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姚志学 《统计研究》1987,4(3):59-61
《统计研究》丛刊第4辑和《统计研究》1986年第3期发表的冯杞靖同志的《关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应用统计学的科学性质问题》二篇文章,就我国统计学界目前仍在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的一个最根本的观点就是,统计科学是方法论科学。数理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由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结合起来的“统计学”,也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郭恩才 《统计研究》1984,1(4):63-66
1984年第一期《统计研究》刊登了林青同志的《<统计研究>丛刊一至九辑述评》。在总结近几年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的情况时,例举了“一些新的具有特色的意见”。列在其首的就是这样一种意见:应用统计学是“实质性科学”和“方法论科学”的结合体,主张一切应用统计学除了研究适用于各该应用学科的统计方法外,也有必要研究这门学科本身的现象的规律。据查,这种观点在我国最初是由冯杞靖同志提出来的。(见冯杞靖:《关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载《统计研究》丛刊第四辑,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版)。对于冯杞靖同志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现提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就教于冯杞靖同志和其他从事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从1978年以来,戴世光同志接连发表了几篇论文,包括1983年11月在第三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实事求是是研究统计科学问题的指导思想》一文在内,内容和写法,大同小异,目的都是为了重复论证他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虚构的科学”的观点。但是,《实事求是是研究统计科学问题的指导思想》一文,与以前发表过的论文比  相似文献   

4.
戴世光同志的文章《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立论新颖,观点鲜明.文中特别突出的论点,一个是“现在国际科学界,只有一门统计科学,也即  相似文献   

5.
在1952年,我曾经编写了一本“农业统计学”。由于本人理论水平的限制,以及当时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该书存在着某些缺点。1953年该书出版之后,尤其在1954年苏联统计学科学会如召开以后,我也感到该书的某些内容有重加考虑和修订的必要。去年七月间张敏如同志在“统计工作通讯”杂志1956第12期上对拙著提出了批评,虽然它对我有某些启发和帮助,但是其中有许多论点还不能令人同意。现在特就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我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1988年初,我提出了建立“统计行政管理学”的建议(见拙著《在实践中推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载《统计研究》1988年第5期).两年多来,对这个建议有种种反映.很多同志表示赞成,也有些同志持怀疑态度.有一位好友曾幽默地问我:“你看是  相似文献   

7.
周恒彤 《统计研究》1995,12(2):44-47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与聂皖生同志商榷周恒彤聂皖生同志最近发表的论文《统计理论研究的目标何在?》①(以下简称聂文),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立一门统一的综合统计学(理论统计学),建立能体现各领域现象特征的应用统计学,建立一门综合系统的统计管理学的意...  相似文献   

8.
日前,拜读了张家平同志的《基层统计体制与服务对象的矛盾》(载《统计》1987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后,我对张家平同志关于统计服务对象与统计体制的矛盾以及由此提出的统计改革方法有不同认识,特撰文与张家平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跨入新世纪之际,回顾与认真审视16年来《统计研究》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绩,不难发现,《统计研究》为中国统计学科的建设与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84年《统计研究》第一期起,就以戴世光教授《实事求是是研究统计科学问题的指导思想》一文为代表,在中国统计学界掀起了关于统计学科问题的讨论。《统计研究》为中国统计学科问题的讨论提供了论坛,为中国统计学界专家的争鸣提供了舞台,100期的《统计研究》,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统计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2年(《统计研究》第1期至第49期)。这一阶段在早期统计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10.
《统计》月刊1982年第4期上陈继信同志《关于多阶段抽样的几个问题》一文,在当前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在社会经济统计工作中,抽样调查所研究的总体,一般分布很广,经常要用多阶段抽样,而我国目前的统计教科书和介绍抽样调查的文章对多阶段抽样的有关问题还很少讨论。多阶段抽样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着重谈谈多阶段抽样方差的计算问题,兼对陈继信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陈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统计学的性质 ,学者早已有所论及。如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并具有大量性、数量性、总体性等特征。现在惠琦娜同志通过《试论统计学的容错性》(载《浙江统计》去年第9期 ,以下简作“惠文”)一文 ,提出统计学的“容错性”性质。科学与“容错性”联系在一起 ,观点颇为新奇 ,想来会引起较多关注。现冒昧把拜读后的几点看法提出商榷。一、统计学的“容错性”涵义何在惠文通过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统计思维的分析后 ,全方位地得出统计学是容错性科学的结论。何为“容错”呢?根据惠文的用语 ,“容”就是“容纳认可”。这显然是指人们的…  相似文献   

