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11月,我们有幸抵达广西贺县土瑶地区——沙田乡大冷水村参观访问,发现土瑶的生活习性与连南排瑶的生活习性有许多相似之处,为此,笔者有意识地作出下列比较,借以窥觅定居瑶族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及土瑶与排瑶之间的某种关系。 一 众所周知,瑶族过去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动荡的历史。瑶族在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动  相似文献   

2.
生活干广东原乐昌县东西二山一带的过山瑶有悠久的历史,元明之际已在此生息繁衍,与今日生活在这一带的瑶族有前后继承关系.在明正德九年至清道光十一年的300多年中,乐昌瑶先后三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是北江上游地区瑶族之首.由于耕作方式,王朝征剿和征调等原因,从明初起乐昌瑶相率向外迁徙,今生活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4省区24县以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的过山瑶,多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乐昌县.乐昌东西二山(其中西山在今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一带)是过山瑶的重要祖居地之一.过山瑶尤其国外过山瑶对乐昌怀有特别的感情,主要由于从乐昌外迁的瑶族众多,以及乐昌有一段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日子和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巴马、大化3个瑶族自治县和凌云、田东、东兰、风山、南丹、马山等十几个县境内。“布努”系自称,他称有背篓瑶、安定瑶、土瑶、番瑶等。据统计,1982年布努瑶总人口约40余万,占全国瑶族人口总数的28%,是仅次于盘瑶的一大瑶族支系。布努瑶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广泛分布在云贵高原边缘广西境内的石山地区,以耕山为业。对布努瑶的经济生活,学术界有关部  相似文献   

4.
地处广西西南边陲的那坡县,是个以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县。那坡县共有瑶族3,993人,主要为蓝靛瑶和大板瑶,此外还有“土瑶”522人。这部分“土瑶”目前主要分布在该县两个乡的五个村屯和城厢镇。其中,合龙乡仁合村荣屯是土瑶最大的聚居村寨,共有310人,其余则分布在共和村(53人),坡荷乡的善合村(104人),果把村(7人),永安村(50人),城厢镇(7人)。“土瑶”,又称“铁瑶”,“六瑶”。为何叫“土瑶”、“铁瑶”,其原意尚不甚  相似文献   

5.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省、自治区,共二百多万人口,其中,广西占百分之六十一之多,自古就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说。历史上瑶族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人们根据其服饰、习俗等特征将其分为顶板瑶、盘古瑶、过山瑶、红瑶、花瑶、白裤瑶等30多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在长期与周边各民族杂居交往中,多数瑶族还兼通汉语、苗语、壮语、侗语等。他们多在海拔一千至二千多米的边远山区劈山筑寨,开土造田,过着自耕而食,自织而衣的与世隔绝般的自给生活,有着极强的生命创造力。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6.
<正> 瑶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以及历代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其中部分瑶族被迫在南岭山域内迁徙流动,素有“过山瑶”之称。我们在调查过山瑶迁徙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在该族群中,保存了大量用汉文记载的谱牒。这些家谱宗牒记述着过山瑶的来源和各家族的组织繁衍情况,保存了该族群有关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宗族文化及地方史料,是研究瑶族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梁启超曾指出“族姓之  相似文献   

7.
过山瑶是南岭民族走廊众多瑶族支系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他们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居山游耕的生活,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对过山瑶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边远瑶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瑶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宋元时期,瑶族就散居于两广与湖南接壤的五岭一带,此后,由于长期向南迁徙流动,形成了“南岭无山不有瑶”的局面,但从总体上看瑶族的分布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据统计,瑶族共有2134013人,(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325118人,占瑶族总人口的62%以上,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大化、恭城、金秀、富川等瑶族自治县内,其余散居在灌阳、贺县、龙胜、凌云等  相似文献   

9.
瑶族《过山榜》中的婚姻文化黄志辉瑶族的《过山榜》,又称《过山牒》、《过山榜文》、《评皇券帖》、《评王券牒》、《评王券帖》、《评王券牒文》等。它是占瑶族人口一半以上的过山瑶所珍藏的用汉字记录的文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它不仅记载了瑶...  相似文献   

10.
棉支系,或称优棉(yiu Mien),是过山瑶中一大族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明清后部分则迁移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又移居欧美国家,人口近百万。因远古以盘瓠为图腾,以盘王为始祖,该族群亦称盘瑶。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等诸种社会原因,优棉这支过山瑶族群,长期以来依山而居,从事刀耕火种山地游耕农业生产。这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优棉信仰体系打下了特殊烙印,并深刻影响着整个族群的传统思维。还愿是优棉族群一种传统的宗教祭祖仪  相似文献   

