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妍  田启波 《探求》2011,(5):40-44
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与消极双重效应。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个人权益、规范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方式、实现维护政治运行稳定的目标。面对目前的障碍,应从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加强互联网制度建设、完善政治参与路径、倡导高尚网络伦理等方面寻找络政治参与制度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活跃,"网络问政"渐成趋势,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在给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应加强网络教育与管理,加强网络制度建设,积极规范和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民主环境。  相似文献   

3.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以及网络行为的娱乐化、看客心理与"政不关己"的集体无意识等局限与误区。对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应当以社会利益激发其网络参与动机、引导参与方向,通过教育使青年网民成长为"组织化的公众",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在线"意见领袖",建立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青年教育"在线联合体",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对青年的网络表达进行多向度、发展性规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和政治过程的隐秘性和封闭性,能够有效地消除现实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地位鸿沟,实现官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和平等交流,使双方都能通过网络及时获悉彼此动向,极大地彰显了对人民民主的尊重与肯定,对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学术界结合当前网络问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多维度、多视角地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政府回应、公众参与、网络平台、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除此之外,学术界还应探索和构建具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可行性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的有效机制和渠道。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3):38-40
政治参与是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网络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拓展了收集民意的渠道,降低了参与主体的参与成本。网络环境对公共政策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扩大了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推进了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另一方面又导致公共政策中的公民有效参与不足,妨碍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效度,就是其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政府公共政策影响的有效性程度。内容效度、方式效度和结构效度构成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效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对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宏观的制度研究和微观的行为研究两条路径。政策网络分析作为中观视角,开辟了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的新路径。从政策网络视角研究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效度问题,政策网络的集成程度是决定其效度的核心因素。网络学习机制是提升政策网络集成程度,进而提高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效度的内在机制。网络学习是行为学习、价值学习和规范学习的统一。网络学习是一个由顺应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随着网络学习的深化,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效度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应用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网络为载体的政策参与形式方兴未艾。网络政策参与以其自由性、低成本、平等性等优势,客观上缓和了现实社会中公民政策参与的困境,为公民政策参与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又面临着数字鸿沟、信息霸权、参与主体的不理性等新的问题。我们在赞赏网络政策参与为公民政策参与开创新局面的同时,也应该理性地看到网络政策参与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下所固有题,并在此基础上规避风险,推进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互联网因其独特的方式,降低了民主的成本,提高了民主的透明度,增加了民主的广泛性,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而且对原有的民主政治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外网络政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外网络政治研究诞生于 2 0世纪 90年代。网络政治主要探讨两大主题 :(一 )网络对政治的影响 ,包括网络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影响、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 (二 )网络空间的政治问题 ,如网络空间的政治性质、网络空间的权力、网络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陈云松 《社会》2013,33(5):118-143
本文使用CGSS2006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日常互联网使用与群体性上访、示威、集会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考虑到互联网使用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除了广泛控制被访者的人口学特征、经济社会地位、心理和政治参与经历等变量外,本文还以被访者对信息通讯技术产品(ICT)的内在偏好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联立性偏误问题。研究表明,互联网的日常使用可以扩大城市中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互联网的使用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间的“抑制性双向因果”意味着拓展利益诉求渠道是消除社会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程佳琳 《学术交流》2012,(Z1):25-26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强势发展和扩张,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政府和人们的政治生活,网络为公众参与直接影响政府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一、互联网对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移民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秀林 《社会》2010,30(1):46-68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来自乡村的移民进入城市,城市移民群体在城市社区中的社会融合与公共事务参与,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与社会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上海地区“2009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 本文采用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实证地验证了社会网络对于城市移民政治参与的效果。结果显示:“拜年网”的规模对于城市居民(包括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的政治参与具有负向的效果;“讨论网”的规模只对城市移民群体(非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 “社会参与网”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城市移民群体的“社会参与网”比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更强的正向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政治共识更大程度上是通过执政党来推动的,执政党通过党政资源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将自身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全社会的政治共识。这种政治共识形成了支配性的政治话语体系,为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合法性支持与充分的政治保障。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渐次形成了一股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它极端强调平民的价值观,即从平民的立场审视公共政策,强烈批判主流的政治话语,反对国家本位主义与精英主义价值观。网络民粹主义形成了与主流政治话语权相抗衡的独立话语权,蚕食并解构着传统的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4.
刘军 《学术交流》2007,(11):46-51
对政治行为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关键在于考察其社会背景和社会网络,这一点近年来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西方政治网络观认为,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行动者在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对行动者及其群体的政治行为以及政治态度等具有重要影响。从"关系网络"的角度对选举行为、政治参与、社会运动、权力结构等进行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政治现象乃至一般社会现象的理解,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并带来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15.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13,(12):44-4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对党和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关于国内政治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对国内政治概念的界定,并分析了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莉 《社科纵横》2008,23(7):51-53
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是关系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问题,甘肃地处西北,在部分经济贫困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很大的限制,呈现出政治参与层次较低、政治参与途径单一、政治参与效能感低、政治参与主体分化的特点.对此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甘肃农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把握,为提升经济贫困型地区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韩国在政治发展的道路上,有两条路径贯穿始终:一条是通过移植西方民主制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另一条是威权政府通过政治自由化来缓解国家所承受的国际和国内压力.本文旨在运用“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的分析范式,对影响韩国政治发展中的国际和国内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构建“国际-国内”关联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国内政治是国际体系中的国内政治,一国的政治发展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互动的结果,必须把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互动视为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并置于国际体系背景下进行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具有紧密的联系,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积极引导和不断完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良性有序发展,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政治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政治是网络与政治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现象。它包括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和网络空间的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具有虚拟现实性、全球性、直接性、平等性、便捷性、廉价性等特性。我国网络政治经历了准备、产生影响、初步形成三个阶段。建设我国网络政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进行政治宣传。促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对策是:网络普及率;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树立政治安全意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抵制"西方政治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