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专院校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及评估体系的构建》课题组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3)
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比较了我国民办高校与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大学(NAIT)双语教学的学习主体、教学类型与方法的相似性,论述了加拿大社区学院双语教学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双语发展的借鉴意义,并根据对NAIT推行的双语项目的个案研究,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以下简称七百弄),是由瑶、壮、汉三个民族组成的。这三个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交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各个民族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的民族是大多数人)除使用母语外,还在社会生活中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我们把这种个人或某个语言集团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情况叫作双语现象。 七百弄的双语现象十分复杂,分布很广。由于时间和人力所限,我们仅采用面谈访问和表格询问的方法对十四个单位的一千人次进行了重点调查。并且我们试图用社会语言学和社 相似文献
3.
延边双语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公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6)
“双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在英语里,“双语”(bilingualism)指的是“能说两种语言”、“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尤指自幼同时学习两种语言.bilingualism这个词还可译作“双语现象”、“双语问题”、“双重语言制”等等.延边双语现象由来已久,它不仅对不同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同社会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地区双语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有关双语现象的理论为指导,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吐鲁番地区双语现象的现状、成因、特点以及对当地的维吾尔语和汉语方言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何天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双语(Bilingualism),指社会集团或个人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体系;或两种语言为统一的言语集体服务,构成统一的社会交际体系。它是社会集团或个人使用两种以上语言代码体系的结果。双语现象是世界性的,当今世界上很难找到纯粹的单语制民族或单语制国家。我国拥有56个民族,据初步统计,其中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就有37个民族,以其他民族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达25个民族以上。双语现象的普遍存在,已为语言学开辟了崭新的前景,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心理、历史和地理等方面,同第二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双语现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识。因此,与双语现象有关的术语,如双语式、双言式和双体式是不容混淆的。此外,双语式的分类和习得过程也是双语研究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试论加拿大双语制的历史成因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士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探讨了加拿大双语制的内涵、历史渊源和现状, 说明加拿大双语制的形成是殖民者在将土著民族语言排除在外不予考虑的不平等基础之上,英、法这两个建国民族相互竞争,同时又联合起来共同压制和削弱土著语言文化的结果。本文还利用最新统计资料分析了加拿大双语制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鲍春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一种语言通过接触和模仿,引进另一种语言的某些成分是自然现象。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英汉语言的混合。对此,我们应以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双语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从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主观因素两方面,概括了产生双语现象的原因:1、外部客观原因有移民运动、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和跨文化婚姻等;2、内部主观原因有自我认同、语言优越、语言自卑和交流的需要等。双语个体的双语特征主要有:双语言信息符号系统、双语言操作系统和语言发展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安南磨房村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小山村,存在复杂的汉语现象。本文主要从该村的语言状况分析其双语类型、形成因素以及汉语之间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受主体民族二汉族语言文化影响的情况是不相同的。即使在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地位、心理状态的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往往可分出不同的层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清末、民国初期广西壮族地区汉语使用的情况为重点,分析壮族双语现象的特点。文中所用材料主要引自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广西地方史志。 相似文献
12.
冯光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5)
1 挪威现行两种国语——“里克斯马尔语”(riksmal)和“尼一诺尔斯克语”(ny-norsk)。这种双语现象的产生,是有其政治、文化和历史原因的。十三世纪,挪威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但十四世纪中叶,黑死病肆虐欧洲,挪威受过教育的人中,有2/3的人不幸丧生,挪威从此一蹶不振。1380年,弱小的挪威被迫与丹麦订立城下之盟,并逐渐沦为丹麦的附庸,直到1814年才获得自治。挪威与丹麦结盟前使用的是萨加语(saga)。这种语言词汇丰富,表现力强,语法结构比较严密。结盟后,由于丹麦语的影响,萨加语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音素的改变,缩写词的出现,语 相似文献
13.
鲍春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83-84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一种语言通过接触和模仿,引进另一种语言的某些成分是自然现象.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英汉语言的混合.对此,我们应以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新疆双语现象及其对各民族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本文通过对清代新疆双语现象的发展状况和各民族语言的相互影响情况的论述,反映了中央王朝与新疆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勤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和国际交流的效果.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就生产性双语现象也即母语和目的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出一些实效的教学改革思路供业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75-377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已经称为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外学者已经对其定义类型功能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中国学者们近年来也基于中国的实际语言环境,对课堂教学,家庭对话等不同社会领域中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内地唯一英汉双语广播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开场白中语码转换进行研究,使我们对于双语媒体中看似普通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丁石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57-61
双语现象的发生是根基于母语文化的传统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等条件之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吸收、融合、互补的最直接体现。从双语现象的历史演变轨迹以及发展趋势来看 ,一方面表现出对不同文化之间互补互动的依赖关系 ,同时又表现出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胡书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该文论述了四川彝藏地区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教育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双语制教育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同时还指出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以使双语研究与双语教育沿着科学化、规范化、民族化的道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76-80
停顿现象经常出现在二语学习者的口语输出中,停顿的频率越高,时长越长,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则越低,交流也会受到阻碍。本文从心理语言学中双语词汇通达的角度讨论了二语输出中的停顿现象,分析发现停顿源于在概念表征层面对母语和二语词汇层的同时激活,母语词汇层参与了目标词的选择竞争。为了减少母语在口语输出中的干扰,二语学习者应该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技巧以增强二语的激活,同时加强对母语的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