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理论分析表明官员外在激励条件不具备,扭曲了官员经济竞争目的和行为,导致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缺乏。体现在:一是激励报酬缺乏导致了官员经济竞争的政治目的;二是业绩考核欠准为官员经济竞争实现政治目的提供了条件。我国地方官员经济竞争效率低下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缺乏也突出了官员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用经济学激励理论分析政治代理人的经济行为,可以发现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满足激励有效性的条件难以具备,导致激励考核有效性缺乏和激励奖励有效性缺乏。由此在我国经济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非经济性严重。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一个合格的官员自我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经济行为效率缺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中官员外在激励的有效性缺乏。而这种缺乏是由官员激励面临的问题决定的:一是由于激励具有财政约束,限制了货币报酬激励,而非货币报酬激励的运用导致了代理人经济行为的政治目的,从而引起了激励有效性缺乏;二是由于委托人目标难确定和代理人产出难评价,使得官员能够轻易地通过经济行为实现政治目的。如果使委托人目标确定和代理人产出评价容易,则又会出现委托人目标片面和代理人产出评价简单的问题,从而降低激励的有效性。因此,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中官员的内在激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要有效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而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满足激励有效性的条件难以具备,使得委托人对官员的业绩很难考核准确,很难实行货币奖励,官员得不到货币奖励就会出现经济行为政治目的,导致激励考核有效性缺乏和激励奖励有效性缺乏。由此在我国经济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地方官员经济行为有效性缺乏。  相似文献   

5.
经济激励下的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竞争的博弈模型和政治激励下的政治锦标赛模型表明,地方政府间的投资支出竞争博弈行为并不只和辖区内的经济利益有关,而且还和嵌入在经济中的官员个人晋升微观政治利益有关。地方政府间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竞争博弈行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将行为人涉他偏好(嫉妒和自豪)因素引入地方官员政治晋升博弈模型中,考察了其对地方官员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涉他偏好对地方官员产生了更高的先验激励,在加剧同级官员之间竞争、促使地方官员付出更多努力的同时,还改变了社会福利水平和地方官员对区域合作抑或分割的行为选择;处于竞争劣势的官员会在维持发展型努力的同时采取"攫取之手"并提高其保留效用;地方官员在合作时倾向于同所辖区域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区域,而非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新政治经济学强调以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思路理解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文章以中国的干部治理体制为切入视角,分析了中国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地区经济差距拉大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干部治理体制的运作遵循了一种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机理,形成了一种强力的官员政治激励,推动了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热情,也导致了地区经济差距拉大。中国可以在现有的干部治理体制之下,通过优化官员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层组织体制的权威等级结构,形成了一种压力型体制和行政逐级发包体制,在政治晋升锦标赛的激励模式下,政府官员个体的政治寻租行为将触发体制内的寻租竞争,形成梯级寻租格局。基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强势的政府与弱势的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庇护关系的法团主义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权威确立和秩序稳定,也为政府官员汲取社会资源、转嫁政治寻租成本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外保障。个体的政治寻租通过科层组织的梯级格局在体制内不断扩展,再通过法团主义结构向体制外不断扩张,导致腐败向社会弥漫。政治寻租型腐败的防治,既要破除梯级寻租格局的基石,也要重构法团主义结构及其制度。  相似文献   

9.
环境约束性指标政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举措,但实际效果学界还存在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环境绩效的改善与"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时期设立的约束性指标政策有关,但也有学者认为约束性指标政策的行政考核对地方政府(官员)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并没有能够改善中国环境绩效。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42名部—厅—处—科各级别,各部门的官员访谈,建立访谈数据库,并采用CQR共识性编码方法构建了一个二元激励路径下的激励—行为—产出模型,以此阐释中国环境治理领域中官员激励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关系,并揭示约束性指标政策对中国环境绩效的影响。发现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官员激励存在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激励,正式激励对地方官员行为意愿和政策绩效影响不显著,非正式激励对地方官员行为意愿和政策绩效较为显著,约束性指标主要通过非正式激励路径影响了地方官员行为意愿,提高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绩效。本文的主要创新是弥合了学界存在的理论冲突,提出了一个更具有解释力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态势举世瞩目,而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政府运行过程中,政府行为更多地取决于官员个人的素质和追求。因此,合理的官员激励和监督机制,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制度保证。但现实情况是,官员晋升激励在促进可度量的经济发展指标不断增长的同时,却忽视了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经济增长绩效提升缓慢。基于2002—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国家审计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官员激励机制的角度,可考察国家审计治理在增进地区经济增长绩效中的作用。官员的晋升激励越强,其所在地区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经济增长绩效越差,而国家审计治理则明显抑制了官员晋升激励对经济增长绩效的负面影响。国家审计在提升经济增长绩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治理作用。1  相似文献   

