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和谐社会“重”在构建,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谐社会的内涵、程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并不相同。“以人为本”这一原则既是人类力求解决人类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的核心伦理原则,也是我国社会的特质以及我国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空和方位所决定的时代原则。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没有以人为本,就没有社会和谐。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首要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人权保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谐社会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上的社会.以人为本是人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本质;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平等地保障每个个人、每个社会群体的人权,才能保障我国社会和谐、平稳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俨然已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原则和追求等内涵,对于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应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虽已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在遵循以人为本、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普遍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强化司法机制,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提出的社会发展思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共享,达到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并要明确主体间的责任义务及社会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科学发展观必须通过强制、合理、有效的机制来保证,否则将是一纸空文。既然如此,就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建立健全机制的基本前提,两者关系,尤其要搞清实现以人为本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和谐社会有良好的理论保证和制度保证,从而加快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以人为本俨然已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念。认真研究和探讨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原则和追求等内涵,对于构建以人为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是社会的主体,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贯穿于马克思探索未来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的始终,也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价值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彰显,也是对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在社会主义的现实确认及其实现的全面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价值核心,并将其实践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平安社区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构建和谐社会,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社区为着力点,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并以相应有效的机制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政府的责任。先进的政府管理方式必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反,僵化、保守、专制、封闭的政府管理方式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很多,其中,以人为本是一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扬弃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它主张社会包容性,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和尊重人的个性.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条件.和谐社会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加,需要有大力的社会协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文章探讨了法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法制保证下的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形成离不开健全的法制。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和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审视,和谐社会原则主要有:基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公平原则和分配公平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和善治以达到基本权利平等,以人为本和司法完善以达到机会公平,以完善社会分配机制达到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冲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在回顾和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在复杂多变环境下基于智能体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的和谐机制,指出智能体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谐管理就是要改造和实现一定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实现社会智能体“以人为本”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同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历史辩证法,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同出于人道主义传统,以人为本中的"人"不能等同于"人民",而是人人、所有的人,而人民是人的主体。以人为本只是价值观,而不是历史观。因此,以人为本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最高的根本原理,根本原理仍然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原理。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提法是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使社会关系协调起来或更加和谐。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根本利益一致,更容易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方法是求同存异,树立全国一盘棋,全局着眼、局部着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