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变法后,张元济以被罪逐臣侨居海上,及庚子事变爆发,颇留意于时政外交,并外化为书函文字,对秉权者有所建言。事变期间,聚集于上海的趋新士人群体表现活跃,不仅介入东南互保的酝酿和策动,而且对朝局走势多所谋划,张元济即为其中重要并具代表性的一人。观照其人政治观念的意义和限度,对了解当时士风民情颇具价值,而据其函札考订相关具体史实,亦可说明某些回忆性质文章中不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贵州古代史上,有罗甸(一作殿)国与罗氏(一作施)鬼国,二者间的名、实、时、地,有关文献歧出,正误夹杂,使人迷惘。如《贵州土司传》云:“贵州,古罗施鬼国,汉西南夷、牂牁。武陵诸傍郡。”案其语序,汉代以前早有罗施鬼国,而事实是罗施鬼国称自北宋。其于汉代又将西南夷、牂柯、武陵混列,西南夷乃地域概称,包今甘肃东南部、四川中部、云南、贵州大部;牂柯、武陵各为政区名目,牂柯郡包今贵州大部、云南部份,武陵郡主要在今湖南而包贵州东部;三者性质内容各别,岂能那样叙述?“诸傍郡”更欠通,若指三者本身,则西南夷并非郡,牂柯又非傍郡;若指三者之外,则无任何地方牵连贵州;可见其文一无是处。又如民国《贵州通志·建置沿革表》的黔西州,明代列水西宣慰司,注云“崇祯三年改贵州宣慰司置水西城”;而其《建置·城池》的黔西州,却云“原为水西城,明洪武间都督马烨筑”;两处一对,自相抵触,究竟是洪武还是崇祯?相差几百年,叫人何从?诸如此类,造成研治贵州史的严重障碍,若不一一疏通,贵州史即等于乱麻,影响本省文化建设,史学者不能辞其责。本文以水西罗氏谱系,与贵州疆域考证为据,综核各种记载,梳理罗甸国和罗氏鬼国,求其名实吻合,时地不紊,凡混误者,加以条辨,限于材料及能力,待正而已。  相似文献   

3.
清宣统辛亥岁九月十九日。湘潭烈士何公性存殉难于粤东惠州城。当时革军感其节义具棺敛葬于郡城北关丰湖滨。越二年同县李孝春护公柩还湘又明年公之出抚子渊文以其行述来请铭于可宗。可宗忆昔自叶溪始得谒见何公。观其胸次开拓议论宏伟谓公他日必以节烈死国难名天下也。烈士姓何氏讳经度字式如号荩臣册名承鑫性存其晚号也。世居湘潭自一世肇盛公至烈士凡二十传世业儒代有闻人。祖讳中瀚性刚果咸丰中发逆犯潭执公诱降。公骂曰某虽诸生颇知义礼岂从尔反耶遂遇害。父讳湘沅笃友谊豪诗酒烈士生而颖异嗜经史尚气义补郡诸生有祖父风晚岁秦公炳直以名宦提督粤东遂往从焉。迄民军革命烈士劝秦同死秦以母在辞而公独死焉。同时殉难者有闽省漳州贡生王公少枚一  相似文献   

4.
徽州商人在明清两代的商业中,占据很大势力,其经商范围遍布全国,“滇、黔、闽、粤、秦、燕、晋、豫,贸迂无不至焉,淮、浙、楚、汉又其迩焉者矣,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①徽商所经营的项目,主要是茶、木、质铺和盐,“茶叶(徽州)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质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②其中盐业为其大宗,主要以两淮地区为基地,以扬州为经营中心。在徽州,外出经商“就食他郡者常什九”③而在外长年行盐的“大半家于扬州,”④入清之后,扬州竟“土著较流寓  相似文献   

5.
自祖龙焚书而古籍几不能存于后世。其幸而获存者。则以有孔壁之藏故也。然则是藏也。岂非天人相感。圣道存亡一大关键哉。何以不藏易也。知其以为卜筮之书。现医药之书所必不焚也。何以不藏诗也。知其为民间歌谣所习。而无庸藏也。且三十六郡之分。独留卫辉不与卫为天下之中。而国风独多于卫。人尚中声而传习之徒独众是以三百篇之言。早留于天下。其在百家之言存于私室。焚之或有不能尽其为天下公言。煌煌如尚书春秋礼乐论语孝经者。概为灰烬矣。尚书春秋礼记论语孝经之晚出。则全以藏于扎壁故也。知孔壁一藏为存六经特典。而其不焚者。则亦不藏。此间天人相感之故匪易易也。而后世之陋儒犹欲破坏孔壁中书。噫其逆  相似文献   

