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们通过重温、梳理、归纳和提炼《农业与工业化》关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的有关论述,发现张培刚先生在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早期研究中,有许多前瞻性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前瞻性研究,对理解和分析当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方发展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视角,评述了张培刚早在40年代就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主题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思想,包括:(1)关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2)独特而全面的工业化定义;(3)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在工业化中的“先行官”作用;(4)工业化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5)工业化的程序、阶段和速度;(6)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7)关于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文章最后还评析了张培刚关于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构想及其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湖南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湖南作为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大省,相当部分县域处于“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困境。湖南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崛起,必须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工业化。农业工业化的实质就是要用工业化的办法、用社会化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政策创新和体制改革是加快湖南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主要推动力。一、制约湖南省农业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政策和体制因素1.…  相似文献   

4.
论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贡献,其次分析了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我们认为,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基础上建立农工结合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农工结合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关于这一点,不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很多明确的论述,而且也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所证明。在这些国家里,农业的发展大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点:第一,农业工业化。主要表现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农艺过程的工业化等等。农业工业化的结果,不仪使农业更加依赖于工业,而且由于商品流通的扩大,农业也日益依赖于商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不能始终停留在农业为工业提供剩余积累的格局上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充当提供剩余的角色就会发生规律性的转换。研究农业为工业化资本积累提供剩余使命完成标志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为工业化资本积累提供剩余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是正确处理工业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促进工农业以致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过程既是其经济发展历史过程中最有意义的阶段,也是任何国家经济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同时也是任何国家由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一个必然选择。而工业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上如何正确处理好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一、发展经济学宝对工农业关系的论述关于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学家多有论述。纳克斯在其著名的《平衡地增长》一文中写道:“在农业不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其本身需要的剩余食物的国家,对于工业的建立就很少…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问题,过去已有些讨论和论述,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个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统一认识,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对有步骤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代工业化农业的必要性,发展可持续农业对农民、农场、农业的新挑战.文章从作者二十余年的农业研究实践出发,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以及工业化农业对于解决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债务问题的无助;并结合科学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深入探讨了工业化农业的非可持续性,以及工业化农业的社会、生态、经济后果;最后,文章结合有机农民、社区支援农业组织(CSAS)及一些关注可持续农业的农民的相关实践指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农民理应再次成为农业的中心,他们必须有知识、有思想、有爱心,农业则应成为整个国家和全球食品安全的中心.这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想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历史的角度看 ,西方未来学家和信息学家最早形成了关于信息及信息化与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各种理论 ,邓小平同志对信息也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论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进入 2 1世纪以后 ,逐步形成了关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认识 ,并付诸于实践 ,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农业工业化作为工业化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是传统农业融入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走农业工业化道路是湖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财政的角度,阐明其与农业工业化的关系,提出促进湖南农业工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爱君 《学术论坛》2012,(6):110-114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和互促进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过程基本上是优先发展工业化,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发展缓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经济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农村人民公社社队企业,逐步实现公社工业化,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促使农业高速度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合理组织,关系到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具体道路。因此,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公社工业化的各项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以及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却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本文将针对当前或是将来的一个时期,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是《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一个隐性议题,具体呈现为农业工业化、农村社会关系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三个维度。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与本质,农村社会关系的现代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前提与社会基础,农民职业化则彰显了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向度及其资本限度。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农业工业化,农业越来越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部门,为资本所支配。要推动农业工业化,资本不仅需要变革原有的农村关系,建构一套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而且需要通过对传统农民的改造,创造出适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雇佣劳动者。这一过程既表现为资本剥夺农民的残酷血腥过程,也昭示着人类摆脱“人的依赖关系”迈向“物的依赖性”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农业农村农民更高形态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历史孕育过程。基于马克思农业现代化的研究视域,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中国特色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柏 《理论界》2006,(2):227-227,22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有较大的进步,在继续肯定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市场化、农村工业化重要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开始以后,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的作用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会是无止境的.工业化进入到后期以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的相对变化、财产的结构性变化、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农业部门资金融通条件的变化、政治权力结构的新变化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会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转趋缩小,同时政府推行的系统性的农业、农民和农村保护制度(包括面向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直接的资源调配制度、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贸易制度、农业投入支持制度、有利于农业和农民利益的融资制度、针对农业和农民的保险支持制度、维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财政制度、保障农民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政治权力分配制度等)则会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同样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是系统性制度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略论市场经济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柳新元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任何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城乡人口结构的重构现象。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与农业的现代化是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界定发展中地(市)区概念基础上,强调工业化是指工业发展的过程,不仅包含工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也包含工业化的农业发展。并应用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论述了先进生产力是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方齐云教授新作《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一书与张培刚教授“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一脉相承,是张先生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该书从工业化进程这一背景出发,抓住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应如何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进而构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体系。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为什么需要工业化以及工业化为什么必须包括农业发展在内这两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