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针,也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创臻辟莽的伟大实践,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年代以及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年代,涌现出无数优秀党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的传统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  相似文献   

3.
张秀芳 《决策探索》2009,(24):15-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和阶级阶层分化加快,阶级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因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阶级也更具现代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工人阶级的行列。随着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出现了新兴的社会阶层,这些新兴阶层顺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同样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法治建设是中日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刻认识和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往我们一直强调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发展,我们的认识其实并不深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严书翰 《领导文萃》2007,(11):18-2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观点五花八门。在这些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要引起我们警惕。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的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等等,完全混淆了这两种根本不同的主义。对此有必要做出有力的回答,以正视听。我们可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19):2-M0001
胡锦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广大青年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把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命题被提出,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内涵的升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由此可见,这一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以及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取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改革发展中的新生力量,背负着国家的希望与人民的愿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衡量其成人成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意味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制构成的一个整体。民主体制的建设在当前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沿着正常的轨道势如破竹,而民主文化却还迟迟没有形成,这对中国民主的实现是很不利的。如何突破制约民主文化形成的瓶颈,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建设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民主文化与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部分融合,科学吸收和借鉴西方民主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民主体制的健全来带动民主文化的发展等方法,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不断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要坚持“八荣八耻”。这一精辟概括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作为人民的公仆,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明荣辱之辨,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阶段,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出现了多样性的特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必须应对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避免消费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一次重大的飞跃与深化。 一、我们讲“和谐社会”或“社会和谐”中的“社会”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认识和把握。 从狭义上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者分别是互相并列的四大领域或四个方面。比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又如,在社会科学中,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就是从狭义上讲,有学者称之为“小社会”。而广义的“社会”,是从总体上讲的,比如讲“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有学者称为“大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态运动中崛起社会的一种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政治思潮.是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新挑战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是其理论基石和核心。生态社会主义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这一思潮在苏东剧变、传统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之际,不仅取得蓬勃发展,而且走上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这不仅有力地反击了西方右翼势力“社会主义终结论”的错误认识,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它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视角,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至今,围绕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相结合的争论就一直存在于学术界。回顾和梳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并分析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于今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熊英 《决策与信息》2007,(12):15-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准心。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文辉 《管理与财富》2008,(11):169-17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有的同志对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产生了怀疑,对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本文就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探讨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是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作出的新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从邓小平价值观思想的角度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对于当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强大思想动力。“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精辟概括,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