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宋建林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是在中华民族审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循此漫长历程,我们不仅可以寻觅到中华民族对自然山水审美是如何由被动、朦胧的自在状态,逐步转入主动、清醒的自觉状态的理论发展轨迹,而且可以从中领略独具特色的民...  相似文献   

2.
第六次欧洲发展心理学学术会议据俄罗斯(心理学杂志)1994年第2期报道,]993年秋在波恩召开了第六次欧洲发展心理学学术大会.会议主题是讨论欧洲发展心理学的问题。全体会议听取了下述报告:儿童心理病理学的发展;发展进程的模式;家庭体系与父母离异;最新资...  相似文献   

3.
一、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高中数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1)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去深刻地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去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思考问题,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不注重变换思维方式,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3)数学思维的差异性较大。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存在偏颇。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从政治性宣告向司法实现的进一步转型。从人权司法化问题的明确提出到现在,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权观念认可阶段、人权立法保障促动阶段和人权司法保障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法治国情从所依之“法”到所治之“国”均发生了诸多变化,促动着对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法治国情所依之“法”的变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正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正从“政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思维方式转换。法治国情所治之“国”变化显现为:“中国梦”将深刻促动中国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依法治国有更高要求;主要社会矛盾转变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必须立足现有的法治国情,其现状也是现有法治国情的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推动中国法治国情的发展,而法治国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张新梅 《社科纵横》2011,26(5):7-8,17
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艰辛探索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景式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是独具特色的充满魅力的发展模式。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精心呵护,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模式,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更加坚实稳健。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新学科的思维特征金哲本文回顾总结了当代新学科思维发展状况,紧密结合我国十多年来新学科进展实际,对新学科的思维特征进行了探索,初步作出归纳:(1)创造型思维突出,贯穿于新学科发展的全过程,较明显的表现:一是跳出常规性思维框框,重新组合知识理论;二...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式政治思维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斌  朱学恩 《浙江学刊》2006,4(4):125-130
中国式政治思维是指贯穿中国历史长期发展过程的普遍性、基础性政治思维模式。中国式政治思维的品格通过其独特的概念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表现出来。“统一”、“中和”、“持正”是中国式政治思维的一般特征。从近代的民主革命开始,中国式政治思维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地遭受冲击到积极重建的曲折过程。中国式政治思维的重建对保持中国社会内部的和谐稳定以及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国祥 《探求》2000,(5):13-14,26
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改革总揽全局,形成了系统的改革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精神瑰宝。今天,我们学习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启示。 启示之一:改革必须义无反顾,锁定方向 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形势所迫,是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为21世纪的前50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途径,坚持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因此,改革极为必要。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改革的性质是革命性变革,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方向是摒弃…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经济是一个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即并非以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形成的价值系统就是实体经济.我国实体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长期累积的问题在这场金融危机期间得以集中爆发.具体表现为:大而不强、虚拟化倾向加重、增长趋缓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外部是受本轮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式的深刻影响,内部是传统发展方式弊端的全面凸显.因此,实体经济能否实现转型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实现.基于此,实现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为:培养和完善企业家精神,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运用整合的思维和方法,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运用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持续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支出扩张带来的债务急剧增长,使得财政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三个层次递进的财政安全认知逻辑:一是维持当期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二是兼顾短期财政义务和履行长期职责的能力;三是以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为前提,满足经济社会多维治理需要的能力。基于此,整合几种财政安全识别框架,对中国总体财政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财政状况总体安全,可持续性较强,但实现长期财政安全所面临的压力的确存在,为此,中国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财政安全预警机制,为在新阶段继续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城市离婚率上升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城市离婚率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女性独立人格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女性主动提出离婚者增多;男女广泛的社会交往,为婚外恋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造成了婚姻的不稳定,大量的人口流动,促成了大量的夫妻两地分居,使婚姻的稳定受到侵扰;新的家庭形态的衍生,为离婚提供了方便;以利结合的婚姻在利害关系发生变化时,婚姻很容易解体;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变相复活,造成一些人夫妻感情破裂,导致夫妻离异;涉外婚姻增多,但这种婚姻很不稳定;还有一些信教群众因信仰宗教而导致离婚。