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幼儿的健康和平安是全社会、家庭、幼儿园的愿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可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重要事。  相似文献   

2.
徐亚妮 《兰州学刊》2003,(1):119-121
幼儿健康教育领域是以培养幼儿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在学前教育中占据首要位置并对其他领域起积极作用。直接担任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指导教师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以新的幼儿健康教育观和专业技能素质领导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幼儿心理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幼儿园在显性课程设置上逐步加强了对幼儿心理安全的教育,但却忽视了幼儿园隐形课程对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作用。通过介绍目前幼儿园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发挥幼儿园隐形课程教育作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培养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个人未来对社会的适应与作为,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衰。所以我们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人们将幼儿教育机为福利事业,以让幼儿“学会生活”、“保护幼儿安全、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观念,树立让幼儿个体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开发幼儿智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智汇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为主的观念。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积极开发幼儿智力呢?根据幼儿教育理论,结合本人的幼儿教育实践,感到有以下几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一…  相似文献   

5.
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因此美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美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二是培养幼儿对美的创造能力或表现能力。这二方面应同时并重,不可偏废。审美情感或对美的爱好,是人所特有的本性,不用说幼儿,就是初生的婴儿对好看的玩具、悦耳的声音也能做出积极的反应。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放任自流,让幼儿的审美观自发地形成,必须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方艳 《家庭科技》2021,(3):26-27
近年来,幼儿教育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幼儿只有在温馨的家庭氛围和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中长大才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因此,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幼儿获得全面的教育,不仅促进幼儿学习知识,也培育幼儿的学习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符合当代新课改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7.
杨雨晴 《家庭科技》2021,(10):32-33
幼儿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家庭和幼儿园.出于爱护和关心,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作息乃至人生观念.而幼儿园是除家庭以外,幼儿能接触到的最常见、最具专业性的教育场所和机构,主要目的是提升幼儿各方面的个人能力、扩展幼儿的认识范围,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的技能.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幼儿性度发展状况及其教育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性度和理想性度模式分析,阐述男女兼性的优势和性度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幼儿性度发展问题和女性教育对幼儿性度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在幼儿园引进男性教师、创设符合“因性施教”的教育环境,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双性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教育设想,促进幼儿健康的性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主题课程在各个幼儿园逐渐普遍,幼儿园班级主题墙作为集教育性、实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的服务,对幼儿的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珠心算教育的实践证明,学习珠心算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快速的计算能力、瞬时的观察能力、牢固的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本文探讨了在幼儿园如何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习珠心算作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帮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乐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在教育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具有诚实、自信、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究礼貌、遵守纪律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幼儿教育水平的高低同幼儿教育课程安排有密切关系:课程安排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就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教水平就高;反之,课程安排得杂乱无章、毫无逻辑,就会阻碍幼儿身心发展,幼教水平就低。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课程存在如下弊端:①重教育轻保育;②…  相似文献   

12.
"哲学在当代"征文选登专栏与大家见面了.去年九月我们在《光明日报》刊登"哲学在当代"征文评奖启事后,全国各地中青年作者踊跃来稿,围绕社会进步与哲学现代化、四化实践中的哲学思考、新技术革命与哲学观念更新、自然科学新成就与哲学发展、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沉的、严肃的哲学思考,许多论文大胆探索、看法新颖,具有时代特色.我刊从本期起陆续选登,评奖工作将在一九八七年初进行,到时在本刊公布获奖名单.发表的征文欢迎广大读者评议,并热诚欢迎全国中青年作者继续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3.
杨艳 《理论界》2010,(6):188-189
唱歌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之一。幼儿喜欢唱歌,有的歌曲幼儿会唱之后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或者内容加以仿编歌词,这种唱歌教学活动对幼儿和教师有着不同凡响的教育意义。对幼儿而言:让幼儿产生了良好的创造意识;促进了幼儿的左右脑协调发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对教师而言:适宜地、巧妙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即有机地将几个领域教育内容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孙榕 《家庭科技》2021,(9):28-29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贪玩是其最大的特性,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抓住幼儿贪玩的心理,依据实际情况组织游戏活动,此种模式不仅可以拉近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对其渗透有关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其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吴斌 《家庭科技》2023,(6):50-52
<正>大健康战略体现了我国对全民健康的重视程度。幼儿(1~3岁)饮食一直以来是社会和家庭关注的重点话题,从婴儿出生之际的母乳喂养、奶粉喂养,幼儿的日常饮食摄入等无一不彰显着幼儿饮食的重要性。幼儿膳食搭配的基本原则是安全、合理、营养,基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展。幼儿膳食科学搭配也是解决幼儿挑食、免疫力低下、厌食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幼儿膳食搭配和营养摄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人自幼就应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提出了具体目标与教育建议,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对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等,均提出了合理期望。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年纪尚小,自制力较差,喜欢模仿,身心发展还不完善,这一阶段既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又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期。因此,在学前期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十分重要。绘本中多样的形象和丰富的情节深受幼儿喜爱,有效利用绘本中的榜样形象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芬兰良好的幼儿福利体系、形式多样的政策法规以及公立幼儿园为主导的幼儿教育机构等保证了每个幼儿接受适宜的保育与教育。本文通过介绍芬兰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幼儿教育保教体系的特色,为我国政府提高学前教育的投入、促进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加大幼儿师资的培训、推动幼儿完整保教体系的建立以及推进幼儿教育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面临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幼儿的多元化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现知今幼儿园的教育往往脱离了社会而局限于课堂,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必须与社区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只有三者相互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幼儿音乐教育是一种通过音乐审美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从指导思想、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五个方面对云南省幼儿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