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侗歌海洋     
木子  卫涛 《新少年》2014,(9):2-2
侗寨鼓楼、风雨桥,这些极具侗族特色的建筑,在贵州侗乡随处可见。但是,侗歌更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侗族文化的精髓就是侗歌。侗族人没有文字,他们用歌声传递情感,记录生活。贵州省黎平县铜关侗寨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之一,村里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唱得一口好歌。这里有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少年学歌的浓郁氛围,“饭养身,歌养心”已经在侗寨根深蒂固。他们把“歌”与“饭”看成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来陶冶心灵和情操。寨子里每逢重大节庆等喜事,人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欢唱侗族大歌。这里的侗族大歌曾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纪可梅女士称赞为“侗歌海洋”。  相似文献   

2.
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大清一统志·柳州府》载:“侗,在怀远(今广西三江)县,与狑杂,不喜杀,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为混沌舞”。过去侗族是善舞又善乐,如今,侗家人人爱唱歌,年老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这是侗族的传统习惯,也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文艺形式。侗家有句成语:“饭养人体,歌养人心。”说明侗歌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生活的亲密伴侣。  相似文献   

3.
侗家喜爱唱侗戏,侗寨里头戏楼多,有的寨子,戏楼至少有两三座,多建于寨的中央,与鼓楼、歌坪连在一起,构成侗寨文化活动的中心。逢年过节,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会集于此,唱侗歌、演侗戏,吹芦笙、踩歌堂,喜气洋洋,饶有风趣。相传侗戏是著名戏师吴文彩在一百四五十年前创立的。由于侗戏是在侗族民歌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诞生的,群众基础好,很容易普及。故而大批戏楼应运而建,大村小寨,比比皆是。仅从江一县,目前就有侗戏楼一百六十多座。  相似文献   

4.
侗族大歌是一种原生的艺术样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文化与教化手段。侗族大歌的内涵博大精深,它伴随着侗民族的形成与侗族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是一种独特的蕴涵民族精髓的具有教化性质的"百科全书",它传承了侗民族的文化和审美特色。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体现在各种类型的大歌之中。大歌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其审美情趣、审美追求、审美理想和审美视界四个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侗族大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南侗“鼓楼对歌”文化模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大歌于明代之前,就以正式的鼓楼对唱形式出现在南部侗族聚居区域,从古到今始终履行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鼓楼对歌形式可以分为"请姑娘"和"吃相思"两种形式。鼓楼对歌体现了农耕文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文化样态,其蕴意了侗族人对自然、农事、生活等百态的认知与朴素的文化情怀,并以行为示范的方式成为侗人文化传承的特殊模式,丰富发展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侗族人民,不仅勤劳朴实,而且能歌善舞。侗乡素有“耶乡歌海”之称。侗族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琵琶歌,便是侗族文艺百花园中最为鲜艳夺目的一朵。它是侗乡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本文仅就侗族琵琶歌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起源、分类和韵律,作些粗浅探讨。一、侗族琵琶与琵琶歌的起源侗族琶琵与琵琶歌,源远流长。由于无文字记载,其产生的年代,难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考究。但从侗族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中,可以初探其来历。侗族款词《斗萨更》(侗语,即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是在已有的文化模式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生活方式的本身就是文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人民在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居住、交往、婚恋、家庭等特殊的生活方式。侗族生活方式既是该民族群体传统文化的体现;又是适应和认识环境的结果,蕴含着侗民族独特个性、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8.
侗族大歌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质的文化载体,并以其协调完美的复调和声与自然和谐的音乐美学特质广为流传。侗族大歌的多声部特色成为其民族性的彰显和民族心理的精神认同,是侗民族文化的本质体现并具有民族认同的意义。自然和谐的原生态艺术来源于人民长期对大自然的审美欣赏,并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优美、动听的民族复调音乐,而"款"的组织形式和"寨老"的协商制度以及鼓楼公共文化都体现出自然和谐的特质,成为大歌安身立命的土壤。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内蕴于侗族大歌之中的审美特质以主体"体验"的方式勾连了传统文明与现代技术文明,再现了侗族大歌质朴天真的审美体质,呈现出民族自然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古典梦回。  相似文献   

9.
侗族诗歌有和谐的韵律。它既可一首首地念诵,又能一首首地演唱。侗歌,本来就是诗的歌唱。用侗话来说,歌是“心头上的声音(唱心头)”。一首好的侗族诗歌,既要有心头话的感情和生活的内容,又要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侗族诗歌的韵律便是这种艺术形象表现形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侗族民间(特别是歌师们)进行诗歌创作时,用韵是颇严格的。人们常说:“没有图案不成侗锦,没有韵律不成侗歌。”侗歌用韵不当,是“唱歌没有味,炒菜没有盐。”韵律用得好的侗歌就好唱,好听,好记,好传。  相似文献   