从社会发展规律看,我国城市离婚率上升有着某种必然性。就一些婚姻的解体表现出的社会进步意义,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对于那些反映着人类婚姻文化的倒退、表现了对人性的否定等等的离婚,我们应该给予鞭挞和批判。而对于离婚给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问题,造成的负面作用甚至不幸,应该进行客观的提示,从而使人们能够有一种理性的认识,能够审慎地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管理水平较低,这是人所共知的,原因何在?是我们的社会制度不优越吗?是我们缺乏管理思想吗?是中国人不具备管理素质吗?都不是!我国管理落后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缺乏认真和深入的研究;在于我们没有探求到既适应国际环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在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中国的管理理论体系。总之,我们现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民族性和实用性,没有形成真正的中国式管理。因此,探讨中国式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万国威 《社会工作》2023,(2):1-11+106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指针,是实现我国未来社会福利制度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概念内涵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长期发展赋予了“本土性”“方向性”“引领性”“适度性”“共享性”五方面的时代要求,为我国在借鉴已有现代化国家普遍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基于国情国力的道路选择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中,我国遵循“小福利”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但是特定时代的合理产物,也带有典型的历史局限性,其突出问题表现为既有制度所造成的“家庭照顾赤字”。在未来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应当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以夯实家庭照顾能力为目标、以稳定公共部门福利供应为抓手、以优化社会保障内部结构为基础、以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支撑,多措并举推进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德新 《社科纵横》2009,24(11):18-20,23
社会稳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检验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领导干部要创新思维模式,提高正确看待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创新领导方式,提高化解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创新工作程式,提高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创新机制样式,提高构建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能力。进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的动力,是习主席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维应该遵守习主席的重要思想方针,以习主席思想方针为导向,从而使我国能够可持续发展。因此,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维,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坚持正确的发展方针,找寻适合我国发展的体制机构;坚持辩论的发展思维,以创新与继承相统一的发展思维为导向,提升我国文化的创造能力,从而使我国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1989年东欧剧变开始到21世纪初的世界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变动时期。目前总的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不乏冷战后的动荡;各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世界各种力量分化、调整的过程伴随着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迄今为止,国际冲突的中心仍在欧洲;过渡时期的国际斗争具有明显的新旧矛盾交叉的特征;冷战结束既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机遇,又提出了新挑战,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加速;就整个世界来讲,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比较而言,亚太地区有可能率先建立比较公正合理和稳定的政治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临着新使命,就是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撑,为世界历史进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引领,为人类历史发展中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并存与较量的新趋向提供理论动能,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中弘扬中华文明提供科学理论思维,以更好地回答不断变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8.
美洲自由贸易区加快筹建的动因特征及与APEC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未来欧洲经济圈相比,促使美洲自由贸易区,即美洲经济圈加快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中,美国经济实力逐步下降是其主要原因,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则处于次要位置;21世纪初美洲经济圈的形成有着一系列特点,其中,NAFTA将循序渐进地向中南美洲推广和NAFTA将最终促使美圈与亚洲圈合为环太平洋经济圈两点明显有别于拟议形成的欧洲经济圈;由于拟议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AMFTA)是扩大了的NAF-TA,因此,NAFTA与APEC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也不是一般的主从关系,而是一种伞状关系;顶端为APEC,中轴为NAFTA,下端分别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澳新自由贸易协定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述要[日]茂木敏夫王子平,李洪岩译在回顾近代中国乃至近代亚洲时,那种依傍近代欧洲模式的思维方式已经过时;今天已不再把组成近代欧洲世界的“市民”、“国家”(国民国家)等因素绝对化,代之而起的是用相对的“地区”概念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合流。文章通过探讨综合─—分析─—综合这一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两大科学的联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而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却仍栅来迟。因而,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跳出自我封闭的思维怪圈,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科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