真正指向了诗本身,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现代品格,进入到一个较为成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第二代诗人的艺术探索主要有两个向度,一个向度的追寻以“格律诗派”为代表,重在现代“诗形”的探讨;另一向度的求索则以“现代诗派”为主力,重在现代“诗质”的探寻。本文认为,“现代诗派”一脉的探索经历了从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象征主义阶段对诗歌的意义,主要引导了诗歌从外求“意义”到内寻“感觉”的转变;而在现代主义阶段,则重新发现了中国诗歌以象写意的抒情传统在现代诗中再生的可能性,以“返回”的方式抵达了现代。“现代诗派”的主要贡献是把诗歌内质的现代感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过份强调“诗质”与“诗形”的对立,也表现出某种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07-112
目前学界公认的有明确宗派意识的诗派在北宋开始形成,而且数量繁多,这种现象在宋代以前从未出现过,然而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却很少有人论及。宋代文化方面的影响对宋代诗派繁多有着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在结合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下,笔者认为宋代诗歌在文化方面所受影响的四个主要原因,基本可以涵盖以"内敛"为主要精神意识的宋代文人热衷成立和参与诗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庆元 《东南学术》2004,(3):147-148
明初的"闽中十子"诗派,就是福州诗派,或者叫晋安诗派."闽中十子"名单的正式确立,当始于袁、马的<闽中十子诗>,后来为<明史·文苑传>所袭用,遂成定名.<闽中十子诗>是"十子"的诗歌选本,而非全本,深入研究"十子",仅读<十子诗>这一选本是远不够的.研究"闽中十子"诗派,还应注意"十子"之外的参与倡酬的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大多是地域性流派.以明清两代的诗歌流派而言,著名的湖南茶陵派,湖北公安派、竞陵派.江苏虞山派、娄东派、云间派,山东高密派,等等,其名称即标明了地域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甄别江湖诗派与四灵诗派出发,藉助地方志、传记、诗人诗作等文献资料,钩稽出三十馀位隶属永嘉四灵诗派诗人.这一发现,证实了在南宋中后期诗坛,永嘉地方确实存在过一个人数甚夥的诗派,推翻了以往学界认为四灵人数太少、不足立派的成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