6.
1 通志是指一省范围的地方志。它大致可推源于宋代王靖《广东会要》及张田《广西会要》之作(《宋史·艺文志》);但那是合数郡之要为一书,且篇卷甚少,尚无通志的名实。元代即有行省之设,又为纂修《大元大一统志》而命各行省撰送图志,遂为专修省志准备了条件。及至明代,各省多撰省志,其间有名“通志”者如浙江、山东、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有名“总志”者如湖广、四川;有名“新志”者如贵州;有名“书”者如福建(《闽书》),纂修省志工作可称一时之盛,对请以来的普修通志工作颇著影响。但是,地处冲要的畿辅地区却未闻有志,稽其原因,则因“明代以畿内之地直隶六部,与诸省州县各统于布政司者,体例不侔,故诸者皆有通志,而直隶独缺”(《四库提要》卷六八)。 入清以后,随着杜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编志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康熙十一年(1672年),大学士卫周祚奉命陈事六条,其一即“请令天下郡邑各修志书,宣付史馆,汇成通志”,其意在为纂修一统志准备材料,所以要求凡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均当涉及。康熙接受了这一建议,使命各地组织人力,纂修通志,并颁发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纂辑的《河南通志》作为参考模式。二十二年(1683年),复由礼部命各省于三月内成书。这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草率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 政 自 由 裁 量 权 是 目 前 我 国 行 政 机 关 比 较 推 崇 的 一 种 行 政 权 力 ,而 且 这 种 行 政 权 的 运 用 似 乎 愈 来 愈得 以 扩 张 。行 政 自 由 裁 量 权 本 身 具 有 积 极 和 消 极 两 个 方 面 的 作 用 。如 果 不 能 对 行 政 自 由 裁 量 权 进 行 有 效 的 控 制 ,就 会 使 其 消 极 作 用 得 以 扩 张 ,这 种 扩 张 必 定 会 产 生 权 力 滥 用 危 险 。 因 而 ,对 行 政 自 由 裁 量 权 必 须 加 以 控 制。  相似文献   

8.
真番郡考疑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其地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其中真番郡的地域方位究竟在今何处,学界历来是仁智互见,莫衷一是。有持“在北说”者,有持“在南说”者,本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将“真番郡”与“古朝鲜”、“高句丽”相比较,梳理真番地区历史变迁的脉络,对南北两说作进一步考释,将武帝所置真番郡比定为今朝鲜半岛黄海南、北道及京畿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谢绍鹢 《西域研究》2015,(2):1-6,138
汉代一些西北边郡曾代表朝廷代管边外事务,行使着普通郡所不具有的特殊职权。西汉敦煌郡就有介入和代管西域事务,东汉敦煌郡更多地参与和代管西域事务,其他边地行政单位,如酒泉郡、凉州刺史、西河郡、武威郡,也见有代管边外事务的情况。代管边外事务是一种边郡特制。  相似文献   

10.
诗分阴柔、阳刚 韩愈崇尚阳刚清姚鼐云:"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①.  相似文献   

11.
民国金陵词社繁盛,如社最具代表性。如社词人大都为金陵籍或长居金陵者,彼此有师友关系,与晚清四大家渊源甚深,与沪词社词坛联系甚密。如社重声律,大多使用僻调,填词严守声律。重声律的词学理念远接以戈载为代表的吴中词派,近承同乡端木埰之说,直接受晚清四大家影响。如社在抗战前夜成立,其词作忧时伤怀,词旨厚重,偏重寄托,无小慧侧艳之风,与晚清四大家“重拙大”观念一脉相承。以如社为代表的金陵词社在民国词坛别具一格,金陵词学在民国词坛中有特殊意义,其实质就是晚清四大家词学的发展和延续。民国金陵确实存在金陵词人群,但称为金陵词派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朔方郡是汉武帝元朔二年在阴山南麓设置的第一个北部郡级行政机构。为加强中央王朝对边疆政治、军事一体化统治,政府主导“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另有驻防将士、归降者、佣工、刑徒兵、仕宦、商人等落籍该郡编户齐民,推行兵农合一的管理模式,力图兴边以强国。该郡多样化的人口输入促进了区域间人口的分化与组合,优化了朔方郡的人口结构,使朔方郡获得关东先进的生产技术、礼制文化等,实现了边郡多民族的融合发展。而朔方郡首次大规模的移民群体成为其统一于汉代多民族国家政体的主要社会基础,开疆拓土则为大一统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充实的边郡人口巩固了国防,影响了多民族分布格局,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边郡文明,为后世边疆移民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宋代大家庭的社会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中国封建大家庭极盛时期,其数量仅《宋史·孝义传》就载有60家,其他文献中亦俯拾即是。它们一是规模大。河中姚宗明有田数千亩;青州王纲家,家庭成员的住房就有600间;建昌军祝确家,“邸肆生业几郡城之半,因号‘半州’”;而会稽唐氏,一门之中,犹如一小都会。二是人口多。家之食口数十、数百者极为常见,上千人的亦有。如池州余起家有1300人。  相似文献   

