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语称谓多种多样,本文探讨日语称谓及其用法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称谓翻译的规律及技巧。这对于减少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掌握一定的称谓的翻译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比较了英、汉、俄社交称谓方式以及亲属称谓的差异,目的在于使交际的双方在语言交际中选择恰当得体的称谓,使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年龄称谓是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的非实际数字表达的特定称谓,其命名过程深深打上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烙印。这些年龄称谓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命认知,折射着汉民族古老的社会生活状况和文化观念。思维维度表现出直觉体悟、具象托思的传统思维方式;礼仪维度彰显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礼仪规范;价值维度体现了引经据典、以古为好的价值取向;交际维度倾向于贵曲忌直、委婉含蓄的交际策略。对古代年龄称谓进行研究,对于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人际交往中的语言应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东兰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在长期的杂居生活中产生了民族相互之间的民族称谓语言,这些民族称谓语言有自身的内涵,背后隐藏着当地民众强烈的话语情感色彩指向,并在经济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发生变迁,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情势背景。对这些民族称谓语言民俗的变迁进行考究、观摩,对研究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和搞好民族团结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在交际中普遍喜欢使用职衔称谓称呼对方,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刻意抬高对方的职衔,这一现象深刻地折射出了在社会变迁中汉民族文化思想的深层积淀。对汉语职衔称谓进行分类,指出其使用中的特殊现象,并对蕴含于其中的汉民族政治文化与"礼"文化思想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因此社会的等级制度森严,要求"尊卑有别,贵贱有差,长幼有序".这一规范使得人们在使用交际称谓时要含有谦逊、卑贱的意味,以凸显交际对方的身份地位.汉语交际称谓的变化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汉语称谓词来源和构成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称谓词可以表现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忽略称谓词及其意义的时代、地域特点和语义色彩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称谓词典的编纂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英汉人际称谓系统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人际称谓系统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指称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9.
壮语称谓与壮族精神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是人们用来表示亲属或非亲属之间相互关系的称呼 ,它凝结着民族的文化社会意义。本文讨论的是壮语称谓上隐含的关爱幼小、崇尚母性、尊重长者、宽厚待人的精神文明风貌。  相似文献   

10.
媒体语言中“XX哥”类词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认知称谓名词,这类称谓是人们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认知概括的成果,其构造方式主要是转喻.转喻主要通过突显人物的言语、品质、财产、体态语、形象特征、物品、服饰、行为、职业、场所和性别规范等具有个别性、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事物或特征实现的,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类型.这类认知称谓名词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称谓语大量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的社会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由于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等 ,因而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因汉英文化的不同导致的汉英称谓语的差异 ,且分析其差异并探索有效的翻译方法对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社会称谓的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体现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模糊语言理论。本文从社会文化、语用学、模糊语言理论的角度讨论汉语社会称谓语的理据。  相似文献   

13.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社会称谓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称谓语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以及一个语言群体的文化习俗。社会称谓系统是人际称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称呼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成员。本文着重讨论英汉社会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其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确使用社会称谓语是实现成功交际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确切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现状,以大学生言语交际中的社会称谓语为考察对象,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河南省五所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存在拟亲属称谓语使用情况多、不确切、缺环和滥用等现象。对此,有必要规范使用社会称谓语,净化语言环境;创造恰当的社会称谓语,摒除过时称谓,保证言语交际顺畅。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称谓语使用中存在“凝固化”现象,即凝固化地使用有限的几个称谓语应对不同的语境。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称谓语使用的4个特点:拟亲属称谓语使用频率高;女性社会称谓语缺位;对青年人用“喂”或者无称谓频数高于中老年;“女士、同志”这两个社会通称在大学生中不流行。  相似文献   

16.
译者们各自的神话观在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潜移默化地改写或影响了《西游记》中神话人物形 象称谓的英译,而具体的方式或媒介就是通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和采用。通过对余国藩和詹纳尔的《西游记》全译本中神仙称 谓和精灵魔怪称谓的英译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勒菲弗尔的操纵和改写理论、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再加上中国传统 神话观,共同影响了对《西游记》中神话人物形象的翻译与改写。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对兄弟姐妹的行次问题的认知和表述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突出反映在各民族亲属称谓词语系统中。在漫长的岁月中,汉语词汇形成了相当复杂的排行标志体系,尤其是排行最大、次大和最小者的排行标志最为丰富多彩。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语中的排行标志就像镜子,折射了传统社会、家庭、观念的面貌及其变革。  相似文献   

18.
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言的结构规则看,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这个庞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看,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显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为广泛。试图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出发,从比较中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对比,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且对词汇文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以《红楼梦》第54回为范例,把其中亲属称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原文及其日译本的对照,探讨中日亲属称谓体系及其用法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亲属称谓翻译的规律及技巧。这对于减少异文化交流中误解、了解原文复杂的人物关系、掌握一定的亲属称谓的翻译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