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能在欧美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是与它的"魔幻"表现手法分不开的.因为它善于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又忠实地继承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一些新的技法,从而给魔幻现实主义增添了特有的魔幻效果.其具体表现为以拉美土著的传统观念表现生活,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创新的结构形式等等.由于时代原因,它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能在欧美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是与它的"魔幻"表现手法分不开的.因为它善于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又忠实地继承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一些新的技法,从而给魔幻现实主义增添了特有的魔幻效果.其具体表现为:以拉美土著的传统观念表现生活,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创新的结构形式等等.由于时代原因,它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荒诞"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区别于其他荒诞文学的哲理表达,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体现的荒诞感更多地与他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他采用"变形"手法来凸现陌生感和隔离感,用漫画手法来凸现世界的无生命状态和机械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郁达夫籍贯相同,前一段生活经历大致相同,且都是后而转向文学。二人在长期交往中结下了真挚的友谊。但他俩的文学观点、风格和爱好却有很大的不同。鲁迅表现出清醒的、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出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而郁达夫的文学生命则与“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引出了“自我表现”的要求,显示其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与风格。鲁迅的小说不断地有新的探求和追求,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但郁达夫小说的大多数人物形象的内在质的稳定是没有变的。如郁达夫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个弱者系列,具有单一性,而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系列则宏大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5.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半叶,世界文坛最受瞩目的现象莫过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它的影响很快波及了当时的中国文坛,大批中国作家竞相借鉴,其中颇有成就的当属莫言。文章使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与莫言在"陌生化"创作手法上的异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创作风格的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学革命行动之一是引进和译介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样式.鲁迅先生是散文诗最早的探索与实践者之一.他将现代派文学手法与我国传统文学手法有机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散文诗创作成果.本文试就鲁迅先生散文诗创作的概况及其散文诗所表现的思想特点和手法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创作看当今藏族作家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扎西达娃、阿来的小说文本为个案,以世界文学之眼关照分析当今藏族作家文学创作的现状及走向。扎西达娃执着寻求藏民族文化的“灵魂”,在模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之时,又对抗了“荒诞”。阿来的创作则沉入了民族历史生活中的人物心灵本身,但在文学技巧上却显不足。本文认为:藏族作家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以人为本、以生活现实为本,同时借鉴世界文学的优秀成果、美学经验,融合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品和理论也纷纷涌入,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作家开始学习借鉴现代主义文学。马尔克斯和福克纳创造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对于1980年代的“先锋”作家有着巨大的影响,余华、苏童、格非等主要作家从中吸取了荒诞、变形、虚构等多种元素。人们对于兴起于80年代的“先锋”派作家有着各种的质疑和批评,其中主要是指责他们在形式上缺乏艺术的原创性。但是莫言是一个成功的转型者,在转型的同时他融入了一些“乡土”成分,成功地把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历史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 ,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作品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 ,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 ,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 ,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 ,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荒诞真实感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清末民初提出他的"直译"主张后,又于"五四"前后提倡改革中国白话文,并在翻译上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看法,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也引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场讨论.拟分析鲁迅先生的"欧化"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翻译史上所起的利、弊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是值得重视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一个所谓文学终结的时代,有必要重提鲁迅杂文的诗意特征。鲁迅杂文最基本的诗意特征是对人的生存的解蔽、开启、领悟,对真理的言说。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杂文是另一个"文学终结"时代对文学的拓展,因此在数字化、图像化的时代,鲁迅杂文启示着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伤逝》被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解读。本文欲从弥漫文本的虚妄之气息展开分析,逐步揭示作品的深沉意蕴所在。《伤逝》所讲述的爱情故事实际上隐含着鲁迅对步入低潮的曾经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同时隐含着他对彼时彷徨无助的心境的深切表达。换言之,鲁迅欲借《伤逝》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抒发对人生困境的切身感悟。  相似文献   

14.
对鲁迅小说《怀旧》进行分析 ,首先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文本叙事视角变化情况 ,其次论及小说所体现的现代小说的新质  相似文献   

15.
"文本性思想"与"非文本性思想"组概念的提出缘于鲁迅关于传统文化的一段论述。两者之间不存在对等关系,不能混同。鲁迅的思想革命以非文本性思想为革命的中心对象,因此鲁迅思想批判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鲁迅的思想批判几乎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方面,其思想批判的对象和范围常常越出了单纯"思想"的范畴,也因此,"反封建"这个定语无法限定鲁迅思想革命的性质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的文化视野内对“鲁迅笔法”做了新的阐释,指出鲁迅写作的几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回到日常话语的言说;回到诗学理解的原初形态;深刻的怀疑精神以及散文情调与游戏笔法。这使他的文学精神在20世纪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深刻与纯正。  相似文献   

17.
研究鲁迅作品,论者多从宏观入手,本文取相反视角,以生命个体经历为参照系数,追寻兄弟失和与鲁迅创作之潜隐关系,透视鲁迅在这一时期充满矛盾挣扎的心灵世界,为解读鲁迅作品提供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8.
论鲁迅翻译中的"信而不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的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通过对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展开具体分析,可知鲁迅“信而不顺”的翻译背后隐藏的翻译语言观和文化观。鲁迅开放的文化观在世界一体化走向的今天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伤痛与爱抚     
研究鲁迅作品,论者多从宏观入手,本文取相反视角,以生命个体经历为参照系数,追寻兄弟失和与鲁迅创作之潜隐关系,透视鲁迅在这一时期充满矛盾挣扎的心灵世界,为解读鲁迅作品提供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20.
鲁迅文学的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儿童、童年当然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维度,但是,它却弥足珍贵。在艺术上,儿童(童年)不仅是鲁迅文学描写、表现的对象,而且更是鲁迅文学的一种方法。在鲁迅的作品中,童年成为作品的结构和立意的支撑;儿童成为小说重要的叙述视角;儿童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果没有儿童、童年这一维度的存在,鲁迅文学的思想和艺术都会贬值,鲁迅文学的现代性也将不能达到现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