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李炯英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1-46
自然语义元语言(NSM)理论一直试图通过跨语言比较,来探寻人类语言的词汇语义共性,即语义基元。在NSM理论框架内,提取的语义基元必须经过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语言的验证。普遍语义基元的内在词汇特性和句法特性构成了普遍语法的基础,为描写人类语言的类型学框架提供了坚实而又普遍的基础。基于前人有关论述的梳理,从跨语言比较和跨语言验证两个方面探讨了NSM理论的语言类型学研究取向。基于普遍语义基元的NSM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为词汇类型学和语义类型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许永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8-160
波兰语言学家韦日比茨卡提出的自然语义元语言论(NSM)是一套影响深远的语义分析方法,在解释语言时具有简洁性、系统性和穷尽性,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性。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还原释义,即使用最简语义成分描述和分析语义。该理论发展至今,语义基元探析已经同通用词汇、普遍语法、跨文化交际学的探析结合起来,在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中具有普遍的解释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该理论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验证,同时该理论的独特思潮和释义方法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汇学、语法学、跨文化交际学等领域提供了启示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语义学的一种新范式,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于1972年由波兰语义学派创始人安娜·威尔兹彼卡提出.国内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4-2014年,我国学者发表相关论文达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初步建构起一套独特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体系.从NSM的本体研究、与其他语义学理论的比较、语义解释力、批判性评价、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回顾了20年来国内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的概况,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炯英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58-64
每种语言都为本民族提供了一套阐释范畴,并按照不同的认知图景使人们的情感体验概念化。这些认知图景又与特定语言的词汇范畴联系在一起,因而赋予了特定文化的价值、态度和意义。波兰语义学派的自然语义元语言(NSM)理论从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情感概念及其意义。通过梳理前人的有关论述,以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为框架,以普遍性语义基元为释义单位,探讨了NSM理论的化简释义方法及其对情感词汇的语义解释力,展示了应用NSM这一用途广泛的释义工具来准确地表征情感概念的意义。普遍的人类概念是构成人类理解情感概念的基石。基于60多个人类普遍概念的NSM研究方法,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的人类情感概念。 相似文献
5.
蒋本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7-69
元语言是描写语言意义的工具语言。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不仅是词典释义的描写工具,而且是理论语义学的研究工具。本文将讨论莫斯科语义学派元语言观的形成发展以及元语言在理论语义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旭清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71-73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对此,从模糊语的基本定义和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阐释了要准确理解模糊语义就必须依靠语境解释功能的观点,指出依靠语境的解释力可以消除因歧义或省略所造成的语义模糊,并有助于准确理解模糊言语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7.
李旭清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71-73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对此,从模糊语的基本定义和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阐释了要准确理解模糊语义就必须依靠语境解释功能的观点,指出依靠语境的解释力可以消除因歧义或省略所造成的语义模糊,并有助于准确理解模糊言语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8.
语义语法学理论和元语言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葆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2):105-110
本文从形态范畴的本质是语义类别、形态范畴的脱落和并非必要、不同语言沟通的基础是语义、古希腊语法研究肇始于语义、语言编码首先启动语义编码等5个方面阐述了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从语言系统的二分法、语义网络的体系性、语义网络的自建力等3个方面阐述了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的语义语法学理论。从内核模型、交互义场、受限系统、归纳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的模型及其方法。最后论述了有别于先验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于语言受限性的实验主义研究观。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义元语言属于释义元语言。《最新俄语同义词解释词典》是莫斯科语义学派应用语义元语言工具进行释义的主要词典成果,该词典运用元语言词语,按照句法规则组成句子,通过描述特定情景,揭示同义词组的共同意义。语义元语言描述模式规范,信息含量充足,意义指向明确,为区别义辨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隐喻化是语言词汇产生新义的有效机制。通过隐喻化手段,语言的词汇派生出与调的本义相关的意义,即扩展意义。意义创造是新异表达方式理解的一种程序,通过概念的组合读者或者听记者理解语言新异表达形式的语境意义,在此过程中,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都得到整合。这种表达方式反复使用,其组合意义逐渐稳定下来,久而久之成为词汇的扩展意义,进而成为词汇固定的义项。 相似文献
11.
浅议模因论对仿拟生成的解释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容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49-52
本文尝试运用模因论对仿拟的生成做出解释,认为模因论具有仿拟形式本身的表层解释力与仿拟形式之内的深层解释力:前者阐释了仿拟生成与传播的四个阶段,后者则揭示社会人通过模仿和复制传递思想、交流信息的本真需要,从而给仿拟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拓宽这一辞格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遥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83-86
动物隐喻在各国语言中屡见不鲜,它的形成与人们的隐喻心理过程密不可分,而隐喻心理本质上是人对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文章将探讨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进而阐述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动物隐喻的语义演变,从而阐明动物隐喻语义演变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刘小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86-89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从隐喻理论、隐喻认知过程及隐喻的运作机制入手,探讨隐喻的两个主要语义特征:多样性和连贯性(包括概念系统内部的连贯性及其与文化的一致性)。文章最后论述隐喻的这两个语义特征对语言教学,特别是词汇及语篇教学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普遍地受到重视。语境、语义冲突的存在使隐喻的理解更为复杂。因此,在一定的语境中把握词汇的创造性应用以及语义的冲突性特征是隐喻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语义联想是真实录音材料听力过程中一项重要技能,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语义联想是提高听力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词汇、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探究造成语义联想误差的具体原因,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明喻与暗喻的语义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腊梅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明喻和暗喻的使用是人们对语言认知的一种结果,对比它们产生的语义认知发现,其相同点是它们都必须确定认知域和语境,不同点则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本体与喻体语义关系和语义认知内涵上。 相似文献
17.
袁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158-161
赖斯(Reiss)的文本类型学以及功能语言学特别是豪斯(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对翻译质量评估做出的重大突破。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众说纷纭,把文本类型学与功能语言学有机结合,即“文本类型 文本功能”分析模式,可以解决翻译质量评估中片面以来某一种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