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忠明 《社科纵横》2010,25(7):98-100
家庭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的重要构成.其中,王羲之家族是历时最长、书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书家群体.王氏家族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滥觞期、鼎盛期、延续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研究王氏家族书法,我们发现,书法的历史只会承认创新者.  相似文献   

2.
司马家族自古以来便承担着著史的任务,司马迁也一心要著述一部伟大的史书.但在早期,他主要是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一部记载西汉王朝帝王将相、忠臣义士的功德业绩的西汉史.李陵之祸却引发了他对人生、社会与历史的新的思考,他在强烈的生命体验中完成了对家族意识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史学传统的超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进而创造出伟大的通史--<史记>.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家>等现代家族文学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观照现代家族文化,都塑造了大家族的维护者、叛逆者、牺牲者、败家子等形象,但主旨截然不同.现代作家对宗法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全盘否定家族文化,刻画了封建大家族崩溃过程中痛苦挣扎的灵魂.<白鹿原>是"五四"后家族小说一次高层次的复归与超越,它还原了20世纪国民的生存状态,第一次正面描写家族文化,塑造了儒家文化浸染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族长白嘉轩.作家在展示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揭示了它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  相似文献   

4.
家族主义下的日本社会救助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在东方儒家"家族主义"与西方"民主主义"的碰撞和妥协中构建的,其遵循明确国家责任、无差别平等、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体现着家族主义及其儒学渊源.依靠这一以家族主义为基石构建的社会救助制度,加上多元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日本实现了保障国民维持健康且文明的最低限度生活权利的社会救助目标.  相似文献   

5.
方建新 《浙江学刊》2001,(4):129-133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礼记>认为"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就是说,婚姻的目的是有序生育,是为了人类的某一群体即家族在肉体与精神两个方面后继有人,绵延不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传宗接代".这是中国古代总的最基本的生育观念.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人不能生育,是最大的罪错.本文对宋人的生育观念和在这一观念指导下采取的措施方法,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家庭生育情况作了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处在武陵地区的湘鄂西土家族,在唐末以来至清朝改土归流前的七、八百年问实际处在土司统治时期,土司主们在自己的领地里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民间一切的诉讼案件,都只听凭土司主一语判断,土司主就代表着法律并随时可行使司法权力,因此在司法方面也处于一种相对自治状态.土司体制运转了数百年,到后来弊病日显,矛盾也越来越多,这些矛盾导致了土司制度的灭亡.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家族家族司法得以确立.这种家族司法在维护本家本族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充当官府治理地方的辅助工具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它包含着的朴素的民主公平的家族司法理念,在历史上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国家法律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我们应对传统的家法族规吸取其中有益的精华,扬弃其中的糟粕.经过"传统的再改造",实现土家族家族司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7.
唐代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家族。根据清人徐松《登科记考》、今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等资料记载,孙逖家族六世凡21人科举及第,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科举家族。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众多家族子弟的成人成才为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孙氏家族成员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人脉关系则对孙逖科举家族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间邢氏家族虽然自有其渊源,但其家族门第之士族化则奠基于汉魏之际.作为留居河北之世族,北魏太武帝时期其家族代表人物受到重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其家族代表人物邢峦等不断受到重用.北魏后期及东魏、北齐之际,其家族才俊辈出,成为北朝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世族之一.河间邢氏在文化上保持着汉儒的学术传统,经律兼修,精擅礼制,这不仅成为他们入仕的基本条件,而且推动着北朝胡人统治者的汉化进程.邢氏人物多能属文,出现了以邢卲为代表的诸多文士,这在文学地位日益显著的北朝后期,对于其家族文化声誉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邢卲等人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富于包容性,其思想作风表现出明显的玄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代简牍中所见私人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文书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其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家庭或家族成员活动内容的文字信息。私文书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私人事物不可缺少的工具,自我国有文字产生便萌芽于家庭或家族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之中。它有四个特点:一是出于家庭或家族成员私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为私人服务;二是家庭或家族成员以私人身份形成的,仅代表私人;三是它反映着家庭或家族成员私人的意志和活动;四是由家庭或家族私人保管。出土的汉代简牍中的私人契约即是汉代家庭或家族成员在本家庭或家族的经济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并代表和反映了私人意志和活动的,且由其私自保管的一种文字信息。  相似文献   

