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指的"三人"指的是: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学校的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说到底便是对人的管理,而且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我觉得:应先做好: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识人之智。识人之智简言之就是知人,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教师,才能在工作安排时,为各位教师找到合适的位置"对号入座"。我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非常  相似文献   

3.
正唐太宗李世民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意思是说,治国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才,如果用错人就难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领导者要深谙选人用人之道,具备识人之智、用人之能、聚人之艺。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指的“三人”指的是: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
  学校的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说到底便是对人的管理,而且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我觉得:应先做好: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下君尽己之力,中君尽人之能,上君尽人之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最核心的是如何做到尽人之智,“让天下英雄尽入彀中。”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相应的驭人与识人之术。  相似文献   

7.
筱陈 《领导文萃》2014,(18):125-125
正人当怀揣敬畏之心。细品"敬畏"一词,敬是畏的前提,因敬而生畏,畏在敬之中。敬发自于内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个人,敬什么,看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价值取向。敬畏之畏,是自觉之畏,是基于崇敬、尊敬后生发出的畏惧,敬到极致,畏也到了极致。当我们谈到一些人物,心中自然会生起敬畏之心,那是因为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着人们,这种的人格魅力外化成为了一种感召力,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让人在崇敬中透着畏惧。人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8.
刘军 《决策咨询通讯》2013,(3):66-68,76
和谐社会建设应注重人、自然、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因为和谐社会具有有机论、构成论和整体论所描述的理论内涵和特质,因此三位一体表现出有机性、构成性和整体性。在人生活的自然之网、关系之网和社会之网中,生命存在与延续、个体幸福与发展是有机的、整体的、关联的。在社会生活中,打破自然之网、关系之网和社会之网,鱼死网破的结局是环境生态资源问题、人性善仁信缺失问题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保障失灵问题。在对人而言生存与发展的大系统中,也需要"生态平衡"和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担负的重任——和谐社会建设也必须体现生态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人生最先接受的是父母之恩,尔后接受的是教育之恩和民族国度之恩。受人之恩者需知人之恩,这是施恩的归属。人只受恩,不知恩,谈何感恩,更谈不上向他人施恩。因此,知恩教育尤为重要。在家应知道父母养育之恩,在学校应知道师  相似文献   

10.
毕节试验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胆"试验",实现毕节试验区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深化"三大主题",实施开放带动、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结合毕节实际,推动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管理是管理学的开端,有三个特点:寻求规律、工作量化、严格执行。在信息化社会,科学管理也有其弊端。人本管理是科学管理的新阶段。人本之"人"不是将人作为"物"来对待,也不是指哪一部分的特殊人,而是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无关的"先验"人。人本之"本"指的是人的生命之本、尊严之本、自由之本。在管理实践中,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二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并无尊卑之别。  相似文献   

12.
正远离能量大的人。有一种人总是神秘兮兮,给人感觉来头很大,似乎做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这种人往往不是吹牛撒谎,就是在拉大旗作虎皮。和这样的人交往,容易被其蒙蔽,说不准哪一天被他带到沟里去还浑然不知。远离会来事的人。他们往往整天阿谀奉承,善于揣摩心思、投人所好,甚至想你之未想、急你之未急,特别善于帮你摆平、搞定麻烦。与会来事的人相处,容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部分领导者常常以救世主、大法官、示范者、过来人自居,将自己的思想强输于人,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将自己的价值观强推于人,将自己的经验强施于人,从而导致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扰乱视听、贬损形象、降低威信等危害。对此,领导者要从谋之以公防走心、思之以慎防走神、行之以正防走偏、察之以细防走眼、处之以明防走样、考之以严防走板等方面加以防避。  相似文献   

14.
聂世军 《领导科学》2006,(10):37-38
领导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统领人、激励人、影响人、感化人的行为。领导者要想取得良好的角色行为效果,拥有好的口才是一个重要甚至是必要的条件。好口才没有千篇一律的不变模式,源于其发生作用的机理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同用兵,也分“正道”和“奇道”。若对“正道”加以归纳,以下便是口才发生作用的几种基本机理。以义服之何为义?概而言之,义就是一种责任。同样的人相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责任。对人类而言,就是探索真理、维护共同的崇高价值之义;对国家而言,就是挚爱忠诚之义;对民族而言,就是荣辱与共之义;对法律、道德而言,就是维护公平正…  相似文献   

15.
<正>识人用人、选贤任能,可谓千古难题。但作为晚清扶危救难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于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确有独到见解。居官入仕者,倘能思之、鉴之,必能大受裨益。话说,李鸿章曾向曾国藩举荐三个人,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就让人在厅外等候。那承想,曾国藩散步回来,从察言观色中已有定论,当李鸿章请他当面考察选用时,曾国藩却直言相告:"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服务的工作;中间那位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16.
正《庄子》上有这么一则寓言:"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玩味之余,笔者深深敬佩匠石的"斫垩"之诚,"运斤"之勇,"尽垩而鼻不伤"之高超技艺。同时也为郢人临斤"立不失容"的精神所折服。修正错误与"郢人除垩"同理。"垩漫鼻端",有碍于容;过错染身,有损形象。所以,国人向来把帮人长善救失视为一种美德,褒之,奖之。"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国内国外,大事、难事之多、之重、之频、之复杂,为改革开放20年来所少见,尤其是台湾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岸关系再次出现危机,使不少中国人思考21世纪中国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三戒之"孔子提出,人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把人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结合起来,极富哲理。人生"三要素"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  相似文献   

19.
善解人意: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解人意是中国人优秀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也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十分深远。“爱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善解人意。这是春风化雨式的领导艺术,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做到善解人意,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深入群众,理解人。“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群众的思想如何?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能知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0.
宗承灏 《领导文萃》2013,(24):86-88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起清朝建国以来的头号贪污大案:甘肃贪污案。此案涉案人员之广、官员级别差距之大都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在这场肃贪风暴中,从封疆大吏到州县官员.贪污白银2万两以上的案犯斩首56人,免死发遣46人。革职、杖流、病故、畏罪自杀者数十人。一场肃贪之风横扫过后.甘肃官场为之一空。有人总结甘肃贪污案的特点:无官不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