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因此,各民族的专家、学者要齐心协力地、继续地学习它、研究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获得更新、更大的成果,为学术的繁荣发展服务,为繁荣和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子路是《论语》中孔子批评最多的弟子之一,但他也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勇敢、刚强、直率、鲁莽"的子路受到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这是由于他的勇敢鲁莽体现出未受文明侵蚀的一种天然之美,他和孔子的冲突,实则体现出民间侠文化对正统儒家文化的相融相斥。人们对他的喜爱,来自于渴望回归天然却又眷恋文明的矛盾心态,来自于慕侠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一八三三年写成的长篇小说,是作家自称“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巴尔扎克极其鲜明生动地塑造了葛朗台这样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剖析一下这个暴发户形象,有助于我们对新生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认识,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史记》汉初“三杰”形象的典型意义陈兰村,张金菊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塑造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有一类作品.作者直接根据真人真事,把他们的经历和事迹、遭遇和命运,经过艺术的概括和加工,塑造成非常生动的艺术形象。传记文学中的形象乃至典型的塑造就是通过这种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是不存在的,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是寥寥无几。然而,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却有着相当数量的儿童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少年儿童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少年儿童是主角,通篇着力刻划一、二个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围城》中各色弱质知识分子人为对象 ,从爱情婚姻、社会人生以及文化精神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对现代知识分子所造成的冲突。同时兼谈钱钟书作为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对中西文化碰撞所进行的思考 ,以及随之产生的人生忧患感和文化心理感。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为明末清初一位山东籍作家西周生(托名)所写,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长篇世清大作。全书共100回。写的是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故事。晃源无端杀死仙狐,纵妾逼死嫡妻计氏,死后托生为狄希陈,受到由狐仙和计氏托生的妻妾的残酷报复。在书中,作者广泛描绘了城镇和都市的世态人情,刻划了权阉官吏、劣绅恶少、赌徒讼棍、塾师庸医、懦夫泼妇、觅汉短工、道立尼姑等形形色色人物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地主官僚的罪恶和下层人民的痛苦,成为明末清初的“浮世绘”和封建社会的“鸟瞰图… 相似文献
9.
读陈祖芬同志的报告文学,是一种很好的享受,是艺术的享受,也是心灵荚的享受。在她的笔下,不少人物在熠熠发光,那种高尚的情操,那些晶莹的灵魂,总是给读者的心田里吹进一股清新的 相似文献
10.
王业昭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30-133
作为马克·吐温的盛名之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历来受到中外论者的偏爱,而其叙事结构和语言特征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克林斯·布鲁克斯的悖论、反讽理论为批评视角,探究了该部作品的叙事艺术。审视之下,不难发现,小说中蕴涵的悖论与反讽是营造整个文本的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11.
幻想·破灭·求生——论《伤逝》的时代意义和子君的悲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写完《孤独者》的第四天,鲁迅又完成了他《彷徨》中的另一篇描写知识分子的杰作《伤逝》。同写《孤独者》一样,作者没有说明这篇作品是从何时写起的,只注有“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但据说这篇小说是作者用 相似文献
12.
塑造典型形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要求和最高目标。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作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的柳青的创作则不难看出 ,虽然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典型形象塑造的理论的把握是基本准确的 ,但由于自身和时代的原因 ,他在运用这种理论来塑造人物形象时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和失误。这就使他的作品中的人物 ,特别是精心加以塑造的梁生宝形象没有真正达到典型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代晓冬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91-94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经山海》在反映新世纪社会生活风貌、开掘新的时代精神要素、拓展新型审美领域、书写当下乡镇中国经验方面,开启了一个路径和方向。从被轻视的"蒿草"到顶天立地的"楷树",文本对女主人公吴小蒿这一精神人格质变过程的刻画,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叙事倾向,也没有遵循近年流行的底层文学的精神脉络,而是在对现代化历史发展际遇的把握以及经山历海的主体实践的书写中,发掘出主人公内心深隐的精神能量。吴小蒿虽然一度被他人意志所左右,但是她最终逃离"咎由自取"的被遮蔽状态,在强烈的历史人文情怀的感召下,将责任意识上升为理想信念,将自我实现与造福一方的使命感紧密相连,将理性和道德和谐统一的"有尊严"的人格作为最高追求和目的本身,成为21世纪中国新女性的一个典型形象。小说在社会与自我启蒙的良性互动以及时代新人格的揭示与建构中,呈现出独特而深厚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鲁迅把最深沉的爱献给了农民。而愈到后来,知识分子的命运愈引起鲁迅的关切,《呐喊》《彷徨》中,以知识分子作为主体艺象的小说几乎占了五分之三。鲁迅从时代宏阔的高度上俯视“五四”知识分子的种种人生和多样心态,并塑造了一个基本排列有序的艺术形象的系列。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九种形态。(一)最先觉醒的叛逆者、莫新者形象——《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狂人”和”“疯子”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文化性格符号,是鲁迅运用双层建构的特殊艺术方式塑造的具有“双象性”特点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十八世纪前期,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来到世间时,封建制度的牛车在铺满鲜血和白骨的崎岖道路上颠簸了两千多年之后,已经千疮百孔,陷入了日暮途穷的困境。满、汉地主阶级疯狂掠夺土地,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使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更大的农民革命风暴即将到来;孕育于封建社会母体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而渐进地侵蚀着自然经济的机体;新兴的市民意识,也已通过若干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家曲折地反映出来……所有这些封建统治的“隐忧”,早在十七世纪后期封建皇帝的“上谕”里就已流露出来——“近见风俗日薄,人心不古,嚣凌成习,僭滥多端,狙诈之术日工,狱讼之兴靡已”。封建社会面临着“礼崩乐坏”的严重危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冫卖),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曹雪芹呕心沥血经历十几个寒暑写作的《红楼梦》,绝非什么 相似文献
20.
《湖南社会科学》1991,(2)
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研究《周易》的热潮。众所周知,《周易》分成两个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是哲学著作,重要的儒家经典。而《易经》则长期被当作占筮之书,如同现代寺庙中的灵签符咒,是非理性的、偶然的、关于占筮的记录,并没有多大的社会意义。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笔者曾经著文认为:《易经》是古人研究思维决策的著作,卦爻辞是解释决策方法的例题,它涉及到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古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郭沫若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就已指出《周易》一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可分为三大类:(一)生活的基础,有渔猎、牧畜、商旅(交通)、耕种、工艺(器用)五项;(二)社会的结构,有家族关系、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