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斯宾诺莎伦理学坚持从理智中引伸出道德的基础、内容、标准和理想来,具有理性主义的显著特征;其思想内容可凝结为“意志和理性是同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在理智的指导下控制情感”以及“至善即对神的理智的爱”等相互联系的著名命题。斯宾诺莎把理性主义全面、深刻地贯彻于伦理学中,具有强烈的反宗教神学道德观的历史意义;在理论上也富有令人注目的辩证法因素。此外,面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掀起,斯宾诺莎伦理思想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尤应为我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把他最成熟的作品称为《伦理学》,但此书不仅包含他的伦理学思想,同时也包含形而上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思想。然而以往人们很少关注伦理学与后面这些学科(甚至是他的总体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少从"形式的"方面研究他的伦理学概念的内涵。换言之,人们很少对他的伦理学概念的内在规定性和独特之处进行单独的考察,而这些方面正是本文的核心论题。我们认为,斯宾诺莎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出一种普遍伦理学。对他而言,只有伦理学才是第一哲学,其他各门学科都要为伦理学服务。斯宾诺莎认为,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乃是伦理学的基础,但是它们的奠基作用只有在伦理学的视域下才能切实展开。虽然在《伦理学》中形而上学和物理学最先得到探讨,但是这两门学科的诸多问题(如反目的论、反自由意志等)和既定的方法(如几何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却负载着强烈的伦理意义与色彩,因此,只有参照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他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更为全面深入地揭示他的伦理学的宽广的理论维度;而就其研究内容而言,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乃是对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研究——其中既包括个体的层面也包括人际关系的层面——甚至包括对国家之基础的探究,所以实已突破传统伦理学的阈限,他把以往归诸于神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题纳入到伦理学的探讨范围之内。而这同时也说明,斯宾诺莎把伦理学推进到了普遍哲学的层面,他的伦理学就是他的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3.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  相似文献   

4.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伦理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斯宾诺莎伦理学坚持从理智中引伸出道德的基础、内容、标准和理想来,具有理性主义的显著特征;其思想内容可凝结为“意志和理性是同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在理智的指导下控制情感”以及“至善即对神的理智的爱”等相互联系的著名命题。斯宾诺莎把理性主义全面、深刻地贯彻于伦理学中,具有强烈的反宗教神学道德观的历史意义;在理论上也富有令人注目的辩证法因素。此外,面对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掀起,斯宾诺莎伦理思想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尤应为我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自由学说探析李培湘在西方思想史上,斯宾诺莎是第一个对自由概念作出较全面系统论述的思想家。他认为,“自由比任何事物都更为珍贵。”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矢志不渝地对自由与真理进行着苦心的探求。他从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学等不同视角,多方面、多层次地...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在其著作《神、人及其幸福简论》、《神学政治论》和《伦理学》中多次使用的“神或自然”,在西方哲学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它集中体现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但是,这个片语既不是只有斯宾诺莎使用过的,也不是他首先使用的。据斯宾诺莎哲学的一些研究家考证,“神或自然”早在中世纪西方的许多哲学著作中就出现过,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斯宾诺莎《伦理学》的最高概念。斯宾诺莎从“人性规律”出发,围绕自由和必然、知和行、有限和无限等成对范畴,对“什么是自由”、“如何能实现自由”和“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等重要问题作出了系统的诠释。通常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斯宾诺莎本人对自由的“界定”,这并不确切。斯宾诺莎的自由概念具有理论性、开放性和合理性等思想特征;其本人被誉为近代最新自由思想家中的“摩西”。斯宾诺莎的自由概念富有远见卓识和启迪意义,当令今人思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欲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传统哲学史研究的语境下,这个概念却时常被忽视,而我们对斯宾诺莎的人类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解之所以无法深入,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根源于此。虽然欲望并不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最终根基,但却是他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在他的本体论和伦理学之间建立有机关联的关键环节,他的伦理学的创新之处也必须参照欲望概念才能得到清晰的展现。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斯宾诺莎为欲望所赋予的新的本质和特性,例如,欲望不再以缺乏作为自身的根本规定,而是成为了力量的表现;欲望不再以善恶作为自身的评价标准,而是超善恶的。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有望对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甚至对斯宾诺莎的整个哲学体系构建新的思想形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探讨斯宾诺莎对于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学说的批评。斯宾诺莎的自然权利学说虽然继承了霍布斯的相关思想,但却批评了后者的不彻底性。斯宾诺莎认为,霍布斯没有将他的反目的论精神贯彻到底,因此不能融贯地解释人的自然状态以及自然法。斯宾诺莎从“自然的同质性”原则出发,将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等思想彻底地“去道德化”,认为人的世界并不是自然世界整体的例外,并且把权利等同于权力和力量,从而合理地解决了霍布斯的困难。但是斯宾诺莎的哲学仍然认为,人凭借理性在自然世界中占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因此他仍然预设了人是自然世界的例外。  相似文献   