12.
戴世光同志《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一文,提出了一门统计学还是两门统计学的问题,主张统计学只有一门,即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统计》2004年第十期刊载了天津行政学院李鸥同志的《统计的哲学思考》一文。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统计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反映了作者较好的哲学功底和对统计行为的深刻理解。但笔者认为,李鸥同志的论述个别地方还不透彻,甚至有些牵强。这里,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与李鸥同志商榷。之一,李鸥同志认为统计是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的,这一论点是站的住脚的。但作者似乎并未阐述清统计在质与量方面的密切联系,至少是没有从哲学的高度论述清统计在质与量方面的密切联系。质量互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  相似文献   

14.
也论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和强度相对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西明 《浙江统计》2003,(2):31-31,28
读了《浙江统计》2002年第7期杨绪忠同志《论统计学原理中的几个基本范畴》(以下简称《范畴》)一文后,颇受教益。尤其《范畴》一文对“统计总体和统计单位如何确定”问题的分析,丝丝入扣,甚是透彻。但笔者也深感《范畴》一文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一、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是平均数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范畴》一文与现行统计教科书一样,认为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是对各组计划完成程度进行加权计算的平均数。同时,《范畴》一文举例指出,“第二种方法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形式,第三种方法为加权调和平均数形式,……。第二、第三种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统计》杂志1989年第1期刊登徐会利同志就《统计》杂志1987年第12期发表龚方同志“怎样计算机械行业的两个废品率指标”一文提出商榷,主要分歧点是由于锻造、机械加工车间责任造成的废品量应否计入铸铁件废品总量的问题;机电工业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1956年第16期“统计工作通讯”所载陈泽昆同志“关于产品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方法中几个问题的商榷”一文,对1955年第11期“中国工业”所载华伯泉同志“工业产品成本计划检查方法的商榷”一文的论点提出批评。我们认为,陈同志对华文下列两点意是正确的,即:“就是他(华伯泉)错误地把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统计学会第44届会议1983年9月12日—22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期间,在议题为《1980年次人口普查》的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以下四篇特邀论文:(1)联合国统计司游允中先生的《1980年次人口普查概况及其中出现的问题》,(2)我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同志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3)法国M·贝利尔及丁·德·比埃先生的《法国1982年人口普查中的编码体系》,(4)美国密执安大学名誉教授L·基什与联合国统计司V·弗玛先生的《普查加样本:二者相互结合的使用与设计》。 芬兰统计学家,曾被联合国派往五十多个国家协助人口普查的卡尼斯托先生被邀请对上述论文进行评论。他在评论李成瑞同志的论文时,对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发言中还对世界人口普查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意见。以下是他的讨论发言全文。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统计局认真学习刘洪同志的文章在1997年第8期《中国统计》杂志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刘洪同志发表了题为《关于当前统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赤峰市统计局收到刊物后,全局上下争相传阅,由于订刊数量有限,无法人手一份,不少同志只好设法搞到复印件。大家经...  相似文献   

19.
从《邓小平文选》第3卷可见,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统计工作,而且善用统计分析研究国情国力和处理政治经济问题,小平同志不但具有现代统计和科学决策的思想,而且还率先采用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描述战略目标,并为统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下面谈谈我学习领会了小平同志这些深刻思  相似文献   

20.
郑尧 《统计研究》1984,1(1):68-71
这是戴世光同志提交中国统计学会第三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的一篇论文。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戴世光同志五年多来所始终坚持的。这就是文中所说的,“1978年,我们在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发起了‘两门统计学’——一门数理统计学,一门以苏联《统计理论》为代表的‘统计学’的科学论战。”但这篇论文更明确地指出,它所批判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