10.
侗族人唱歌     
从唱歌来说,侗族有侗族的特点,侗族各地区又有差异。这里专讲黔东南三穗、天柱和剑河三县毗连地区侗族唱歌的一些特点。 这里的侗族爱唱歌和善于唱歌,除白喜外,各种场合有各种场合的歌。各种场合的歌都多得难以数计,所以侗族唱歌是以段来计,十首以上为一段,如说唱好多段;或以唱的时间而论,如说唱一天一夜、唱几天几夜。  相似文献   

11.
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由于在历史上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适应的文字,只能靠口传言教,世代相传。至使不少远古时代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失传了。自从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后,一部分懂汉语识汉字的侗族文化人,便开始借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的诗歌、民歌和侗书、款词等等,其中借用汉字记录最多的是侗歌。至今在广西龙胜境内民间保存的的侗歌手抄本,其记录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12.
侗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由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侗家堪称为一个多才多艺、勤劳勇敢而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尤其是在建筑艺术方面,对于祖国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侗寨、鼓楼、风雨桥和凉亭,被建筑学家、美学家誉为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本文拟就侗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传统。就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它是一个民族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侗家的民间文学,主要有“三王”的传说:“铲平王吴勉”、“定平王姜映芳”、“金银王吴金银”;有反映妇女命运的“侗族三梅”:《娘梅》、《刘梅》、《述梅》;还有神话传说《嘎茫莽道时嘉》、《洪水滔天》、《丈良丈美》、《侗族祖先落寨歌》;以及机智人卜宽的故事和多如牛毛的情歌等等。侗家不愧被人赞美为“歌海之乡”。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相似文献   

14.
演唱侗戏是侗族人民逢年过节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演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 ,从侗戏的组织和演出仪式上看 ,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本文从侗戏与侗族 ,侗戏的组织 ,侗戏的演出仪式三个方面研究侗戏风俗 ,提出侗戏这种文艺活动形式不仅是青年男女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 ,更是侗族社会结构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瑶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有音乐、舞蹈、绘画和工艺美术等。这些传统艺术,是瑶族人民情感的抒发和智慧的结晶。音乐瑶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他们有传统的“耍歌堂”、“坐歌堂”和“玩坡”的歌唱  相似文献   

16.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成分,丰富和发展了侗语词汇,使侗语与汉语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仅从词和词的构成方面浅析侗语与汉语的异同,以求增加对侗语言的了解。侗语中menl/mn55/(天),dih/ i33/(地),das/ a323/(山),nyanl/ an55/(月),kuedp/khw t35/(铁),等表示自然现象、生产工具、人等词汇是侗语的基本词汇。这些词都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是构成新词的词根,同时也是侗语合成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我到湖南省怀化地区几个侗族自治县作了一些考察,耳闻目睹侗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侗族是湖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据1984年底统计,共有519300人,主要聚居于新晃、通道、芷江侗族自治县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侗族人民长久以来生息繁衍在这里,所以这个地区侗族风情浓郁。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歌,种类很多,除取名歌、姑表歌以及赞老人、团寨等礼俗歌外,大部分是情歌。舞蹈以多耶、芦笙舞为普遍。多耶是集体歌舞,十多人至数十人不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是音乐学者对侗族南部方言区传统音乐“嘎老”一词的翻译,因“嘎老”的多声部特征,人们逐渐将“侗族大歌”所指内涵等同于“侗族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内涵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等同于“侗族多声部音乐”,狭义等同于“嘎老”。南部侗人通过“嘎老”集体对歌的交友方式,不断深化同一村寨同一婚姻集团青年男女的感情,进而巩固当地的婚姻圈。“款内”不同村寨通过“吃相思”中“嘎老”群体演唱,使南部侗人将交际圈扩展到婚姻圈之外,强化地域认同。  相似文献   

19.
天柱石洞地处侗族北部地区 ,在此居住的侗族百姓长期以来与汉族的交往比侗族南部地区较为频繁。尽管如此 ,在这里的侗族所操的侗语北部方言石洞话中的亲属称谓依然具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侗族地区,过去流行着一些妙趣横生、充满神奇色彩的鸡俗,有的还延续至今。一、刺鸡定情侗家男女青年初恋结成“朋友”后,要约定一个美好的晚上在“花园”(即野外适宜于谈情说爱的地方)进行“定情”。当月上树梢的时候,双方都由各自的伙伴陪同来到“花园”。寒暄过后,男方便从细篾篮子里取出用红布条捆着的公鸡和一只红瓷花碗,筛上酒,当众将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让女方先喝一口,然后自己一饮而尽。接着,两人就唱《盟誓歌》,男唱:“当初不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