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具有三方面特征:农地所有权主体的土地权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弱化、土地产权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公共域、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够完整。在这种产权结构约束下,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未来预期收益远高于现期收益,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整个产权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土地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包括社会保障价值、资产投资价值和未来增加价值。由于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农户只能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小部分,因而农户倾向于采取等待策略,即拥有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差异,主要形成原因在于土地剩余索取权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应该改革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给予农民包括剩余索取权价值在内的土地流转收益,加快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既有宪政框架下界定农地产权,再造微观基础,是维护农民利益,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成农户财产性权利的相对价格形成机制,扩大农业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积累唯一正确的激励机制和效率基础。"家庭承包制"是以剩余索取权产生对农户的激励,而土地确权改革之后,"产权对价"的形成,才是对农户的终极激励。这也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3.
剩余所有权是企业收益分配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针对我国企业收益分配中长期存在着忽视人力资本产权要求、忽视各利益主体剩余索取权的弊端,提出了规范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机制的建议,并指出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理应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4.
完整产权是指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收益权结合在一起并落在同一主体上的一种制度。某一产权主体若只具备其中的一部分,即为产权残缺。产权残缺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源,改变残缺产权制度,确立完整产权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动态的所有权,在企业不同的经营状态下对应着不同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关系.企业的所有者掌握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企业的债权人掌握着企业破产状态下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是一种最优风险分配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及其利益分享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重新解读和审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存在分歧的基础上,以投资性和效率性为原则,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了"政府——个人——企业"三角主体的探讨,认为在人力资本权益分享时,人力资本主体应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应当特别保护并强化个人和企业的那部分权益,而政府的人力资本权益应相对弱化但应强调其隐性收入。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既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核心,又受到与企业缔约的约束,在拥有剩余控制权的同时,剩余索取权受到限制,这使得企业中的企业家同其他劳动力相比复杂许多,了解企业家这一角色有益于发挥企业家核心作用,促使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有制经济改革逻辑的反思方竹兰纵观我国国有制经济改革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改革逻辑:以国家是货币投入者的身份为制度运作的起点,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为制度运作过秘,以货币投入者产权即剩余索取权的实现为制度运作的终点。按照这一制度目标来具体...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企业资本有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分,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一样拥有企业的产权,同样有权参与企业剩余的索取,企业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是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构成。对企业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来源、实现依据及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为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宪法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因。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产权、意识形态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性、动力性与思想性制度,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宪法制度结构,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在宪法上进一步定位国家性质、职能与任务;调整产权结构;加强新型意识形态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体系分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从多个角度对产权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产权体现着物权背后的经济关系;产权首先是占有而后才是法律界定;产权权能是一个权利束;所有权的目的是剩余价值索取;所有权形式会因经济环境而变化;信用高度发展条件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产权与所有制的关系;产权权能的层次划分;产权的地位;产权的性质和功能。马克思通过诸多方面对产权问题进行透视,指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权发挥着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和保障作用。这些观点对于当前的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障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正常的产权关系;责、权、利对等与职工对组织成长的关切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天地人产权论——当代人的发展多维产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超低劳动力成本"引发的矛盾也在触及"人"的尊严底线.文章基于"人的发展多维产权论",围绕当代人的生存发展这一主题,就"天"(环境产权)、"地"(资源产权)、"人"(人力产权)及其耦合问题进行探讨:(1)环境领域存在"产权缺失".理论探讨表明,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具有客观依据.其制度框架为"三大支柱",即环境产权界定、交易和保护制度,同时在顶层实现产权路线与技术路线、结构路线、规制路线的整体协调.(2)资源领域存在"产权残缺".按照作者"广义产权论"的"多权能"要义,应重点完善"五项权能",即农民土地经营的流转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转让权、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水资源产权、海洋"用益物权".(3)人力产权是以人为"本体"的产权,重点是劳动力产权、管理产权和技术产权.应确立人力产权拥有者在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寻求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通道,建立金三角制度结构.(4)"天-地-人"产权关系具有内在耦合性.论文就如何发挥"天-地-人"产权在科学发展、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耦合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利用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考察长期关系型契约对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在存在自利性投资情况下,PPP项目能否实现合作剩余有赖于剩余索取权的有效安排.在PPP项目收益原则下,部分剩余索取权会虚置,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原则产生矛盾.我国PPP项目普遍设置最高收益,可能扭曲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机制,导致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无法完全实现,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不能达到最优配置.通过引入公共产品消费者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既可以实现PPP模式的公共性目标,又可以解决部分索取权虚置问题.PPP项目收益控制和价格调节与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相结合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与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回顾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主要进展,介绍产权四模式的主要观点,提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思考和建议。研究发现,林权改革没有统一的格式,产权四模式总结了发展中国家林权改革的一些规律,可以为我国集体林改所借鉴;与其他模式相比,财产权模式对我国集体林改影响最大,明晰产权、提高效率一直是集体林改的目标;农业结构模式明确提出的市场机制可能带来产权不安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制度模式主张政府发挥产权改革的主导作用、制定法律法规巩固产权的主张对深化林权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共有产权模式提出的保留共有森林资源为贫困人口提供"一席之地"的主张,为减贫和乡村振兴提供思路。在结束明晰产权主体改革任务之后,应将工作重点转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巩固产权改革成果、维护农户林权利益;在推动林地规模化经营中,要谨慎推进森林资源金融化,防止出现"代价高昂的不平等";充分认识集体林权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将林改工作从工程式运作逐渐转向常规监管,加强林权管理。  相似文献   

15.
企业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一种好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了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根据这一理论,从企业作为一个不完全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由此而导致的产权残缺(主要是指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称分布),得出由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能很好地解决“代理成本”问题,从而是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形式的结论。随即就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人力资本价值体现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创业过程中,人力资本价值的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对管理与专有技术人员等的激励.作者就一系列权力产权、控制权、优先索取权与选择权的安排作为人力资本价值体现的途径以及产权安排这一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与困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产权清晰是构成真正的合格的市场主体的首要条件,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也不例外。根据产权理论,产权清晰有三层法律含义和四项构成要件。依此来衡量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民办高校产权的规范,至少有三个方面是不清晰的。应从对教育公益性的认识、借鉴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我国与WTO接轨等三个方面来思考明晰民办高校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消费者核心论"入手,按照"公司剩余索取权"、"进入和退出"、"公司治理"、"外部性"原则对消费者主体地位进行研究,认为消费者不属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确定"企业与消费者"为"必要但不充分"关系,消费者群具有"必然不相容性"特征。消费者地位和价值的科学性确认,对于利益相关者主体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经济伦理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产权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产权、产权残缺、产权完整.文章认为产权残缺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产权完整.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 ,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 ,在产权的宏观层面上 ,我国已经设计并正在构建“国资委——经营公司——国企”这样的新国有资产运营体系 ,但在产权的微观层面上 ,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模式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片面强调法人财产权的功能 ,使劳动者处于是“国家的主人 ,却不是企业的主人”的窘境。本文从劳动者占用权确立的客观必然性出发 ,将“两权分离”发展为“三权分离”,最终确立企业财产权、经营者经营权与劳动者占用权的三足鼎立的产权格局 ,从而实现了国企产权制度的创新 ,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