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1,(1):103-105
“东窗事发”典故指秦桧和王氏在东窗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一事,但事实上“东窗事发”是由“西窗事发”讹传而来。“东窗事发”一语在一般词典中多引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4的书证: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王氏曰:“擒虎易,纵虎难”,其意遂决。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桧归无何而死。未几,子亦死。王氏设醮,方士伏章见荷铁枷,问:“太师何在?”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这里说秦桧父子死…  相似文献   

2.
<正> (一)颜回(中) 14.1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吕氏春秋·劝学》以下只注篇名) 14.2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贡与子路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睌咭嘣?“王前。”宣王不悦。……对曰夫历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惠(鲁之贤士)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今曰:“有能得齐王头  相似文献   

4.
(9)吴孙休永安年十一月甲午 ,风四转五 ,复蒙雾连日。是时孙琳一门五侯 ,权倾吴主 ,风雾之灾 ,与汉五侯、丁、傅同应也。 (五、恒风、981)“复”字应属上句读。“复”与“转”同义 ,“四”与“五”相对 ,义为风回环往复。( 10 )魏齐王正始中 ,中山王周南为襄邑长。有鼠从穴出 ,语曰 :“王周南 ,尔以某日死。”南不应。鼠还穴。后至期 ,更冠帻皂衣 ,语曰 :“周南 ,汝日中当死。”又不应。鼠复入 ,斯须更出 ,语如向日。适欲日中 ,鼠入复出 ,出复入 ,转更数语如前。日适中 ,鼠曰 :“周南 ,汝不应我 ,复何道。”言绝 ,颠蹶而死即失衣冠。取视 ,…  相似文献   

5.
首阳山考     
《论语·季氏》说:“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这个“首阳”在哪里?孔子没有说。 《史记·伯夷列传》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一事甚详:“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于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也;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遂饿死于首阳山。”但首阳山在何处?太史公也没有说。后人对此颇多分歧。  相似文献   

6.
唐初著名诗人宋之问死于何地,是历史上一个悬案。一说赐死于钦州。《旧唐书·文苑·宋之问》说:“睿宗即位,以之向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于徙所。”一说赐死于桂州(今桂林)《新唐书·文艺·宋之问》说:“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并赐死于桂州。”同时对他临死前的情况还有具体的描写:“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诀。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 ’乃饮食洗沐就死。”《临桂县志》更进一步说:“桂州有之问宅,当是贬钦州不行,逼死于此。”然而从历史事实来看,我认为第一说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7.
《论语·子路》载: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相似文献   

8.
<正> 杂徭是唐代赋役制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论者较少,现试作初步探讨。一唐代前期的赋役制度,基本的有四项:“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唐会要》卷83《租税上》);杂徭是其中的一项。杂徭,唐代文献又称“轻徭”、“夫役”、“夫”、“小徭役”等。《唐律疏议》曰:“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同上书卷28《捕亡律》《诸丁夫杂匠在役及工乐杂户亡者条》)。又说:“其小徭役谓充夫及杂使”(同上书卷13《户婚律》)。所谓“夫”属于小徭役之一种。杂徭是一种所谓轻徭役、小徭役,服役年龄比正役早。《敦煌掇琐》上辑琐三十载:“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十六作夫役,廿(二十一)充府兵。”夫役即杂徭。从十六岁起,就要服杂徭,二十一岁起服正役,充当府兵。《唐大诏令集》卷74《亲祭九宫坛大赦天下敕》载:“比者,成童之岁,即挂轻徭;既冠之年,便当正役。悯其劳苦,用轸予怀。自今已后,天下百姓,宜以十八以上为中男,二  相似文献   

9.
诗歌创作中的赋、比、兴手法,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日雅,六曰颂。”这两处都将赋、比、兴与风、雅、颂并提。唐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词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这里进  相似文献   

10.
“三分天下有其二”一语最早见于《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云:“《论语》曰:文王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左传》襄公四年云:“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诗经·四牡》《毛诗》曰:“文王率诸侯,抚叛国,而朝聘乎纣。”从这些记述可知,《论语》的这句话是说在殷周之际,文王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三分天  相似文献   

