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信息论方法在领导决策中的运用□谢海燕所谓信息,有各种说法;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的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他还说“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接收信息,使用信息的...  相似文献   

2.
人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出发点。这句话不只是说,人总是为了人的需要才去认识事物,而且还意味着,人也总是运用人的观点 即按照人的方式去认识外界事物的。一意义说,范畴作为认识工具,其实只是表现着人对外界存在的一种认识方式。这点在哲学范畴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管理在当今世界是发展极为迅速而又热门的一个领域。从本质上说,管理是一种与对象发生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控制以达到目的的活动。对人的控制是一种管理,对物的控制也是一种管理。管理体现了人对外界的一种观念,一种态度。 管理作为人们对外界的一种观念和态度的体现,可追溯到古代的文明,而现代文明同古  相似文献   

4.
在赋予法官证明责任分配的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完善规范说,以之为主导形成统一的证明责任分配标准,并合理吸收消极事实说、外界事实说、危险领域说和盖然性说的合理价值,作为规范说的补充制度,以平衡当事人利益,既是制约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保障,也可以为将来构建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体系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信息究竟是什么?柳文超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撰文认为,从哲学上探讨信息的本质,“信息”是一个标志物质特性的关系范畴。从本体论角度看,不能把信息说成是事物本身,也不是事物发出的声、光、电、热等。从认识论的观点看,它不是意识本身,而是把外界事物的特性转化为意识的过程。它是外界事物向意识事实的过  相似文献   

6.
比兴方法是形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极为突出的传统表现手法。刘勰认为:“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起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沈祥龙也说:“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这就是说:诗人摄取并描绘外界的物象来寄托内心的意愿,叫做此。因接触外界景物而激发内心的感情,叫做兴。托物寄意,触物起情,比兴互陈,既能帮助诗人完成艺术的创造,又能使读者深刻地认识现实,并产生强烈的联想与共鸣。  相似文献   

7.
对于意识活动,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论,从意识内容的构成上探讨意识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就教于学术界。一、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决策意识是构成意识活动系统的三大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对外界的反映。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从意识对外界反映的内容来看,由于意识反映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常听人说如何才能吃出健康,但很少听人说如何才能穿出健康。穿衣服与健康有关系吗?当然,服装直接关系着人体健康。衣着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保健要求,如过硬的竖领易致颈静脉窒息综合征、心律失常或脑缺血;痔疮患者则应避免过分束腰、增加腹压……宝宝健康着装宝宝皮肤较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也比较敏感,在穿衣原则上需注意材质、颜色、及时增减,还需要尽量避免紧身衣物、高领衣物,不要光注意外在而忽视了衣服的质量,对宝宝的皮肤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9.
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外界对象。客体可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类型。客体不仅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历史性,而且也处在运动变化和演化发展之中。由于客体是主体所指向的外界对象,是主体所设置的外界存在,因此,客体的演化一方面表现为客体本体存在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客体和主体活动关系的指向性发展变化。一、客体的本体演化所谓客体的本体演化是指客体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发展变化对于客体来说完全是自本自恨和自满自足的。客体的本体演化过程是循着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  相似文献   

10.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06页)。即是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利害关系或功利关系。价值本质上是一个关系范畴,非实体范畴。 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是以二者的实践关系为基础的,实践决定着主体和客体、同时也表明了主体通过实  相似文献   

12.
蜜蜂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的蜂巢却如同一个装有“空调”的房间,尤其在其繁殖后代的时候,蜂巢内更是基本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温度。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这一“空调”的奥秘。 德国动物学家布约克介绍说,观察发现,35—36℃是最适宜蜂卵孵化的温度。蜜蜂由于其自身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因而难以达到。为此,工蜂承  相似文献   

13.
高连香  陈华 《理论界》2005,(10):8-9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本身一项重要的资源和无形财富,是政府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政府与外界的联系首先是机关,外界对政府的第一印象也常常是看行政机关的精神面貌、思想作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机关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本文试以机关管理的物质环境、行政运行和工作主体三个载体出发点,对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休谟的认识起源说是复杂多元的,印象、习惯和同情都可以成为认识的不同来源。印象作为外界事物在心灵知觉中的直接反映,以鲜活的形式表现为意象,意象的结合产生了复合观念;习惯不仅表现为一种完整的想象联结形式,更是一种宏大的"文化"感应系统与"无意识结构";同情是道德认识的首要源泉,是对秩序的安定感和共同的愉悦感的心理认同。休谟认识起源说的厘清同时也蕴含着信念体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乐记》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形成的。它是先秦以来音乐美学思潮的总汇。它的作者无论是公孙尼子还是汉武帝时的河间献王刘德,它成书于二千年前的汉以前是肯定无疑的。 《乐记》开篇说到音乐的根源是人们的思想感情(心)受到外界(物)的激动并进一步提出了音乐的反映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认为: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音乐。肯定了政治对音乐的影响,也强调了音乐对政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进门不洗手。对人体而言,手接触外界的机会最多,因而携带各种病原菌也最多。外出归家,第一件事应该是洗手,这样,可大大减少污染其他物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知识能力反映了一个组织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能量,以实现与外界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从组织惯例的视角分析企业知识能力的演化过程,尤其是从惯例变异、选择环境、搜寻机制和遗传等角度对企业知识能力的演化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企业寻求合理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在企业的演化过程中,惯例的演化循环往复并不断发展演化,导致企业知识能力也不断发展和演化着,如此反复,企业知识能力将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要顺利地进行改造世界的斗争,首先必须通过实践,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现象是充满矛盾的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特殊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产物。意识或精  相似文献   

19.
论李贺诗歌“师心”的创作倾向李军作为人学的文学,是人们内在情感的表现形式,是作家心灵的外界投影。作家创作就是抒发其心灵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特殊感受和独特体验。李贺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写心态,可以说是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再现,带有鲜明的“师心”创作倾向。王世贞...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人的价值及其实现刘明理,汤长胜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现为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