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加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这样的社会转型必然要求道德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目前的道德体系已经无法约束部分公民的行为。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公民道德缺失的现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道公民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特征及其道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城市社会生态和传统乡村社会生态具有不同的特征,后者在主体的社会联系方面是一种血缘等级联系,在经济方面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血缘结合的社会结构、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家国利益取向的价值观念;前者在主体的社会联系方面是一种平等的自由联系、在经济方面则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业缘结合的社会结构、公共治理的政治制度、公共利益取向的价值观念。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不同生态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道德机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高度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城市社会生态正在形成,原有的道德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生态,同时也使它对整个社会生态的影响出现了障碍。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的需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道德体系和机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道德信仰危机指的是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今天我们已经陷入"道德信仰危机"是国内学界的共识,对这形成一危机的成因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这种历史中介性环节所表达的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危机在社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中介性地位.  相似文献   

4.
浅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经济体制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特殊性,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控制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在原有的控制体系失灵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新的社会控制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为适应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建立起以法律控制为核心,辅以道德、舆论、信仰、社会风尚等控制的完备的社会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自觉地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这就内在地要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必由之路。精神文明建设应当立足和服务于这一深刻的社会转型目标。这就需要防止和克服"伦理社会主义"和"经济社会主义"两种倾向。在宏观上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经济效益与社会公正的关系,建构出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道德生活和公共生活带来了意味深远的变化。传统儒家道德已不能为现代中国人的行为提供足够的价值支撑无疑是原因之一。虽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诚信与传统的儒家诚信有很大不同,但伦理价值观念是具有连续性的,传统儒家诚信与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诚信具有很多契合点。为此,我们必须实现传统儒家诚信的现代化,使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为克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困境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道德生活和公共生活带来了意味深远的变化,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德观念一致性开始丧失,现代人陷入了道德困境。传统儒家道德已不能为现代中国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支撑无疑是原因之一。虽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诚信与传统的儒家诚信有很大不同,但伦理价值观念是具有连续性的,传统儒家诚信与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诚信具有很多契合点。为此,我们必须实现传统儒家诚信的现代化,使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为克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困境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和期待。然而,社会经济与道德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步调一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带来了多样化的行为方式,导致社会失德现象和失范行为。民众普遍呼吁要求建立惩戒失德行为机制,加大对失德行为者的惩处力度,以此改善社会道德风气。以制度化规范形式对失德行为进行惩戒是一种积极尝试和创新,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构建有效的惩戒失德行为机制需要从价值意蕴、遵循原则与合理路径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诚信环境和公民诚信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道德现象,无论中西方都把诚信作为道德中最生根的基础规范加以重视,如何构建现代新的诚信体系,需要我们对中西诚信思想历史进行考察比较,批判地继承中西方传统的诚信思想,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的诚信观念。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利益格局多元化、个人主体性凸显,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走向多元化的态势,而我们的道德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一元社会的层面上,处处以过去的道德标准衡量今天的事物。正是这种道德脱节现象导致了道德社会内聚力和社会动员力的减弱,出现了社会成员行为缺乏明确的规范约束力,甚至呈现出某种混乱与无序的局面。站在社会发展的视角,面对关乎社会文明进步的道德向心力减弱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在许多方面更新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道德建设能够满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上来,针对多元社会做出道德应答,重塑道德的社会内聚力和动员力。  相似文献   

12.
德法兼治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天津的商业在德法兼治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法治建设,完善商业行业道德体系,是促进天津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发展经济,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是一种诚信经济。站在经济哲学的视角,诚信是主客体间不断选择与验证的结果。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有两个维度,一则诚信是经济合作的前提,二则诚信也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然而,现实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仍有不诚信行为存在的原因,一是我国传统社会中诚信本质上只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原则,二是目前我国深刻的社会转型形成的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诚信大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主体相互的诚信保障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道德基础。然而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恰好是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所缺乏的。现实中“诚信缺失”的严重现象表明,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社会体系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活发生转变与个体的独立化相伴互动 ,构成了中国今天向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的两个侧面。由于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品性是市场经济社会所迫切要求的 ,而且有道德价值目标引导的生活才是合乎人性本质的生活 ,我们就必须关注这一转型时期的个体道德价值面貌 ,并研究、解决个体发展道德价值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正从传统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换。在这样一个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农村的道德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调整。文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解读,论述了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转型期农村道德建设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逐步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进程中,社会治理、社会管理正经历市场经济的严格选择。由于科学发展规律的作用,旧的、根深蒂固的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的控制型治国理政理念,必然转向以科学精神、市场竞争为核心的法治德治相结合相统一的崭新理念。随着整个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推进,道德伦理信念的养成,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交往中人的自由自觉本性及其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体的自治自为,将在社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道德理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 ,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伦理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内在要求。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致富光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更不是平均富裕;三是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致富观和先富带后富的高尚道德,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活力和内在动力,保障市场经济规范、有序地运行,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价值目标提供伦理支撑和推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变迁的决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道德"的伦理观包含两层涵义:一是经济制度决定着一定的道德;二是一定的经济水平决定一定的道德.文章由此而分别分析论证,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即经济制度的转变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分别促进和决定着道德的变迁.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决定性力量--决定力,并从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变迁的必然性、必然趋势、基本内容和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