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问题,大家立刻都会想到《矛盾论》中的一个著名论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是,有的同志对此却提出了疑义。他们认为,外因不仅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根据;内因和外因可以互相转化,并无绝对的根据和条件之分;外因也不一定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可以直接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作用;坚持“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必然会导致唯心论和悲观论,等等。这就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矛盾论》的论断究竟对不对?这不仅是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应当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2.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当前哲学界普遍承认的说法。我认为外因本身是复杂的,它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切外因都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于这一问题,我想作一初步探讨。外因作为一事物以外的他事物作用于该事物,它的作用方式可以表现为:或者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阻扰、破坏该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或者以其一部分要素或其内部要素矛盾运动所产生的新要素,直接进入该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或者以其全部或部分要素的整体性矛盾运动直接作用于该事物。先讨论第一种情况。倘若他事物释放出能量去促成、影响、制约或阻扰某事物内部要素的矛盾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外因是需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为能量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它可以在物  相似文献   

3.
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中,传统的观点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认为,把内因和外因绝然地分割开来,去分别研究它们的“决定作用”或“条件作用”,是不够科学的。我的看法则相反,不是内因起着一种作用,外因起着另一种作用。而是内外两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产生一种作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的命题应该是:任何事物都要同外界发生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实现同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唯一动力。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基本观点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观点绝对化、模式化地理解,与生活实践不符,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路线也有不一致之处。从实践者的立场看,相互作用已经作为前提包含在内外因关系中,内因提供变化发展的可能性,外因提供变化发展的现实性,二者的作用只有依据发展实践的具体情况,才能予以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5.
荣小红 《学术探索》2002,(1):108-110
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只是一种外因作用 ,教育者不可能把教育内容简单直接地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就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收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人们可以彻底认识世界”,这是两个传统的哲学观点。我们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不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毛泽东同志也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论述明确揭示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可分离性,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  相似文献   

7.
对内外因关系的再思考蔡永生哲学教科书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作用概括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对内外因关系的传统理解能够说明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哲学教科书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作用概括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对内外因关系的传统理解能够说明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将这种思维模式固定化、绝对化,对内外因关系的理解就不全面,因而也不够科学。因此,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内外因思想,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对内外因关系和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家关于内外因关系的思想,是我们重新、认识内外…  相似文献   

9.
内因和外因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原因的重要原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这个原理,围绕着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能否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否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热的讨论。有的同志不从事物的运动形式,而从事物的静止状态的结构来区分内和外,不从矛盾的交互作用来理解内因,而是孤立地把矛盾的这一方当作另一方的外,把另一方当作这一方的外。如在社会历史领域,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看作是外因。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互相看作是外因。从这一前提出发,有的同志提出了外因也是根据,外因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按照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外因决定论。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必须弄清内因和外因概念的由来,明确内因和外因概念的涵义,确定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就这  相似文献   

10.
宗教问题与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又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在我国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 ,现今我国信仰宗教者有 1亿多人 ,已形成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并存的格局。我国有近 2 0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同一宗教 ,宗教文化和民族习俗往往交织在一起 ,使宗教的影响在少数民族中更为广泛和深远。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 ,党的建设尤其是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就必须重视宗教问题 ,做好宗教工作。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 ,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  相似文献   

11.
再论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外哲学史上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可概括为四种不同观点。列宁和毛泽东都十分强调内因的作用 ,因此常被视为“内因决定论”者。“内因决定论”对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并不是最完善准确的概括和表述。“内外因力量对比论”才更完善和准确。其内容有七个要点 ,与“内因决定论”的根本不同在于 :内因和外因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作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力量大的一方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党制是一种重要的政党制度,在特定历史阶段和当今世界某些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归纳出一党制的含义和分类,并以一党制的两种亚类型法西斯一党制和苏联一党制为例,从政策制定、职务任命和政治恩赐三个方面探索了一党制框架内的“政党-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是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农联盟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农联盟理论的继承,是构建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的“外因”,这个“外因”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这个“内因”起作用的,而对中国工农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为构建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提供了理论前导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介:内外因关系的理论缺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外因都是对事物发展动力的理解。对传统的唯内因是事物发展决定因素的理解的超越 ,并未表明对内外因关系的质的全面占有。其理论缺环在于 ,对中介是内外因互动关系发生的决定性根据的忽视。在逻辑性层面 ,仅仅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等于“空洞无物”。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的逻辑发生 ,必然以中介的逻辑存在为前提。这里的中介 ,不是“一般的中间环节” ,而是统摄内外因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存在。没有中介 ,就没有内外因互动关系的逻辑发生。在现实性层面 ,内因和外因间接形态的互动关系的发生 ,必然以中介的实在为现实根据。内因和外因互动关系的直接形态的现实构成 ,以决定内外因间接形态关系的中介为现实前提 ,其发生规定于场态中介的实在。从“改变世界”的立场出发 ,没有中介 ,也就没有改变世界的内外因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央颁布实施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不仅明确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作为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之一,而且把“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既要从严治标,更要着力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原则”之一。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任何事物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债转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 《江汉论坛》2002,(10):93-95
债转股在广义上是一种债务重组手段,但我国的“债转股”是一种狭义的政策性债转股,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目标指向。政策性债转股在国际上已被证明是一种解决银企关系紧张问题的有效措施,我国也主要参照了国际上的做法。但我国现阶段的“债转股”主要是按经济学思维方式运作,由政府仓促推动的,缺少法律的宏观考虑和制度配套,因而在现实操作中困难重重。法律在“债转股”动作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必须发挥法律的价值,突出法学家的贡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论证、规范,才能找到国企改革的正确路径。只有对“债转股”进行法律观念上的思考和法律对策上的分析,才能使之操作理性化、规范化,促进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探讨生产力发展的动因,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因,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外因怎样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过程,是从理论上认清生产力的本质,并在实践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术界不少同志在分析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因时,常常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这种理解当然没有错,但不全  相似文献   

18.
“悲剧”这个概念首先是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出现的,随着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由于戏剧中的悲剧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因而愈来愈产生工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它不仅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而且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这里的“文学艺术”泛指文学和诸多艺术门类,非单指文学这种艺术),甚至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运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部门,并且由此产生了一些派生概念,诸如生活中的悲剧、美学上的悲剧,悲剧性、悲剧艺术以及悲剧因素、悲剧性格、悲剧冲突等等。  相似文献   

19.
青海小城镇起源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小城镇体系是由县(市)级城镇、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集镇三部分构成的。本文试图探讨青海这一历史上长期作为边戎之地的地区,其小城镇的形成有什么特殊性。青海目前已有的(历史上曾经存在,后来消亡的城镇不在考察之列)小城镇的形成过程不存在一个一致的模式,而是有以下若干种类型,通过这些类型我们不难从中观察到许多不同于内地城镇起源的特点。一、“塔堡城镇”。起源于政治军事中心的城镇,这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县城镇和部分建制镇的主要形成类型。“塔堡城镇”是美国学者万斯门.E.Vance.及)在《人类的特定舞台》(1977…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社会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以广阔的经济领域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形态,它主要由三个核心性命题构成,即“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经济行动具有社会性的定位”和“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它在架通经济学与社会学,从而深化对社会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