10.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第一部分的命题十五——“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存在于神之中”——是全书的核心命题之一,因为它简练地表达了斯宾诺莎哲学中实体与样态的关系。不过,这个命题看似清晰明了,实际上却充满了歧义性,历代斯宾诺莎的研究者为此一直争论不休。自18世纪初以来,以倍尔为代表的传统研究者从笛卡儿的角度理解斯宾诺莎哲学,把属性和样态看成是“寓于”或依附于实体的性质,并且由此批评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自相矛盾。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柯莱尖锐地批评了倍尔的“寓于”解释模式,并且以“因果”解释模式取而代之。不过,柯莱的因果解释模式也面临不少困难。本文依据对斯宾诺莎《伦理学》文本的解读,对这两种解释模式进行分析和反思,并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哲学向德国观念论的过渡中,斯宾诺莎对笛卡尔的批评与反驳至关重要:笛卡尔的精神实体“自我”遭到斯宾诺莎实体、属性、样式三论的消解,为康德与德国观念论的主体之路打开了局面。斯宾诺莎“神即自然”的泛神论肃清了笛卡尔基督教“超越神”的残余,主张至善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真正的幸福、至善与对神的爱是共属一体的,这为德国观念论理性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立场开辟了道路。笛卡尔认为,心灵不能完全统驭激情,斯宾诺莎则通过人类理性的理解力来克服情感,致力于寻求改进和提升人类理智的方法论。二者的争辩不但进一步夯实了理性原则,而且也为德国观念论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实体即主体的主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写著作;等等。①本文认为,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特征乃表现在性质上。综观其著作,我们看到,他用来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或论点,大都是模棱两可,交织有两种对立的涵义,表现出两种对立的性质。可以说,他的哲学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重性和含混性。现谨就本体论方面对此问题作出说明,恳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论语》的公理化诠释”研究必需的两个基础。介绍了“公理化系统”的基本元素“假设”、“定义”、“公理”和“命题”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简要勾勒了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到牛顿的《数学原理》、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一运用公理化方法阐述理论的历史脉络,并把《论语》公理化诠释的逻辑起点定位在矛盾的量变阶...  相似文献   

14.
塞涅卡作为晚期斯多亚三杰之一,他的伦理学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特点,是一种带有宗教倾向的伦理学。本文通过对塞涅卡伦理学中表现出来宗教倾向的原因分析,阐述了其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人生需要顺应命运,提倡“克欲求善”以至善为目的的道德学说,并且主张“两个国家”论说。这些思想稳定了当时罗马社会统治,推动了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罗马史学与柏拉图学派的发展与传播,挖掘了人们内心的平静,提倡人们追求“按照自然生活”,能慰藉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几个伦理学难题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之事实如何与行为之应该如何以及联系二者的道德目的,是伦理学基本对象;利己与利他关系,是伦理学基本问题;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是伦理学基本流派。利他主义只主张“无私利他”,其代表当推孔子、墨子、耶稣、康德;合理利己主义只主张“为己利他”,其代表公认是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个人主义只主张“单纯利己”,其代表为杨朱、庄子、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己他两利主义既主张“无私利他”,又主张“利己不损人”,其代表主要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16.
伊壁鸩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伦理学等同为享乐主义,导致对他的误读。实际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从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生理学的快乐提升为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斯宾诺莎给自由的界说是:“凡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做自由。”(《伦理学》第4页)这就是说,必然性是外在的,它限制主体,决定主体,但主体能够从内心意识到这种必然性,把它变为“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这样,  相似文献   

18.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或“神”学是其哲学体系的起点和根基,也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或神概念与一神教的神概念是相互规定和相互诠释的,而且他从“神的目的是存在”推出了“每个人的存在是目的本身”。通过分析斯宾诺莎的著作和相关资料,我们看到虽然斯宾诺莎熟悉一神教,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实体或神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他并非通过规定实体去理解一神教的神,也不可能通过理解一神教的神去规定哲学中的实体概念。斯宾诺莎认为神没有目的,他不可能由神的目的推出每个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摩尔认为,“善的”或“善性质”是不可分析、不可定义的孤立性质或单纯概念,“善的”或“善性质”是自明的,不能通过经验和理性来认识,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从而摩尔把“善”摆在了他的伦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位置上,这使他的伦理学体系具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在这里,摩尔第一次把语言逻辑分析的方法引入了伦理学,开了现代西方元伦理学之先河,对以后的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 苏格拉底的哲学,可以说是地道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哲学”。他把研究道德看作哲学的主要任务。他的伦理哲学的一个主要命题就是“美德即知识”。他把他的伦理学说建立在一种知识论上。在他看来,“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词。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永恒的、普遍的、绝对不变的概念的知识。“美德即知识”也就是说美德即关于善的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