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需要从单一的业务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逐渐转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就是银行向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商业银行必须改革发展模式,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本文通过对网络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其营销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面对当今新形势所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业应加快创新步伐,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 以金融体制主营业务创新、金融衍生品创新为依托, 以有序竞争和防范风险为保障, 不断推进金融制度创新, 增强银行业竞争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已成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但存在着的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及信用风险、创新技术水平落后、缺乏高素质的金融创新人才、以及金融制度的制约等问题, 影响了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金融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阿拉伯地区。银行最重要的功能是信用中介,伊斯兰金融机构超越了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发挥了融资租赁、股权投资、信托投资、合资经营等功能。其中,伊斯兰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符合伊斯兰教义,以无息、无投机、实物对应、风险共担为主要特征的产品及金融服务。伊斯兰银行业是伊斯兰金融体系中最发达的部分。探索伊斯兰金融在中国的拓展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普惠金融以消除贫困、实现金融公平为宗旨, 力图在一定的能力范围内给予有需求的社会群体有效的金融服务并使他们从中受惠, 近年来被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 通过阐述开展普惠金融的现实需要, 分析现阶段面临的宏观层面的机遇以及实际开展中的挑战, 进而为探究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出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了商业银行用来规避风险、开拓业务、赚取利润的经营手段,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金融衍生工具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达与否的标志,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投资工具品种稀少,没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套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由价格信号传递市场信息的效率也就比较低。随着国内金融的不断开放和经营环境的巨大变革,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强的衍生工具潜在需求。所以,过加强管理监督和健全法规,积极合理利用衍生工具,避免过度投机,是适应现代化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弥补了商业银行无法触及的盲区,是对商业银行发展的补充与延伸。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政策保护。金融新十条允许社会发展民营银行,鼓励传统行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应当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与组织形式,推进银行自身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利率的决定方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加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文中探析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类型,并提出了实现银行收益结构和客户结构双重多元化,加强利率规避型产品创新等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营销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客户经理制是国际商业银行业借鉴一般企业的市场营销功能在银行实施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式。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倡导以  相似文献   

10.
杨晔 《科学发展》2014,(10):9-17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机构从一元化到多元化,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合作日益明显,合作创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我国金融创新系统逐渐由独立创新阶段向合作创新阶段转化。为了避免金融创新系统陷入低效锁定的状态,我国在建设和发展金融创新系统时应考虑以下问题:注重新金融系统的整体科学设计,强调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创新与微观创新主体主导的诱致性创新的结合,重视新金融系统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一直占据着金融中介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贷款业务来说,商业银行的手续复杂、效率低等不利因素,使得这些客户更喜欢用新兴的网贷P2P模式进行贷款业务,这也使得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同时,由于网贷P2P是新兴的金融方式,随着P2P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规范整治,这样也给商业银行重新介入该类业务带来了的历史机遇。本文对网贷P2P的风险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求从中找到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金融、银行政策和一系列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在发展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商业银行的基本发展现状出发,对商业银行目前发展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基于实证分析,利用回归方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因素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量、增强员工素质、减少不良贷款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因此金融风险也显现出新的特征,构建防范新风险的体制、机制以及开发风险防范工具和技术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货币市场体系。但是,从市场的构成体系、组织结构、市场条件、市场影响及功能发挥来看,货币市场的内在调节机制及相关功能仍然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在央行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间的桥梁作用依然较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应该成为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定价中心,因此,上海货币市场的建设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意义重大。商业银行是货币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对货币市场基础利率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货币市场的基础利率是其他金融资产定价的基础。通过货币市场的运作,商业银行为其他金融市场提供大量的流动性。商业银行要积极扩大参与货币市场的力度,为上海同业拆放利率成为我国市场利率的基础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制、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业务和产品等多方面的不断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活跃发展的金融创新,给金融业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方式,改变了金融总置和结构,促进了金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指出:“2004年房地产开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间接融资的比重过大,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系统过多地承载了房地产行业的系统风  相似文献   

17.
诸葛隽 《科学发展》2012,(11):66-70
小额贷款是金融制度的创新,是对现代金融体系的提升和扬弃。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型金融是国家金融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普惠金融体系的一个特殊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延伸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使得金融体系更具包容性,从而完善了金融支持经济的功能。小额信贷不仅能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也会丰富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的内涵。应设计出更加符合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使小贷公司有更好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和居民金融性资产的迅速增长,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代客理财业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信托业作为典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托业有助于提高社会资产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分散银行业的风险,也有助于促进金融行业良性竞争。信托是一种创新的财产管理制度,其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日本。由于具有财产管理、资金融通的功能,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信托业已成为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并举的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本义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业的发展对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7,(24)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性银行危机波及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成本,各国都着手建立金融安全网。在金融安全网框架中,存款保险制度得到了迅速推广。迄今为止,全球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其中有近70个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近年来,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功能逐步增强,对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隐形存款担保与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存款保险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后,一旦商业银行面对存款者的取款需要而无力清偿时,由存款保险公司偿付存款人本息。  相似文献   

20.
贾轶伟 《现代交际》2013,(11):129-129
本文分析了财务公司金融股权投资的必要性,在结合金融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财务公司金融股权投资的良好标的。在分析了财务公司的两种金融股权投资模式、财务公司投资风险及财务公司金融股权投资实践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