11.
过山瑶是对瑶族的又一称谓(或为别称),它浓缩了瑶族先民千百年来漂洋渡海、翻山越岭、过山吃山的历史进程,形象反映了瑶族历史生活画面的社会学意义.瑶族人民在过山吃山的历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生存智慧,主要包括:以盘瓠神话为发端,创造盘王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借用封建王朝名义,创作《过山榜》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从北往南迁徙,过山吃山种山以实现民族大转移.盘王精神永远激励着瑶族儿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2.
瑶山,是瑶族人民生息、繁衍的摇篮。如何发展瑶山经济,是瑶族人民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贺县瑶族山区为例,试作探讨。 (一) 贺县瑶族属盘瑶支系,有36518人(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他们除极少数居住在丘陵地带外,绝大部分居住在高山密林之中。贺县瑶山土地肥沃,山林资源丰富,以种植为例,主要有: 1、杉木。瑶族群众历来有种植杉木的习惯,杉木成材后砍伐销售或就近加工制品,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3.
桂江中游一个瑶族村落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浦县位于桂江中游流域,境内四周环山,中部低平,南部的三河乡境内有一片平均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直抵金秀县境,是为大瑶山的延伸部分。三河乡是一个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瑶、壮多民族杂居乡。三河乡的瑶族,有的散居在以汉族人口为主的村落里,有的集中居住,形成瑶村,田厂村和冲口村就是两个瑶族聚居的村落,它们位于平原与山区交界之处,两村相连,没有明显的界限,村落在山腰,北边山脚下的平原是耕作区,南边村后是广阔的山地,IWe年有人口近700人。田厂村瑶族自称“尤棉”,他称则为“盘瑶”、“过山瑶”。上世纪中叶,因…  相似文献   

14.
1990年,我刚从法国回来就踏上了前往广西富川、贺县(即贺州)的道路,开始了我在国内的瑶族调研.徐杰舜教授几乎也在同时到贺县调研.我们都在追随费孝通先生瑶族研究的足迹.费先生早年所做的花蓝瑶调查就发生在广西的同一个地区,都属于历史上的“大瑶山”①.此前,徐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在张有隽教授的带领下,已经进入到了瑶学领域.我与徐教授对瑶族研究,没有约定,只是邂逅;这一缘分从此便再未拆开,一直封存包裹着.那时与徐教授一起做瑶族研究,他是兼做,我是专做.  相似文献   

15.
山的民族     
我们瑶族是世界上典型的耕猎型山地迁徙民族,有“南岭无山不有瑶”的说法。瑶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无不与山相联。自秦、汉起,我们的先民就从长江中下游一带往南迁徙,沿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大瑶山、云开大山、十万大山、苗岭、九万大山、六韵山、哀牢山等大小山脉组成的条条艰难崎岖的“山之路”不断往南走,进入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云南等省区的广大山区。有的继续沿着绵亘的山路越过国界,进入东南亚地区的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有的甚至远渡重洋到了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这些在国外的瑶胞约有60万人。由于山隔水阻和频繁的迁徙,历史上瑶族的自称和他称计337种之多,是中国各民族中自称、他称最多的民族。傍依群山的巨大胸怀,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也具有山一般的性  相似文献   

16.
湘南行随感     
刚刚结束了湘西的采访,又同民委的同志一起踏上了湘南的旅程。湘南处于南岭山地,是湖南省瑶族主要居住区。这里除瑶族聚居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外,从湘粤边境的骑田岭到湘桂交界的都庞岭和越城岭,几乎每个县都杂散居着瑶族。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带的瑶族是有悠久历史的。据《梁书·张缵传》记载:“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傜蛮者,依山而居”。对这些瑶族,过去多被称为“过山瑶”,即以开垦山地和采用休耕轮作而得名。长期以来,他们顶风冒雨,披荆  相似文献   

17.
(一) 瑶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散布在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他们随地开荒,利尽一山,再种一山,对于这些地方山地的开发是有巨大贡献的。但是在封建社会里,他们受着严重的经济剥剥、政治压迫和民族歧视,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清朝政府对他们另立“瑶牌”进行统治,对于瑶、汉间的争执和狱讼,每次都是抑瑶而护汉。利用他们的矛盾,使其互相仇视和残杀,消灭其反抗力量。这种人为的歧视,即使是清政府某些官僚,也认为是不公平的。如唐鉴说:“瑶亦人也,以人视瑶则瑶易治,以瑶  相似文献   

18.
瑶族勉语支系家传抄本《评王券牒》(过山榜),流传相当广泛,桂、湘、粤、滇甚至海外均有抄藏本.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册(以下简称《调查》)一书,收录抄藏本89件,但具备或基本具备《评王券牒》内容的(包括各种同文异名的),只有近四十件相类的藏本,其文字、内容有一致的,也有参差、互异的地方,又大略可归纳为繁体、简本二种."繁本"文字较拖沓、俗陋,多在三、四千字间,当是较"原始"的本子;"简本"文字较通顺、简炼,删去不少"闲文",全文约二千字,可能是后人据"繁本"改写、较晚出的本子.笔者  相似文献   

19.
<正> 瑶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6省(区)的130多个县内,人口达21 3.4万,内部有过山瑶、八排瑶、布努瑶、平地瑶、顶板瑶、蓝靛瑶、白裤瑶、茶山瑶等等支系。平地瑶主要居住在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的交界地区,属盘瑶系统。本文拟对其分布,源流及特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历史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瑶族人民珍藏的《评皇券牒》又名《过山榜》、《过山牒》、《龙凤推》、《瑶人来路祖途》等,外国专家学者称为《瑶人文书》。它是一种汉文文书,比较详尽地记述了瑶族的形成、特征、迁徙、文化及其社会发展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是研究瑶族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文献。许多专家和学者曾对《评皇券牒》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本文亦想对《评皇券牒》进行一些探索,寻觅瑶族的历史及其迁徙,以此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