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早期英国女性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已不可小觑,同时也令父权制度下的男性作家深感不安。在短篇小说《灵机一动》中,主人公福雷斯特夫人是专职作家,表面上她具有男性气质、创作多产且赞誉不断,实际上她被作者列为次等文人,她视丈夫为仆人与宠物,却最终被其抛弃。作家毛姆对此类女性形象含蓄、歪曲的刻画和嘲弄讥讽体现出他对女性、特别是当时的女性作家的反感态度,从而再次证明毛姆反女性的性别取向。  相似文献   

2.
以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例来看当代女性写作的某些特色,如关注的内容、对女性主义理论阐释和理解的深度以及对当下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等等.陈染作为一个清醒的女性写作者,以她个人的肉体和心灵体验歇斯底里般地在撞击着她所认为的关于女性的种种幻想,扰乱着主流文学的话语规范和象征秩序,展现了女性的真实自我,使她的作品成为女性在当下时代中自觉的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3.
诺玛·库尔里的小说《丧失荣誉》讲述了穆斯林社会耸人听闻的”荣誉谋杀”,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穆斯林女性的关注.该小说是当代穆斯林社会现实的反映,揭示了穆斯林女性生活现状,增强了女性意识和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文章通过解读《丧失荣誉》中的女性形象来分析穆斯林社会中男权统治者的荣誉观可见伊斯兰社会中的”荣誉谋杀”是维护父权统治的极端行为,同时折射出穆斯林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4.
以寻父和男性社会身份构建之间的必然联系为主题的《汤姆·琼斯》反映了在十八世纪英国这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仅仅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她们的社会性别由以男性价值标准为唯一标准的父权制文化塑造成型,折射出一种失衡的社会权力关系。女性被动地接受着她们的社会性别,在妥协和反抗中挣扎。本文从母亲形象的缺省,对索非亚和莫莉等两极化女性形象的分析入手,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这一典型的社会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文学视角来看,方方在她的小说中并没有表现出极力主张、推崇任何一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倾向。而更为关注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女性爱情婚姻的悲剧故事。但小说无意间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新时期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和悲剧命运,使我们真实生动地看到了父权制在农村坚不可摧的统治地位,同时,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家方方对女性解放道路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熟悉旧式家庭在现代都市的衰朽,尤其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处境。在《倾城之恋》中,她悲凉 地揭示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她们遭受的精神创伤,同时也指出,女性只有争取经济的独立和自主,才能摆脱这种困 境。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塑造出3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教养、性格气质迥异却具有依附男人而生活、靠男人的追逐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共同特质的女性人物。这种特质表明了这些女性人物的生活模式以及意识领域中的腐朽寄生性,折射出"爵士时代"的女性心理结构及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是由其中篇小说《金锁记》改写而成,是作者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女性悲剧的再次书写;比之于《金锁记》,《怨女》的女主人公形象则由 “癫狂”转变为“庸常”,叙述方式由外视角转向了全知式的内视角,叙述风格由炽热超拔渐趋沉稳理性;其改写体现了张爱玲追求更高艺术标准的内在要求和面向海外阅读市场的创作自觉。  相似文献   

9.
美国早期女性犹太小说坚守着传统父权与女性自由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悖论,又有相互融合的可能。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伊捷斯卡在《养家的人》中剖析了20世纪初美国东欧女性犹太移民从反叛犹太传统父权到离家出走、寻求自我的成长历程。在犹太女性将自由作为整体追求的终极目标的背后隐喻着她们强烈的性别焦虑,这种焦虑透视出作家本人陷入了多元文化语境的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言行轶事与人性人情,其中也记述并歌颂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女性标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道教外丹术与内丹术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了道教在提高中华民族生存质量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在内丹术方面,提出"筑基"、"小周天"、"大周天"等修炼层次,实际是以降心火入丹田为目标,这不仅对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现代人生存质量的提高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塞罗的国家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把国家看作公民的联合体,试图从"城邦"中抽离出"国家"这一概念,用res publica代替城邦指称普遍意义上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城邦观念的束缚;用历史演进的眼光看待国家起源,把国家看作具有独立伦理价值的精神实体,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强调,为国家观注入了非伦理因素;继承了古希腊思想家的政体学说,把国家划为三类七种,始终坚持共和政体是最优越的政体;基本上把国家看作高于个人的联合体,但通过对国家的定义和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强调,为他的国家观蒙上了个人主义色彩;接受了自然法学说,力主法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以维护共和制,但后期的"元首制"(princeps)构想反映了他的人治倾向。  相似文献   

13.
女性学教育已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并正在为发展女性学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育而努力。本文从女性学教育的界定、女性学课程的目标及其在高校中的定位、女性学在高校中的组织机构等方面,阐述女性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值得关注和探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艾滋病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关乎人口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艾滋病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女性的健康与发展。生理上的易感性是女性易于感染艾滋病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不平等等社会原因,造成了艾滋病对女性更大的危害。在社会性别视角的框架下分析了艾滋病对女性的影响及女性感染艾滋病的社会原因,提出了相应有助于抑制艾滋病在女性中蔓延趋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大致可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一是抽象的属于本质的,即哲学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二者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互相混淆。马克思所进行的关于“真正的人的存在”的哲学构建,是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的人的存在为基准的,从开始到最后,都把人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以及所作所为、主要是劳动作为考查的重点,并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放在一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古代诗词看女性体育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女性受尽封建礼教的压迫,很少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但她们当中的一些人为开拓自己的活动空间,投身于体育活动。究其原因:统治者的“娱情”,客观上促进她们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吸引她们投身于各项体育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与强身健体成为她们自发地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历代文人的生花妙笔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飒爽英姿和矫健形象。  相似文献   

17.
人生意义的追寻是人生哲学的必然旨归。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以目的论为人生意义追问的逻辑起点,以觉解论为言说中介,以境界说为人生意义追问的终极界说。这表现了冯友兰对于复兴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和价值的终极关切。  相似文献   

18.
《序曲》是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斯坦利一家迁往郊外的新居为契机,主要讲述了伯尔内一家搬到新家后几天的生活。斯坦利的妻子琳达及她的妹妹贝丽尔的内心世界透射出父权社会对女人的规约。她们心灵的真实写照是通过特别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琳达的幻想透射出她既希望逃避妻子的责任,又渴望躲避母亲的义务;贝丽尔苦恼绝望的心境以镜子为道具得到再现。琳达和贝丽尔的内心世界说明她们对男性所主宰的社会非常强烈不满,尽管这种反抗是默默的、消极的。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期常熟戏曲家周昂在戏曲评论中,对戏曲理论的总结归纳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本色”视为戏曲语言的最高追求,从戏曲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两个方面阐述了戏曲语言的“本色”观,是对明清以来戏曲语言“本色”观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王海鸰女士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三位女性面对丈夫"身体的背叛,心的背叛或身心的背叛"时,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林母,有着浓厚的"家本位"思想,原谅了丈夫,从而家庭和婚姻得以保存;徘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林小枫,既有女性初步的觉醒意识,同时在她的心目中又有着浓厚的"夫贵妻荣"的男性文化情结,两种文化因子的碰撞,最终导致了她的婚姻艰难地解体;娟子勇敢地摒弃不忠的婚姻,体现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彰显。三代女性生动地诠释了当代女性婚姻观念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