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新的起点与突破,仅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产,使农业生产各关联部门得以协调发展的实际,阐明了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耕作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耕作技术发展的对策,可供同类地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绵阳市干旱区农业资源特点,找出了本区耕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耕作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按每亩地租翻倍而计来估测宋代亩产之法,往往低估了当时农业生产所达到的水平.其固有二,一是私租本身有分成制、定额制之别,而定额制租率较分成制往往低20%;又未能区分官租与私租之别,而官租在数额上,又要低于私租20%左右;二是未能考虑到江南多数地区的耕作制度自宋以来已从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制,而佃农所交租多半只是一造之数.进而依据文献记载重估了宋代江南地区每亩单产和农业生产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美日印韩等国重视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1990年全世界农业人口23.89亿人,占世界总人口52.94亿人的45.1%,农业劳动力10.01亿人,占农业人口的46.12%。 综观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固然有社会、历史、自然、资源、政策、技术等各  相似文献   

5.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在工业化建设50年后的今天,江苏乡村人口仍占到总人口的57.7%(按户籍划分则农业人口占66.4%),全国更占62.3%.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行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生产连上新台阶,目前已基本形成5亿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结束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长期短缺,实现总量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村居民生活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国农业用占全世界约10%的耕地解决了占全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一、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决定。农民在实践中创造了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至1983年底,全国已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世界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在社会成就方面,养育了全世界60多亿人口,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全世界社会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解决了全世界相当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在经济成就方面,农业产值、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农业为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技术成就方面,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结构调整与多熟种植技术、科学用水与节水农业技术、合理施肥与肥料增产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现代设施农业增产增效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增值高效化、农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在生态成就方面,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不仅促进了世界农业及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改善世界生态环境、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农业耕作制度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污染环境的大小有所影响,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化学品的的不合理使用,成为农业环境的污染源。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下达以后,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形式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延边地区6.321个生产队中,有6.094个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占生产队总数的96.4%。其中:专业承包联产记酬的占9.5%;包工得组联产记酬的占13.9%;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占3.4%;包干到户的占7.5%;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占65.7%农业生产关系和经营管理上的这一重大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其中争论焦点之一,就是实行责任制以后,农业机械化能否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个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科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国际理论界一直围绕"小农制趋于衰亡"和"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认识分歧争执不下。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又平添了关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是前进还是倒退,它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大集体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事实上,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大农场(户)排挤小农场(户)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当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小农经济的理想国"。我国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小农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制国家,几千年来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和经营。但进入清代中叶以后,我国人地比率已下降至"维生型小农经济"的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瓦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由于长期实行以自然村落为单元"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土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所隐含的"集体成员权平等"和"产权虚置"的农地平分机制,导致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的发展趋势更加凸显。当今中国农业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之中,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这样的历史性契机,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并通过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农业的低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3.
草地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凉山州拥有40%幅员面积的草地,草地畜牧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因此,以大农业的观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发展生态畜牧业,走增草增畜的道路,实现草地畜牧业从粗放原始的经营切实转变为现代集约型经营,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推动凉山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屯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因其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阎锡山的河套屯垦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建国前政府有组织地对河套农业经济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它对当时乃至以后的河套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阎锡山河套屯垦的历史背景、组织机构、业绩和没落过程等问题的论述,大体上澄清了阎锡山河套屯垦的历史过程。了解阎锡山的河套屯垦,对于我们理解现今的河套文化和河套旅游经济开发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进入清代中叶以后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率计一岁一人之食,约得四亩"的维生型小农经济临界点,标志着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趋于衰亡。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半个世纪,由于长期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一直隐含着"集体成员权平等"和"土地产权虚置"的制度性缺陷,结果使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趋势更加凸现,最终导致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出现了土地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下降的现象。因此,我国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订单农业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农户参与度降低、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文章以农户的续单意愿为切入点、以湖北省22个行政村制种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续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性地引入农户对订单农业的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农户对订单农业续单意愿的影响模型。结论认为龙头企业对订单执行过程的管理、生产设施与生产条件、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政府的支持与组织、订单农业的比较效益、订单的收入等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户对订单农业的参与意愿,而农户前期参与订单农业的满意度对上述影响因素与续单意愿之间的关系又存在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最后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近代中国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利用结构。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人均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用地比例的变化,简要分析了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正在发生悄然转变,集体所有的、家庭承包制下的雇工经营模式(如"铁麦客"现象)正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成功解决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小规模土地占有之间的矛盾,还在农村衍生出适应这种生产模式的新型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西省Z县鲍村为个案,对改革开放以来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进行了研究,指出村级组织农地调控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村级组织在运用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其实行土地调控权的制度资源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变通之处.村级组织实行农地调控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城镇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所形成的合力,还取决于运行于其上的“城镇化制度平台”所产生的“阻力”的大小。农地产权制度状况是构成农村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曾经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一段时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蕴含的重大制度缺陷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众多的农地产权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比较有利于城镇化的一种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