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观”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维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运用克里斯蒂娃的"易位"理论.从内部互文性的角度对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进行了解析.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四个文本之间互文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小说主人公布王奥妮心理发展的分析,以探讨这部后现代文本的不稳定性:心理上的不稳定使得布里奥妮不断否定和颠覆自己的作品,不断尝试通过对旧文本的改造建立新的文本,从而推动她的赎罪心理的实现和这部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孤独者>有着极为丰赡的蕴含.该文从<孤独者>讲述了谁的故事,孤独者的形成过程与原因,以及孤独者的结局三个方面,对<孤独者>进行重读.文章认为,<孤独者>讲述了魏连殳、"我"以及魏连殳祖母的故事,而又统一于鲁迅的生命体验之中,孤独者的形成来自于社会的压迫,更与庸众有着复杂的纠缠,而包括魏连殳和"我"在内的孤独者,都是在孤独中反抗以至于绝望的知识分子,"我"最后对"受伤的狼"的嗥叫声的确认,标志着"我"会继续魏连殳未竟的反抗绝望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及"互文性"是20世纪西方解构主义一个重要概念,网络时代为网络文本的互文性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建立在网络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上.网络传播的交互式、虚拟性和多媒体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特性和基础;网络传播的超时空、超链接、超复制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中介.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有利于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推动大众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艺术门类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和发展,促使各种异质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为托尼·莫里森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小说《宠儿》,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互文性是西方文论批评中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它不仅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相互"吸收和转化",还指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此利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来分析《宠儿》中所体现的文化互文和文本互文。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认为,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该文本观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阐释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性特征,来揭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契合;最后,以<唐律>的翻译实例来印证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对中国古典法律文本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是后现代文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文学翻译有着较高的解释力.此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女儿曲>等诗词曲赋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互文性"与"可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文"程度高的文本其"可译性"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8.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9.
拉什迪的小说《摩尔人最后的叹息》引起全世界文坛的关注.小说视界宽广,叙述技巧娴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说文本鲜明的互文性.作者采用了文本与历史的互文、文学文本间的互文、小说内部叙述的互文,即羊皮纸互文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批判话语理论中,新闻文本被看做是意识形态的布道坛和社会权力的竞技场,在社会建构的过程中,文本以互文方式相互投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网络新闻文本的互文性颠覆了文本的封闭状态,文本自身及其文本中的人物、事件与周边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互动。以文本间的互文性为入口,研究网络空间中新闻话语秩序的建构过程和建构方式,是利用互文性对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欲望号街车》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人物的人性视角分析,阐明互文性为该文本的内在属性,同时指出因互文的灵活运用又产生了文本人物塑造的独特性以及人物关系的文内互文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田纳西&#183;威廉姆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人物的人性视角分析。阐明互文性为该文本的内在属性。同时指出因互文的灵活运用又产生了文本人物塑造的独特性以及人物关系的文内互文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是当今世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新概念,也是当今文学评论界对作家小说批评阐释的重要手段.英国女作家J.K.罗琳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使故事的叙述具有开放性、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的英雄成长历险主题和作品以戏拟的形式影射现实世界的缺陷两个方面分析该系列小说的互文手法,揭示小说的互文性特色.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的冲击,是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具有交互式、虚拟性、多媒体特征。它的共生性、易变性和实时交际性,以及互文活动中文本信息的断裂与缺失,无不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解构作用。正是因为网络文本独特的互文性,不同的文本建构起大不相同的话语强势,有的话语在网络中才更方便地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这又体现了互文性对网络文本意义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不仅成就了读者,也通过"引导对话"的立体图式不断验证并提升着自身的价值。本文解析了读者在文本阐释中的动态成长过程,并试图从中挖掘互文作用下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指出读者的发现和文本的发现是互为实现的关联过程。文本的开放使读者回归主体,读者艰苦的"拼接"释放了文本的意义。互文性授权读者再现了文本中的对话构成,对话指涉的立体交流系统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时代里》是海明威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表层文本结构给人混乱而无序的印象,插文之间、小说之间、插文与小说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就其整体文本结构而言,插文与小说形成了跳跃性极大的"现在—过去"框架结构;就其深层文本结构而言,插文和跋展现了当下时代的战争、暴力,小说则是海明威过往生活片段的变形、提炼,特别是尼克的人生故事明显映射出海明威本人生活的痕迹,相互之间具有互文性,插文与小说全面客观地揭示了"我们的时代"种种残酷、不堪的真相。因此,其表层结构的无序,实际上正是"我们的时代"混乱无序的象征和隐喻,是作家精心营造的产物,其结构艺术在海明威小说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文本并列起来作比较而不用顾及它们的先后顺序和历史关联.运用互文性相关理论解读易卜生的<小艾友夫>和凯特·肖班的<觉醒>可以发现:这两个文本在对各自女主人公即吕达与埃德娜的人物塑造方面具有互文性的关系,两者在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地位、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选择抗争的方式等许多层面上具有互文性,后者形象是对前者形象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征,通常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本文拟从互文性的理论源泉、确立及划分把握互文性的理论脉络,根据"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的划分简要分析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探讨广告语篇是如何利用互文性获得强烈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心理认同,从而充分实现广告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指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指涉,还包括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即言语所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关联.马克思文艺理论认为文艺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文艺是整体性的社会规划的一部分,这与互文性理论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及克里斯蒂娃的观点,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文化文本的意识形态中.莫里森的文学创作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意识形态背景下以及互文性的理论框架中成功地将边缘文化中心化,揭示了阶级制度下劳动与人类本质异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