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扬雄(子云)从浑天观点举出八事以难盖天,科学史家钱宝琮对此作有解释。本文先略述钱氏之解释,对其中某几点作一些补充。附论桓谭与扬雄关于盖天浑天的辩难,及另一巴蜀天文学家落下闳制“浑象”事。  相似文献   

2.
“事象”在中国古代也称“象事”,即事(动作)之形象。“野望”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和心理事象在中国古代经传史书、诸子散文、诗词歌赋等诗性文本中大量出现,见证了华夏文明从山野张望、朝野观望到文野守望3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士人尤其是诗人的3种极具民族风格、华夏特色的行动自觉。与“端坐吏人旁”的宴饮事象不同,“野望”事象是诗人远离尘嚣、栖身于野、凝神守望,运用“响字构图”、“托事于物”等创作手法对万物之造化、人事之冷暖以及生命之运动等各种事态进行的诗性呈现与书写。“野望”事象不仅真实记录了中国古代士人尤其是诗人困厄之时不避险难、致命遂志的豪迈人格和诗性情怀,而且还深刻揭示了华夏民族社会变迁、时代更迭和文化焦虑的历史真相,其诗意性书写有着一般历史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在人的自然性日益消失的今天,“野望”事象对反思人类文明的两面性以及摆脱社会压抑、回到自然本性、净化灵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言材料组合体”是什么?首先要确定“语言材料”的所指。所谓“语言材料”就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成分,即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先生们所说的“语言”。我们之所以改称它为“语言材料”,一方面,由于我们不认为词汇和语法就是语言的全部;另一方面,由于词汇和语法,象一切材料物一样,都是用来构成其它东西的事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制度.《尚书》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著作,《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的著作.而《左传》著者则冲破传统的束缚,采取言事相间的手法来书写历史.这就使《左传》的语言,表现出和诘屈聱牙的《尚书》与谨严的《春秋》十分不同的特色.我们可以说《左传》的语言既是历史家的语言,也是散文家的语言,其中又夹杂着不少小说家言.《左传》,本来作为记载春秋时代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所记载的应当是真人真事,强调所谓“不虚美,不隐恶”,要求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乃至抽象的议论来描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说不容许有象后世历史小说“三顾茅庐”那样的渲染和夸张,更不容许有象“草船借箭”那样的杜撰和虚构.然而产生在我国史学和文学童年时期的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民间文学则用语言形式表达部分民俗。它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是了解和研究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材料。本文就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事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民俗事象里达意传情的语言、副语言手段与地域的关系展开研究。民俗事象有的表现为语言或言语形态,有的表现为实物(副语言)形式。地理环境的差异,地方物产的不同,地域方言的差别,民俗事象的达意手段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般说来,内容决定形式.它具体表现为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之上.当然,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语言的词汇平面上.”因此,对一种语言词汇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无疑又是了解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历史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作为语言诸要素中最敏感地反映社会变化发展的“词汇”,它能象“化石”一般地保留着一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史家W.文德尔班在突出“自然研究与历史的分别”时,强调“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任务则在于使某一过去事象丝毫不走样地重新复活于当前的观念中”.但在万千史家为重现过去所作的持久不懈的努力中,每一种新方法、新途径,都既使我们有可能就某一角度而言更加贴近历史事象,又在其他角度上增加了使史实“走样”的新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文氏之说就既拔高了史学的能耐(可以“丝毫不走样”),又降低了史学的目标(只滞留于“某一过去事象”).笔者以为,“历史”的追求说到底不是描述既往世界的实证知识,而是贯通人类血脉的虚灵智慧.  相似文献   

9.
采用象征符号与语言和文字符号比较的方法 ,从生殖与生命事象、邪祟与巫医事象、血缘与宗亲事象三个方面考查纳西族与汉族文化中箭的内容 ,从中可揭示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相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曾从文学语言、社会语言的万象中摄示一象:“亲友交淡,亦如同道同业之上下议论,自成‘语言天地’。”此亦谓“一家语言眷属”。钱杨夫妇以宝剑喻则为雄雌双锋.以蝃喻则为虹蜺双彩。在文学创作中其语言相随相伴,互见互用,以不凡的语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7.
18.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9.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