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最后的心愿     
26岁的母亲凝视着她那罹患血友病而垂死的儿子。虽然她内心充满了悲伤,但同时她也下定决心,就像其他为人父母者,她希望儿子能长大成人,能实现所有的梦想。如今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为病魔会一直缠绕着他。即使如此,她仍希望儿子的梦想能够实现。她握着儿子的手问道:“巴柏西,你曾想过长大后要做什么吗?你对自己的一生,有过什么梦想吗?”“妈咪,我一直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消防队员。”母亲强忍悲伤,微笑着说:“我来想想看能不能让你的愿望成真。”当天稍晚,她到亚历桑纳州凤凰城当地的消防队,找到了消防队员鲍伯,他有一颗宽大的心。这位母亲向他…  相似文献   

2.
我的尝试     
新年刚过,爸爸给我娶了一个后母,我叫她姨。父亲叮嘱着我:“尝试一下,你就会觉得她是一位好妈妈。”让我叫她“妈妈”,对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来说,是很尴尬的事。于是,每天放学后,我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默默地坐着。每当此时,总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围绕着我。这时我会捧起母亲的遗像,像女孩子  相似文献   

3.
向目标奔跑     
“妈妈,我想当大队长。”“好,有目标是好的。五年后的今天,咱们再看你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是我上小学第一天时,与妈妈的对话。如今,我已成了五年级的学生。正因为有了当初的目标,五年里我一直努力着。我最值得尊敬的伙伴竟是母亲,她一直在鼓励我:“别忘了  相似文献   

4.
菁菁一身米色的打扮,颈上系着一条奶白色的纱巾,丰厚的秀发随意地扎成马尾辫,丰润白皙的脸庞越发显得清秀。她说她已是两岁男孩的母亲,她说她从江南小城到北京念书,再到南方当了电台主持人,最后选择来到了这个城市,她一直在流浪,不知何时停下自己的脚步。菁菁很坦诚,开门见山地说:“我是  相似文献   

5.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     
母亲今年78岁。她1940年参加革命,有50多年的党龄,老人家对党的感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母亲,什么慈祥、家事上的忍辱负重、挑灯夜补,都与她无缘。我们兄妹六人,除大哥外,都有奶母。在我这个小女儿的记忆中,一直担任领导干部的母亲,无论工作繁忙与否,总是衣着笔挺,表情严肃。从母亲脸上很难找到那种宽厚仁慈的“母亲形象”。所以,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在母亲面前总是很拘谨。那  相似文献   

7.
阅读手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的叠好。五月了,母亲照例收拾起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梅儿,快看,这里有好多手帕哩!”母亲转过身来,似乎很兴奋。“手帕?”我喃喃道。心中泛起一丝陌生与温馨。我望望母亲,她正在很细心地叠着每方手帕。“快看这块蓝色的,你四岁那年,我常用别针把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玩累了,用它擦擦汗,你常戴着它,在草地上颠颠地跑,手帕就象一只花蝴蝶一样……”母亲絮絮叨叨地说,并不看我,她完完全全沉醉到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  相似文献   

8.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比我小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九岁,小妹倚在门上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6,(3)
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我听出来母亲的声音很不自然,好像是在极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哭。但最终她还是哭了出来:“回来看看吧,孩子。和自己的父亲有什么深仇大恨呢?你惩罚了他五年还不够吗?”五年了,一转限就五年了。五年前离家出走的那一幕一直在我脑海中闪现。1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也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家里闲着,偶尔还  相似文献   

