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分为三"哲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之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道家之无为无所不为的守中精神和佛家取中道之不偏不执非有非无的境界 ,以及儒佛道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天人合一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 ,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至此得知 ,“一分为三”的关系式包括三种 :一是“一生二 ,二生三”式 ;二是“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 ;三是“一而三 ,三而一”式。  相似文献   

2.
论"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的思想在中国历史渊源流长,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哲学的精髓。《周易》倡导“中和”精神,儒家践行中庸之道,佛家崇尚以中观法,道家提倡守中致道,都从不同角度深刻地阐发了“中”的思想。万物皆有中,中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属性,“中律”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中和是创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中”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 ,它有着复杂的起源 ,虽在儒、佛、道三学中由于各自不同的理想旨趣有着不同的表述 ,但都以个体之“心”所体悟的至上境界为根本的指向 ,是“心”所生发出的、与世间万物相和谐的“独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位的文化类型 ,强调人的伦理意义 ,但同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建立在古代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是人性善的理论悬设、伦理政治的主导性、经验化的理性、观念的凝滞性。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重构必须遵循科学理性化、主体创造性、终极超越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走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刑罚制度的演变、法律原则的演进以及司法理念与司法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影响分不开的.本文笔者对此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群体性,人是具有伦理道德自觉的能动的个体角色。这种人文精神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视人间道义秩序与天人关系和谐的文化。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特质,刚健自强与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道德自我完善是中国人文精神蕴涵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的天下情结、人文关怀与和合哲学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对今日中国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缔造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平外交是中国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先哲对实践理性的探讨、近代欧洲先哲对工具理性与新实践理性的探讨、西哲对理性的探讨,启示现代世界:工具理性存在着毁灭人类的可能性。而以“中道”为标准的实践理性。能在道德层面弥补工具理性的不足,防止工具理性的无度泛滥。  相似文献   

9.
虽然东西方文化具有很大差异性,但是作为两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有关中庸中道的思想。虽然这两种理论本质上而言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无论对理解理论本身,还是研究中西文化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显著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仁以爱人的道德观,其鲜明标志是贯穿始终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医家仁爱救人、淡泊名利、治学精勤、医风严谨,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不贪财色、不分贵贱、不畏艰苦、诚信不欺、敦朴自重,体现出优秀的道德品格;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和恭谨,体现出儒雅的礼仪风貌。这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感染积淀凝聚而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杀熟"不是自50年代开始的。在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多次抨击,而以五四运动和十年浩劫为最严厉,前者的批判是合于时代要求的,而后者的运动是民族大劫难。1935年是中国本位文化、全盘西化、西化各种观念争相讨论的一年。本位文化论者、西化论者和其他参加争论的学者各自阐明自家的观点,而忽视了他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关心国事,都在寻觅救国、建国之路,都或多或少地承认中国文化传统的作用,只是各有自己的理想途径。二十世纪"孔子"的胡适,主张"充分的世界化"(全盘西化的另一种表达),在对待中国文化传统方面是非常激进的,可是他在个人的行为上又多方面地遵循中国传统礼法和习俗。热衷西化而又保持传统文化,真是耐人寻味。胡适倡言的"充分世界化",似是预言,在今日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环境中,值得再加解读。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审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会发现一方面当今世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另一方面精神世界却陷入深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自我失落,价值观崩溃,人文精神枯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有助于缓解目前的价值失范、道德危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培养具有重要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物质“形象”的第一层面被人们所感知的“物象”是不依赖于人之意识的客观存在。基于对传统村落人文物象的实证研究,认为其能够体现系统的传统造物文化思想,将其概括为“规则、参照、功能与技术、核心”四个层面,并从中揭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了造物文化思想对传统村落人文物象具有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讲究“术”。“术”,既有可继承的“精华”,也有必须批判的“糟粕”。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术”,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的“中”道价值观源于《周易》的贵中说。《周易》以卦爻位是否居中推衍人事,在中则吉,离中则凶。儒道两家传承了《周易》的贵“中”思想,并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形式丰富和发展之。儒家积极崇尚“中庸”,形成了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价值观;道家积极倡导“自然”、“无为”,形成了返本复初、回归“自然”的守“中”价值观。儒道互补使中华民族独特的“中”道价值观更加完善,对中华民族和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澄清对文化与教育关系的认识上的三种观点出发,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对此发表了作者的意见。为了让读者对社会文化现象及文化活动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着重阐释了文化范畴。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多元化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吸引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刻影响着社会各领域,文化与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现代文化的重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责任,而加强高校的人文教育,是现代文化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家族企业的传统文化根基主要表现在依赖家族的生存法则、父母为尊的等级秩序、内亲外疏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文章分析了这种特定的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中国家族企业的文化重构思路和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学热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国学热成为人们不能不关注的一个现象。本文分析了国学热产生的四大背景 :汉语学界和儒学圈的形成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 ,对现代性的焦虑和排斥 ,对文化挑战中的文化侵略的警惕以及对精神家园和归宿感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论述了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警惕的原因 ,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必须吐故纳新、中西融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