10.
习煜华 《浙江学刊》2003,(2):204-208
作者将社会性别分析引入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中,通过调查纳西族较具代表性的吴洛科纳西和氏家族,对纳西族的基本社会结构--家族中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家族在形成性别关系的形态、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家族与社会性别关系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同乐  朱金花 《社科纵横》2014,(10):103-107
宋代是台州学术文化由落后走向繁荣的转折期。从外部看,北宋安定之学和洛学的传入、南宋朱子学的传播和浙学的兴盛为台州学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看,地方学术家族在推动台州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安定之学传入台州;二是扩大了朱子学在台州的影响;三是为不同学说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平台。台州学术家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反映出宋代台州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学术家族在地域学术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堡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士远 《唐都学刊》2005,21(6):98-102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语言学科学术带头人钱宗武先生在<<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一书中,尝试采用现代语法学理论与传统文化阐释学知识融为一体的方法对今文<尚书>进行注释与笺说,在传统笺说和注释形式中揉进新质,不但为解读<尚书>开辟了新途径,而且提出了诸如<尚书>的儒源地位、文学特性、德法兼治思想和不少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对<尚书>蕴涵的上古文明母题进行了多方位思考.  相似文献   

13.
明代山东德平葛氏家族因为"三朝尚书"葛守礼的崛起而成为当地的望族,葛氏家族典型地体现了科举时代新仕宦阶层家族成长和发展的一般特征.为了承家久远,葛氏家族缘俗制礼,制订了<家礼摘要>,并利用家礼来敬宗收族、凝聚人心.通过解析葛氏家礼的撰述与实践,探讨家礼如何在不同时间营造出有利于家族联谊的"关系性空间",如何构建具有广泛包容性的血缘网络,并达至家族整合的目标.由家达乡,家礼最终是实现中国传统社会家邦和谐的"治世工具".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5,(6):144-149
进士家族即指五代直系亲属内有两名以上进士的家族,明代270多年间共产生这样的家族2088个,其地理分布十分广泛又很不平衡,尤以浙江、南直最为集中。一、二、三、四、五、六、七代进士家族分别为311个、1500个、209个、51个、12个、4个和1个,属于这些家族的进士共达4970名,占明代进士总数的20.21%;而真正出自进士家族的进士仅占明代进士总数的11.55%,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造成并维持了很高的社会流动率。一、二、三代进士家族分别占进士家族总数的14.89%、71.84%和10%;说明接近87%的进士家族不能传至三代,96%的进士家族不能超过三代,这也验证了古语所云"富贵不过三代"大致符合实际情况。明代进士家族发挥政治和社会影响大致在三四十年至二百年之间。  相似文献   

15.
陶悦 《学术交流》2005,(7):39-41
柴文华教授的<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现代新儒家诸多人物的理论,对现代新儒家的文化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包括见解独到的<导论>,形散神凝、多有突破的个案研究和立足当代、精当中肯的价值评判.它既是可供从事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学者们交流借鉴的宝贵资源,又是后生晚辈进入现代新儒家研究之境的美丽通道.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海宁查氏是明清江南望族,名人辈出。查氏家族之所以能够长期鼎盛、历劫不衰,原因主要在于成功的教育。良好的家族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文化精英,他们在诗歌、古文、经学及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促进了明清时期浙江文化的繁荣。查氏家族功利性的科举教育和素质性的文化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样的手段颇为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运用,这既反映了家族小说创作主题的变化,又体现了作家们在叙事变革上所作的努力。第一人称我之叙事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则既拉近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又竭力消除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缺陷,同时,它也具有叙事的主观性过强、文本意义消解、情感冷漠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家族文化是以血缘为本位的.亲缘原则、家长权威、差序格局、关系意识、信任度的内外有别、特殊主义、泛家族化是我国家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家族文化以其特有的优势破解了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的难题.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受益于家族文化有利元素的同时,家族文化不利元素也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优秀的家族企业文化是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家族企业更应该注重自身企业文化的培育,建设以人为本的家族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以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为代表的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进行了反驳和批判,在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逻辑框架基础上对物质利益及其作用作出了有益的唯物主义的探索,这为后来的唯物史观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研究《神圣家族》中的物质利益思想对我们今天理解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物质利益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雯 《社会》2008,28(4):187-205
以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的B嘎查为例,本文从环境人类学的角度对草原沙漠化问题进行了考察。笔者主要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套现代制度(草畜承包制度和市场机制)和其中蕴涵的文化(“私有地”的观念和“自然资本化”的态度)如何改变当地牧民原有的放牧模式、经济形态、合作精神以及自然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草原沙漠化的程度,指出现代性与沙漠化之间具有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