10.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11.
有的人长得很高,美国有个男青年叫魏德洛,22岁时长到2.72米;中国湖南有个姑娘叫曾金莲,17岁时长到2.41米。有的人长得很矮,意大利有名的“掌上姑娘”名叫东妮,母亲经常把她放在手掌心里逗乐;我国四川有位“微型姑娘”叫夏健全,24岁时身高只有0.67米。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姑娘贝利在丽江孤儿院做义工,教课、义卖、接 待客人、做翻译,一刻不停。她身材高大,穿松松垮垮的衣 服,笑容挂在黝黑的脸上没遮没拦。一张口,是纯正的中国话。 26 岁的贝利(Isapeli Manukailea)是汤加人,几年前 与家人移民新西兰,她的家庭成员有:父母、四个哥哥、一 个弟弟,这一大家子人在新西兰开农场。贝利说汤加文化 “非常共产主义”,重视甚至骄惯女孩,她从不忧虑自己未来 的生活,“有哥哥们呢!我怎么样他们都会帮助我。我是家 里的公主!”说这话时,贝利大笑。 在新西兰时,贝利就听来过中…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很平常也很奇特的故事。“平常”是因为这个女孩的素质也许太平庸了,她做过那么多种工作,都半途而止了,她是一个失败者。说它“奇特”是因为这么一个失败者,在她三十多岁也许应该成为一个家庭妇女的时候,她却开办了自己的残障学校,成为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这么看,她又成功了。这似乎又很“奇特”。那么,造成这平常之后的奇特的原因何在呢?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这个女孩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的时候,母亲都及时地给予她安慰和鼓励,而且从来没有抱怨的话,这可能就是问题的答案。故事中的母亲自己用最浅易通俗的语言说明…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缺席”一直是困扰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永恒的母题 ,也是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磨难。然而 ,母亲的缺席并不就意味着母爱的缺席 ,夏洛蒂在《简·爱》里以一系列母性形象 ,包括神奇的大自然 ,满足了孤女简对母爱的诉求。但母爱本身又远不是简的终极渴望 ,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觉到她对母亲身分的厌烦和拒绝  相似文献   

15.
胡秀珊  丁宁 《新天地》2016,(1):16-17
大户人家的母亲总是一脸笑模样 我今年已经95岁,我的母亲如果活着已有130岁了.那时的女人,有自己名字的并不多,多被称为某某氏,而我母亲有自己的名字,她叫李厚贞. 母亲算得上扬州城里的美人.宝鼻子,白皮肤,见人总是一脸笑模样.她生在大户人家,很有气质.我父亲外任做县太爷,母亲在家和叔伯妯娌们一起生活,她为人和蔼善良,加之勤劳能干,全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和她亲近.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母亲鲁瑞可以说也是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曾经在户部做过主事,后来因病辞职回家。鲁瑞生于1857年,在八十七岁高龄的时候即1943年在北平辞世。她的一生也可以说比较坎坷。先是经历了鲁家的家道中落,后又经历了周家的家道中落。在她年轻的时候,丈夫因病去世,而人到晚年之时,又痛失爱子。她在六十岁的时候离开故乡,随子北上,一直没有能够再回家乡。晚年又独居北平,只与朱安女士为伴,直到走完她的人生之路。对于自己的母亲,鲁迅有着难以言说的心情。一方面,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孝子,对自己的母亲既敬且爱;另一方面,在思想深处,他与自己的母亲又有许多难以认同的地方,因而常生苦恼。不过,从日常生活来看,鲁迅对自己的母亲确实是尽到了一个儿子的责任和关爱,也不失为一般人的表率。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科菲是美国信托银行的一位副总裁,她每周有两天同她的两个不满4岁的儿子共度在家办公时光。在布鲁克林自己的家里,只见她一会儿处理银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帐务,一会儿照料她的两个儿子,干得很开心。尽管周围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可是科菲的上司理查德·厄普顿却认为科菲比许多在办公室坐班的雇员效率更高。厄普顿先生说:“这样做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她是一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5)
周一上班还没坐稳,就接到老妹的电话说母亲昨晚摔倒,股骨头摔断了,正在医院里。母亲是一个苦命的人,9岁失去父亲。不到50岁,我的父亲病故。后来母亲又做了乳腺癌全切手术。前年,又双目失明了。77岁的高龄,加上糖尿病晚期,而今,她有可能从此站不起来……母亲她现在怎么样啊?眼睛看不着,又不能动,一定很难过,很上火吧!我随着火车的车轮声,仿佛听到母亲在医院里痛不欲生的哭嚎,我的心一路上都在紧缩着,泪水不住的流出来。赶到医院已是傍晚时分了。从电梯下来,直奔418病房,还没进门,远远就听到母亲的说笑声,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母亲她不会是精神失常吧?“谁来了?是东东吧?”母亲听到脚步声,睁开无光的眼睛,伸出了胳  相似文献   

19.
继母的账本     
一她对亲生母亲并没有印象,母亲离开家的那年,她还太小,两岁,是没有记忆的年龄。与父亲一起生活到5岁,便有了继母。与其他类似家庭不同的是,自己与父亲住在继母的房子里,花着继母的钱。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8,(12)
她总觉得自己命不好。3岁,父亲因车祸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她,含辛茹苦,十岁,母亲带着她嫁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司机酗酒,常常会打母亲,她记忆中的童年那么灰败。母亲为了她离了婚,她和母亲从此相依为命,后来,她争气,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