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日益凸显。实现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是大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要立足于现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现实给企业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所谓和谐社会,是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成员各尽所能,人民的聪明才智全面发挥,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共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协调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先进文化本质上是先进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在为先进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又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文化形态的转换必然反映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发展变化的特点。科学发展观已内在地涵盖了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和现实要求。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时代潮流,在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上实现文化形态的转变,才能真正使文化的先进性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已成为影响当前中国社会稳定和今后改革深化的最主要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只有科技、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发展的状态,社会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要求。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要求。在阐述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了西宁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2000—2010年西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宁市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总体来说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2000—2005年的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发展到2006—2007年的中度协调发展类型,到2008年后发展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型;但在此期间两者的协调发展类型以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异;2000—2009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都为经济滞后型,到2010年发展为环境滞后型,但两者相差不是很大。预计未来西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会向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律的对立统一性是二者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理论根据,更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学理基础;了解它们在矛盾互动中的相互支持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既是德治与法治矛盾运动的内在逻辑必然,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只有深刻认识新疆城乡在制度、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性质以及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准确找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部分源自于"中部塌陷"的严峻现实,从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及发展速度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势已不客乐观.中部塌陷的历史成因分析表明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所造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落差必须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来弥补.而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棋子,是社会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中部崛起有待研究的主要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部崛起的战略规划研究;科技创新与中部崛起;中部崛起的产业发展策略;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的宏观政策研究;中部崛起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就是要以高效率来维护和促进更高层次的公平,以更高大范围的公平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保持和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使二者在发展中实现统一.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二、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三、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保证;四、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社会发展具有丰富的内容。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表现为质的协调发展,又表现为量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但具有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质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1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大力提高我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进程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协调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观 ,主要体现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坚实保障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充分自由与社会制约相统一的重要机制和实现自我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目标取向 ,努力构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切实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促进以社会公平为基础要求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资源的不可再生和环境的恶化成为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观赋予包装设计以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它不仅要求包装设计与环境协调发展,而且要求包装设计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社会协调发展与法的价值观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协调向协调发展的转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法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也影响着社会发展。在社会从不协调发展向协调发展的转变过程中,法的价值观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转换。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法的价值观转换的角度来看,社会发展的静态状况决定着法的价值观状态,动态状况主导着法的价值观变化,协调与否影响着法的价值观转换,从不协调向协调转变是法的价值观转换的重要基础,法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适应和阻碍三种作用。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的转换法的价值观的要求来看,我们需要从偏重秩序向秩序与自由相协调,从偏重稳定向稳定与发展相协调,从偏重效率向效率与公正相协调,从偏重义务向义务与权利相协调,从偏重权力向权力与权利相协调转换。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改革建立确保社会和谐的一整套合理的制度。这种制度特征可以称为制度理性,其要求是:立足现实,突破陈规,面向未来;个人、集体、组织与社会互惠互利,充分兼顾;注重形式和谐,更注重实质和谐;秩序稳定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允许差别、控制分化又利用差别和分化;倡导合作与鼓励竞争相结合,实现不同经济和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等教育分流及其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分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又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及高校自身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分流依据有三个标准:分数标准、金钱标准和地域标准。确立合理分流依据的途径有:注重综合能力选拔;遵循"全面补偿"的原则;尽量减少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表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演变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生产成为全新的转化模式,科学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倡导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是现实而又紧迫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分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又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及高校自身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分流依据有三个标准:分数标准、金钱标准和地域标准。确立合理分流依据的途径有:注重综合能力选拔;遵循"全面补偿"的原则;尽量减少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