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体系日益完善,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文中从国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高校资助工作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当采取的措施。同时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提出建议创新资助工作,以引导他们在困境中奋进。  相似文献   

2.
张梦菲  张淑东 《现代交际》2013,(12):224-22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和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切实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是高校资助工作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思考,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创新资助理念,促进资助育人政策和体系的科学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为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已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在精准资助政策下,全国各省份也相继开展了各项资助育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虽然这些政策体系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困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精准资助视域中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张亚娟 《现代交际》2014,(3):232-232
由于我国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包括各地经济发展不平均,各个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日益突出。本文对比了中、美学生资助政策的一些内容,同时,借用美国的先进理念,对我们国家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也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象的主体。针对目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存在国家奖助学金分配不均、困难生申请认定、勤工助学岗位数量设置、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等问题,提高困难生资助工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困难生认定机制、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注重助学与育人并重,加强困难生心理建设、开展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成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以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减免相关费用和补助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为此,高校需要探索一个全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工作机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完善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但是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的情况较普遍,有必要加强贷后管理制度创新,降低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8.
叶梓 《职业》2011,(21):121-121
近年来,中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中央16号文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7年,国发13号文件又专门出台了新的资助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  相似文献   

9.
刘文君 《公关世界》2022,(18):70-72
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得以全面铺开,解决了贫困生求学困难的窘境,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一方面,部分困难学生生活阅历浅显,未明确认识到接受资助完成学业为自身人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知识教育层面的满足不能兼替精神意识上的需求,致使部分受助生感恩意识薄弱。基于此,高校不仅要保证资助工作的全面开展,更要将提升受助生的感恩意识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初步建立起包括奖、助、贷、勤、补、减的多元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贫困资助体系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保障每一位贫困学生获得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贫困资助工作的社会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璐 《现代交际》2014,(5):199-200
在高校的资助工作中,存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权的侵犯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与资助工作的知情间存在现实性的矛盾与冲突。因而,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保障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助的同时,切实保护其隐私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2.
论普通高校困难生档案袋的有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大高校的困难生人数也在不断地提高,如何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经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但是由于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个别普通学生眼红困难学生所得到国家或学校的帮助,想方设法获得一些不真实的材料证明自己是困难生,从而获得国家或学校的资助。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初步讨论了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困难生档案袋,供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老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目前存在国家助学贷款申办困难、国家助学金激励作用不高、奖学金贡献力量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与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规范贫困生的认定和监督工作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全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有效地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学生树立知恩感恩意识、培养自强不息精神、提升成才报国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复杂多面的。为了维护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保障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持续、深入、科学、有效地开展,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责任追究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杨长红 《职业》2014,(30):43-44
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积极意义,指出中职学校的资助工作不仅帮助很多困难家庭的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帮助想学习技术的年轻人走上了技术工人的岗位,而且国家的资助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我国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经多年发展,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发展,育人成效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已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扶贫工作的重点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应当基于后扶贫时代的特征,进一步解决精准资助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因人施策,不仅要立足于兜底保障基本功能,更要提高资助的精准度和人文温度,突出育人功能,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为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和高等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应该说,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现行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国家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世界大学生资助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必将经历不断的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大学生资助理念的变革与发展过程,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明确我国大学生资助的基本理念,为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力度的不断扩大,可以受到资助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缓解了经济困难的家庭上学的经费压力,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与普及。但是资助范围的扩大,也给经济资助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文中对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做好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也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目前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以物质资助模式为主,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学业基础薄弱、心理贫困、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关怀较少。这就需要高校探索创新能力资助的形式,积极构建全方位援助体系,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增强自信心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解其上学难的问题,尽可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我国出台的资助政策根本上满足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目的,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因此得到资助。不过从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分析,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不合理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理清资助目的,混淆资助对象(尤其在认定家庭困难学生的方面,评估者能力有限、评估方式单一等)甚至有些学校有些班级出现利用资助金作为班费,没有发挥资助金的作用等。因此,本文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