14.
河西四郡的建置年代,在《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述颇有歧异,张维华、劳干、施之勉、张春树等先生对此曾有专文政论,但结论仍不一致。不过一般来说河西建郡开端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以后,当是无大错的。本文试就建郡以前的河西历史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5.
据上述关于“食幹”的三十五个例证,可知“食幹”制的具体内容存在如下特征: 首先,官吏“食幹”有类别的划分: “食幹”制规定官吏的“食幹”,有三种类别:一日“食州幹”,如斛律金之“食齐州幹”、斛律光之“食赵州幹”、段韶之“食沧州幹”及侯莫陈相之“食建州幹”等即其例证。二日“食郡幹”,如祖埏之“食太原郡幹”、鲜于世荣之“食上党郡幹”、元景安之“食高平郡幹”及卢潜  相似文献   

16.
长沙土野沃衍,下有洞庭之输,泉源 出山,故鲜水旱,称善郡。其民 而事,钱 以殖,衣食无所仲于四方。乃他方游民徒手张颐,就食其间,居停之家一喜其强力足以任南亩,往往外畜之,久而游民多智辩过其居停主人。其主人亦逊谢以为不僮及,因请诸赋役,愿与共治。或就 确荒芜田予之垦,而代缮租赋不以实于官。及其人也,游民或起家能自稼穑,异时居停者;或称陵替,致相倾夺闲有田,则游民业也,而赋役皆主者任之。故主户强则役客,客户强则累主,于狱兴而不可已者,其来渐也。 核其强弱而均之,因业而定之籍,毋使蒙冒而争焉,司土者其…  相似文献   

17.
论语里仁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皇侃义疏云鲜少也。言以俭约自处虽不得中而失国家者少也孔安国曰。俱不得中也。奢则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延之云。秉小居薄。众之所与。执多处丰。物之所去也。朱注。谢氏曰。不侈然以自放之谓约尹氏曰凡事约则鲜失。非止谓俭约也。统观诸家注释。盖约之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系缩节制省俭约束。有不敢侈然自放之意以用也。失之之字。语甚浑含。论语中如学而时习之。知及之。生而知之等之字。皆包含浑沦。不专指一事一物。此之字似可包  相似文献   

18.
魏天安 《中州学刊》2007,(4):174-178
宋代私田宅典、卖、抵押和官田租佃、出卖及招民耕垦逃荒田时,近亲、四邻有优先权。对典卖的田宅,其子孙在三十年内有回赎权,亲邻如在典卖时未签字认可,在三年内有回赎权。北宋前期亲邻法优先的顺序是先亲后邻,后期改为只问亲,如亲地位相同,有邻者优先,南宋时只有四邻兼近亲才有优先权。优先权的亲邻范围越来越小,体现了田宅交易的宗法限制逐步宽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吴镇,字信辰,一字士安,号松厓,别号松花道人,甘肃临洮人。祖籍甘肃会宁,始祖讳君爱,于明神宗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迁狄道(今临洮),四传自祖,讳伯裔,郡增生,配亢氏。父讳秉元,郡禀生,配魏氏。清圣祖康熙六十年(1721),吴镇生于临洮菊卷旧第,幼年丧父,赖其母魏氏口授经义,并延师课读,得不废学。  相似文献   

20.
清初学者万斯同除以史学著称外,其经学造诣亦为时人公认。在万斯同的礼学中,“礼由情起”是其逻辑起点,万氏在继承儒家缘情制礼的基本价值的同时将其推展至相当的高度,甚至对于没有先例和经典依据的新礼亦持开放态度;但重视情并不意味着对其无所节制,对于已然沦为流俗而害于礼教者,万氏则坚决予以反对,并明确提出“秉礼以正俗”的理念;将情作为礼的基础根源必然推导出亲亲优先于尊尊的礼制原则,但当礼要落实应用于具体场景之时,亲亲与尊尊原则亦当根据实际情形而有所考量权衡,是以万斯同提出“情固宜从厚,礼贵乎得中”的理念,以调适平衡亲亲与尊尊的适用范围。透过万斯同丧服学这一切入点,考察其学术特征,亦可为清初礼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案例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