11.
王恩来 《理论界》2008,(8):116-117
《礼记·檀弓下》有这样一段记载: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惠(鲁之贤士)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先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颜斶以一介之士,乃敢在齐宣王面前公然宣称:活着的君王的头颅,还不如死去的贤士的坟垄更有价值!其言之凿凿,有理有据,最后竟使宣王心折诚服。这确是只有在战国时代才能出现的独特的历史现象,颜斶所言,虽略带夸饰的成  相似文献   

13.
“创简平肿”定律 首先从机构臃肿、冗编太多说起。这是一个令人费解、颇难解决的“老大难”。它结出两大苦果:一个是懒汉,一个是官僚主义者;产生五大弊病:一曰思想上的主观主义,二曰体制上的官僚主义,三曰组织上的“家长”主义,四曰作风上的形式主义,五曰人际上的“关系”主义,“主人”批评自己的“公仆”机关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此颠倒,谈何活力!谈何效率!谈何为人民服务宗旨之落实!人们说:即使一个锋芒毕露的实干家,一朝步入“官场”,不出三年,管保棱角磨光,变得圆滑起来。“官场”  相似文献   

14.
《卷二十四·天文志二》永和五年……十月 ,月犯。占曰 :“朝廷有忧 ,军将死。” (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713页 )按 :“占曰”云云 ,《晋书·天文志下》作“占曰 :‘胡有忧 ,将军死。’”与上载相去甚远。今考本书卷二十三 ,《天文志一》载魏正始元年有“十月寅 ,月又犯北头第四星 ,占曰 :‘犯 ,胡不安’”事 ,并记敦煌太守王延于次年斩鲜卑阿妙儿等事 ;同卷又载晋成帝咸康八年“八月 ,月犯 ,占曰 :‘胡不安’”事 ,并记石虎废石弘自立 ,幽杀石弘等事。可见此星变之应实在胡而不在晋 (朝廷 )也。按之下文记是年“十一…  相似文献   

15.
选自《战国策·赵策》四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鲍彪注曰:“死则填壑。”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填沟壑为”:“这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意思是死后无  相似文献   

16.
谈楚令     
令、周令及其变化令,是先秦时期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和范畴。《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曰:“教之《令》,使访物官。”韦昭注曰:“令,谓先王之官法、时令也。”甚确。《说文》“令,发号也”。段玉裁注曰:“‘号部’曰:号者,呼也。‘口部’曰:呼者,号也。发号者,发其号呼以使人也,是曰令。‘人部’曰:使者,令也。义相转注,引伸为律令、为时令。”令与命音义相通,《说文》“命,使也,从口令。”段注曰:“令者,发号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据此,是命、令同义,初指口之使人,以后则主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青年时期就研读过严复翻译过来的《天演论》,对进化思想十分崇信,认为它是变革古道,振兴“人心社会”不可缺少的学说之一。他说:“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又说:“矧在吾国,大梦未觉,故步自封,精之政教文  相似文献   

18.
<正> “多能鄙事”见于《论语·子罕》,原文是:“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何晏《论语集解》引孔注说:太宰之问,“疑孔子多能于小艺”。又引包注释孔子所对:“吾少小贫贱,常自执事,故多能为鄙人之事。君子固不当多能。”此后,注家学者沿袭不疑,均作如是读、如是解。更有甚者,刘宝楠《论语正义》按:“疑孔子多能于小艺者,正以礼乐是艺之大,不得为鄙事。惟书、数、射、御,皆是小艺。”然而寻绎文义,笔者以为旧解未得真谛而附会曲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对于个体生命、对于“生”以及“死”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但生与死是一个生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正是因为死才凸现了“生”的意义,意识到死才会只争朝夕,充实自我,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五行”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尚书·洪范》篇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土,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段简短的文字,在解释五行的内容和特性时,并没有关于万物组成的元素观念,而只是把天地万物归类为五大属性。《洪范》篇中还提出,以五大属性的物质为基础,组成了物质动态的五大体系,反映着物质辩证运动的基本法则,是不能违背的。“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陧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鲧则殛死’,……。”这说的是,鲧由于“汩陈其五行”,违背了所应遵循的常伦,因此他失败了,受到了殛死的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