11.
城市竞争与政府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竞争是经济竞争的一种类型,政府竞争是嵌入在经济竞争中的政治晋升竞争和博弈;在竞争主体、内容、方式、目的和结果上,城市竞争和政府竞争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行政性分权和财税激励是两者形成的共同的逻辑起点;当前,政府是推动城市竞争的核心角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斯图亚特是英国贵族官员腐败行为比较突出的时期。英国社会的转型、庇护制的确立、经济政策的变化、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监督机制的缺失促使了这一时期英国贵族官员腐败行为的泛滥。这一时期贵族官员的腐败行为主要发生在社会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海军的经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早期斯图亚特英国贵族官员腐败行为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斯图亚特是英国贵族官员腐败行为比较突出的时期。英国社会的转型、庇护制的确立、经济政策的变化、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监督机制的缺失促使了这一时期英国贵族官员腐败行为的泛滥。这一时期贵族官员的腐败行为主要发生在社会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海军的经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唐代灾害频发,演变趋势呈现中前期相对较低、后期较高的特征,发生区域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基层地方官员承担具体的救灾工作,务虚性的救灾行为较少。灾害奏报制度完善,日常规定和官员出巡相配合,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对地方官员进行赏罚。考课制度与灾害奏报体制在运行中存在矛盾,影响救灾绩效与官员救灾方式的选择。灾害救济成效显著者获得荣誉褒奖和职位升迁的激励,弄虚舞弊或救灾不力者遭受朝廷贬谪或被百姓殴打或者击杀的后果。"灾异天谴论"与考课制度共同制约着官员的政治命运。灾害的发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5.
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对于政府官员的渎职,提出了设计激励制度和改造组织 信息结构2种解决方法,证明了在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下,对政府官员进行寻租的行为将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6.
"拥挤效应"指当内部动机是行为发生的首要条件时,外部激励会削弱个体从事该行为的内部动机水平。教学行为本质上是由教师内部动机推动的创新行为,因此,质疑简单地使用外在奖励以激励教师教学行为的做法。为了更好地使用外在奖励,建议:(一)教学动机培育与激励制度设计一体化;(二)以教学自主权的拥有来培育教学动机;(三)"外部激励"应聚焦于教师质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以政治晋升和财政分权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是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法宝,但这套激励机制在调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其环境行为产生激励扭曲。现今关于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定量研究由于价值取向和数据尺度等的因素,对两者间相关系数的测度结果差异显著,甚至互相矛盾。文章采用Meta相关性分析法对有关中国省级地方政府与环境质量关系的41篇文献进行研究,降低了计量工具变量对相关性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晋升激励与环境污染,晋升激励与环境规制,竞争压力与环境污染,竞争压力与环境规制,这4项研究假设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它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双重激励即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本文试图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给与理论和经验的系统解释,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大都是由于党政官员的不当行为等造成的。而群众的拥护和认同是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在社会转型阶段,如果再不以新思维面对这个问题,不仅政治稳定无从谈起,执政合法性也会受到挑战。而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求党政官员观念的转变,并以此促进其执政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也是竞争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垄断不仅表现为实际上的对生产或市场的一种垄断状态;而且它还表现为各种排斥竞争的行为,即"限制竞争行为".中国的垄断主要不是凭借生产集中度,而是凭借行政权力.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的危害性,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恶化了市场竞争条件.惩治垄断行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反垄断法律制度,强化垄断管制,促进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