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故事以耻辱的红字为线索,描写了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这部小说:对主要人物的精心刻画;对宗教摧残的无情揭露;对“A”字象征意义的多重赋予。“红字”是一个罪孽的标签,变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虚伪的宗教面纱掩盖不住真实的人性,它会像蔷薇花一样永远绽放!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红字A在小说《红字》中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者在作品中采用的象征手法贯穿始终,而《红字》中的"A"在作品中有着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霍桑的《红字》中,女主人公因通奸罪被迫在胸前佩戴耻辱符号红字"A",而到故事结尾,它却变成了一个表示赞赏的符号。根据俄国符号学家巴赫金的符号学理论,符号是意识形态的物质中介,任何一个符号中都交织着不同社会倾向的社会重音,由此而产生符号的折射。《红字》中的符号"A"的意义变化,是主人公与当时的清教社会的不断交流与对话,从而导致符号产生折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19世纪杰出小说家霍桑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弥漫着复杂而浓厚的清教色彩。《红字》中运用了“伊甸园”原型、“亚当—夏娃”原型、“替罪羊”原型等不同原型,从中可以窥探作家对清教既认同又怀疑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6.
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红字》而一跃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红字》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得到世界的公认.本文通过对霍桑的生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的介绍,进一步推介他的小说《红字》,分析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心理活动.通过白兰的悲惨遭遇,揭露伪善的宗教对人们精神、心灵和道德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红字》出版后,立即赢得美国读书界的强烈反响。它是第一部跨出国界赢得世界声誉的美国文学名著,带有特殊的思想文化烙印,散发着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使人们感动,也使人们思索。小说以红色A字(Adultery)第一字母,通奸标志展开故事情  相似文献   

8.
身体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历史缩影。打上印记的身体进入写作,标志着身体从无表现性的状态进入写作的过程。在这种身体符号的叙述中,身体本身成为一个能指。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红字的解读,见证叙述中身体符号的创造,探究身体标记在现代叙述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会君 《理论界》2004,(5):202-202
一、关于流转税1.销货方未按规定用蓝色印泥在增值税专用发票“销货单位”栏加盖戳记,属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税务机关应要求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如果此时购销双方均已作账,发票联和抵扣联无法退还,应由购货方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取得进货退出证明单交给销货方,销货方据此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其存根联和记账联留存,发票联和抵扣联交给购货方;然后再向购货方开具正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以此作为记账依据。2.所谓“三包收入”,是指生产企业为了搞好售后服务,支付给经销企业的修理费用,作为经销企业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的费用支出。它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红字》的论述,指出作者霍桑独特的人性观是在历史、宗教、哲学、社会等诸多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红字在会计核算中用得恰当 ,不仅可以大大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而且大大地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使会计核算指标更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12.
自从《红字》于1850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对它一个多世纪的关注与批评.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文艺界对它的文学成就的解读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超越了文学批评的范畴,把触角伸向了宗教的、伦理的、哲学的、甚至美学的领域.可是,评论家和研究者们多从象征、宗教或人物等单向度的视角对它进行解析,而没有注意到《红字》其实是霍桑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映射,单维度的视角无以把握其全貌.事实上,霍桑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清教和超验论思想使他形成了爱与恨、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双重性格,他的清教情结与超验思想的纠结完全展现在了《红字》当中.通过分析故事中霍桑的清教与超验两种思想的纠葛,我们更能把握其主题的深刻内涵,更能理解新英格兰时期人们的心理以及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王娟 《兰州学刊》2010,(7):169-173
文章主要研究“V—neg—V0”与“VO-neg—V”两种正反1"3句的生成机制。我们认为正反问句中的“V—neg—V”是由基础形式的动词“V”带上能够恰当表达动词体的否定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构成。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构成的形式是“A—neg—A”,双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形式主要有“A—neg—AB”和“AB—neg—A”两种。“A—neg—A”和“AB—neg-AB”这两种形式与“A—neg—AB”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分别生成“V-neg—V0”正反问句和“VO—neg—V”问句。正反问句中的I范围内的标识语气类型的中心语Foc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两种正反问句中的“V-neg—V”形式和“VO-neg—V”形式移位至Foc位置。正反问句的语气类型已经通过中心语Foc得到标识,所以正反问句不需要投射至C来重复进行标识。  相似文献   

14.
相信大家在使用Word文档时一定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Word文档中出现“A”和“B”两部分,这两部分字体不一致,我们想把“B”部分的字体,改成“A”部分的字体,通常是先选中“A”部分的某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语文》1980年第3期和第5期,先后登载了张文周和邢福义、余大光同志谈“从A到B”结构的三篇文章。张文认为“从A到B”是一种“连用形式的介词结构”,邢、余二文则认为是由“两个介词结构并列组合”而成的“联合结构”。它们的结论虽然不完全一样,论据却是相同的:都认定“从”和“到”一律是介词,“从A”和“到B”是两个结构关系“平等并列”、“不分主次”和“互不修饰”的介词结构。对于张、邢、余三文提出的问题,我们感到有进一步展开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感叹句中“多(么)”、“太”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义、句法和语用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感叹句中“多(么)”和“太”的差别,认为“多(么)”着眼于描述现实的性状、含有夸张的语气;“大”含有比较和确认的语气。“多A啊!”和“太A了!”的结构不同。会话中两者有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完败”是海外华文媒体近年来出现的新词,其用法与“大败”有别,即在“A大败B”和“A完败B”中,“败”具有相反的词义.这种差异体现了“败”的“自败日败”和“破他日败”两种含义,“完败”的出现是对“败”词义系统的完善.在华语视角下,“完败”使相关词语具有核心区与非核心区不平衡、词义形象,多用于媒体和书面语等特点,“完败”可能源自“完胜”的类推.  相似文献   

18.
王维“闲”“空”意趣的禅学再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文史哲》2002,1(3):98-102
追求“闲”、“空”之趣是中国传统自然诗的一般特征,陶渊明和王维是典范作家。但由于王维深受禅宗义理的影响,其“闲”、“空”之趣的生成方式较陶渊明还是有所不同。其一,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观照方面,王维突玻了陶渊明“非A即B”的模式,形成了一种由“非A非B”到“即A即B”的模式。其二,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王维诗歌也一改陶诗的“去俗”之趣,以“合俗”的姿态来对待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而表达一种“不言言”、“不物物”的真意。  相似文献   

19.
赵文琼 《兰州学刊》2011,(7):221-222
文章主要从环境背景、叙事结构这两个方面对隐藏在《红字》后的圣经原型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对圣经原型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休宁县一山村发现南宋抗金名臣凌唐佐的木制神位。 神位为宗庙祠堂祭祀先人设立的牌位。此次发现的木制神位有十多尊,皆为凌姓族人。其中凌唐佐的神位是时间最早的,神位呈丁字形,高约50厘米,宽约15厘米,蓝底红字,上书:“宋徽猷阁待制崇祀乡贤凌公八世祖考讳唐佐府君神位”。据介绍,此神位原先就摆在凌氏祠堂用来供奉的,可惜此祠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