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晓雯  雷忠 《社科纵横》2007,2(10):137-138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的重大课题,而对此问题的探索则开始于洋务运动。这主要在于鸦片战争后,登上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除了具有一定权力,为洋务新政开展提供了一定平台外,同时还在于其思想及行动都表现出追求现代化这一光辉前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的行动和路径,这是高质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性战略安排,可以为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推动现代化进程考虑,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优化经济结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包括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体系。二是转换增长动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现代化的收入分配体系,现代化的全面开放体系。三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涉及现代化的市场体系、现代化的政府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贠大强  彭波 《唐都学刊》2008,24(6):82-8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军现代化建设思想创新发展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分析其历史脉络可以归纳出邓小平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江泽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和胡锦涛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的主要观点.这些思想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赵燕玲 《学术交流》2002,(4):143-146
“中体西用”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理论,它指导了晚清的三次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中体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和保守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早期现代化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经济上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相对落后状态。1860年天津开埠,从根本上逐步改变了北方原有的经济面貌。一方面,在腹地的支撑下,天津日益发展成为北方经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包括华北和西北在内的广大腹地,农、牧、工、交业的现代化水平也在天津的辐射与带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事实证明,没有沿海港口的开埠,就没有内陆现代经济的起步;而缺少了内陆经济的支撑,沿海现代经济的发展,也会变得暗淡无光。从沿海港口到内陆腹地的华北西北现代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北方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意义相当重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这对县域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域经济作为涵盖农村、乡镇的区域经济,它的健康发展可以改造、升级传统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反之,则会延缓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抑制农村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在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农业结构、基础设施、经营制度以及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现代化,它能够巩固县域产业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县域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从优化调整农业、城乡与工业结构,加大文化教育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以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等路径着手,可以推动我国县域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8,(1):7-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落后的面貌。从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经济总量翻两番的长期发展目标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任务,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发展中的失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不再把经济增长的数量目标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这既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反映了我们在科学对待全面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作出了新的重大决策,这将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其他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从人均水平上看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在产业结构上也需要继续提升,这实际上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我们又有制度、科技、发展上的一系列优势,完全有可能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中国二元经济形成机理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即有相同之处,如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工业化起步晚等等,也有其特殊成因,计划经济造成的城乡分隔。正是这种特殊性,导致中国二元经济有一种自我强化的超稳态特征,这种超稳态的二元格局,使得通过工业向农业反哺的方式来发展农业受到阻滞。然而,改革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异,虽然这种变异中包含了我们料所未及的新问题、新现象,但却给我们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些可取的思想。为此,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应结合中国国情,选择与众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政治变革是21世纪中国改革的重要主题.中国在30年经济改革开放基础上,朝着政治现代化方向迫切需要实现六个方面的战略性演进,即从国情价值转向普世价值,从荣誉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从经济契约转向政治契约,从集权制衡转向分权制衡,从工程建设转向制度建设,从行政治理转向法律治理.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12):6-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成功实现由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从无到有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被提上日程,回望4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贯穿其中的坚持解放思想的基本底色、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正确运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释放的创新动力和坚持生产力标准完善的制度保障将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建伟 《社科纵横》2014,(10):13-16
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的价值追求。为此,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研究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思想,总结其在这一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放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进行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激励和调节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对个人财产和其他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逐步给予了承认和保护.快速地发展了个体和私营经济.体制改革激励了要素所有制的积极性,竞争带来了各方面的效率,而且劳动力和要素的流动释放了结构转型的增长力量,也使规模经济、分工专业化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对增长的贡献增加.如果没有这样历史性的经济改革,可以说,根本不可能获得中国30年的发展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经济体制转型,即资源配置市场化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14.
周恩来现代化思想的逻辑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周恩来提出了对于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巨大指导与推动作用的现代化思想.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是一个紧密的逻辑体系,其各个要素存在紧密相连的联系.新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的逻辑前提,是建构现代化思想的依据.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周恩来现代化思想的具体内容,其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工业现代化是主导,国防现代化是保障,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5.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事业中最关键、最深沉、最艰难的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其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思想.毛泽东对“人”的重视是其形成人的现代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对人的非现代性批判是其探索人的现代化的动力.他认为,人的现代化基本内涵应包括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激发人的主体性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推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析印度经济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兴 《南亚研究》2008,(1):16-19
本论文通过回顾印度从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着重探讨印度经济从何时开始迅速发展;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最后简述目前印度经济的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化的发动方式、动力机制、产业和区域推进模式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文章认为 ,浙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导向的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为主线的内发型区域现代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发动方式 ;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引发的活力和效率为主要动力源 ;以轻低小集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推动现代化的主导产业以及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辐射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模式。面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浙江下一个阶段还必须解决战略定位、再创体制优势、政府功能转换、人才资源开发与聚集、技术支撑条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了认真探讨和思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完整具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方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毛泽东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以其杰出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目光,综合考察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思想,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技人才思想等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理顺了现代化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6):12-1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法治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并成为现代化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同时,法治的现代化也要求改革的实行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之中。因此,本文在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对改革发挥的作用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对法治的诉求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对策,即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四个层面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障,以确保一切改革措施都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