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吐温儿童小说艺术特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三部儿童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创作时间、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指出了这一时期马克·吐温在艺术创作和思想上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 ,他在艺术创作上完全成熟 ;另一方面 ,他在思想上由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转而变得愤世嫉俗。  相似文献   

2.
蜚声国际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对马克·吐温推崇备至.他说:"所有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马克·吐温写的叫《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下简称《哈克》)的书。"①在《哈克》一书中,他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生活中悲惨的现实.马克·吐温自己的论著,如《费尼莫尔·库珀的文学罪责》、《威廉狄恩·豪威尔斯》,表明他是非常了解他的前辈和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并通晓美国文学史的."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学会运用大结构、悟力.这种悟力,早期的幽默大师们在他们的奇闻轶事中曾反复使用过."②马克·吐温充分意识到文学潮流和…  相似文献   

3.
葛欣 《新少年》2011,(6):25-25
一天,虎导演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张海报,原来他要在动物城里挑选演员,拍电影《动物城历险记》。  相似文献   

4.
在19世纪的美国小说创作中,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流浪汉小说在美国的新发展。它体现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基本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流浪汉小说的内涵。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小说流浪汉形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其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同译本看重译之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奠定了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地位,也成为现代美国文学的起源。为了翻译已经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典型并浸透着美国社会与文化影响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译者对该小说进行重译。阐释学的演进、时代对不同版本的呼唤、译者翻译风格的竞争、不同层次读者的期待以及出版社利益的驱动等等因素都一致说明重译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语言的巨匠。他在语言艺术上的伟大成绩集中体现于他最优秀的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之中。这都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很显赫的,为此海明威评价这本书是:“一切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一本吐温的著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之后都不曾有过能同它媲美的作品。”海明威这样推崇这部小说,相当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以荒诞、恐怖小说成就最高。这类小说常以死亡、谋杀为主题,具有很强的恐怖效果。《一桶亚蒙蒂拉多酒》便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坡在这篇小说中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简洁凝练的文风。坡表面上是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但事实上他是在通过故事说明更加深刻的问题,表达自己对命运、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是中国译介作品最多的芙国小说家,他的经典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我国流传的重译本很多。众多的重译证明了这部文学名著的显赫地位和马克·吐温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接受芙学理论从读者和译本两个角度分析了名著如《哈克》流传众多重译本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险记小说论纲--以《西游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同样存在着历险记小说类型,它的发生与游记有密切关系。《西游记》、《西洋记》、《镜花缘》在历险记小说演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家根据文献记载来虚构和想象异域风土人情,寄寓对中国现实的思考与讽谕。与西方同类小说不同,我国古代历险记小说常写群体历险,多采用人物连缀故事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翻开马克·吐温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先是大吃一惊,然后感到痛快淋漓、身心舒畅,为之振奋,随着汤姆的种种危险经历感到超越世俗羁绊,解脱心灵的压抑,心灵世界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这,恐怕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掩卷深思,接世俗的观点看,汤姆真是一个顽童,一个出格的、越轨的、没有教养的野孩子.他打架、逃学、说谎,偷吃姨妈的糖和点心,上课时玩扁虱,做礼拜时恶作剧,在山野丛林中当罗宾汉,到小岛上当海盗….这样的孩子真是不同寻常.无独有偶,相隔半个多世纪,瑞典女作家林格伦又创造了一批“顽童”形象:长袜子皮…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7,(10):13-16
似乎科斯特纳的事业已到达了顶峰,但他错误地作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无用努力,他主演了《罗宾汉:窃贼王子》和《保镖》,在前一部影片中,科斯特纳扮演罗宾汉,他忘了采用英国口音;梅尔·希鲁克斯在他1993年的该影片的模仿滑稽作品《罗宾汉:穿紧身衣裤的男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失误。这两部影片可能已经得到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爱德华·蒙克一生的艺术创作都遵循着:“我要描绘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恋爱的活生生的人们”。[1]他创作的最主要的题材是死亡与爱情,这是他亲身遭遇的内心感受的真实描写。他运用夸张的手法、灰暗的色调、变形的形象,表达了人们的欲望、恐惧和孤独。他的艺术创作是这种内心斗争形象化的描绘,是一种“心灵的写实主义”。蒙克的艺术,对西方现代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无愧为表现主义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以下简称《哈》)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和黑奴吉姆是小说的两个灵魂人物。哈克的语言风格以及吉姆的不标准语言是小说的最主要特点,也因此奠定了方言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张万里生动地传译了哈克的语言风格,成时采用一些非标准言语的翻译方法再现了吉姆形象。然而,一部好的译著应该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以“无”为美的思想,由老、庄发端,《吕氏春秋》、《淮南子》发展,王弼集大成,自魏晋起,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中国美学因而出现了“无为”之美、“无声”之美、“无形”之美、“无言”之美、“无味”之美等一系列“全美”、“大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侧重于审美活动的心理分析,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美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然而,由于人们对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在康德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康德的这一理论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拟就在康德美学和艺术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康德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康德的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主要包含在《判断力批判》的“审美判断力的分析”部分中.在论述了艺术的特质、天才的特征和审美观念的创造形成之后,康德明确指出:“美的艺术需要想象力、悟性、精神和鉴赏力。【u也就是说,在康德看来,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霍普金斯的创作风格突破了十九世纪末那种空泛靡丽的传统,体现了二十世纪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为二十世纪初一些致力于诗歌革新的年轻一代诗人提供了诗歌艺术创作的新模式。本文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特点和贡献,探讨了他的诗歌晦涩难懂的原因;同时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比较。文章还对他的代表作长诗《德意志号沉没记》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就题材而言,沈从文最后的小说集《雪晴》回到了他所熟悉的湘西边地,但这绝非一种简单的重复。身份、语境、言说方式的转变,使得这部作品构成一种隐喻式的表达。小说中出现了画家梦断的情节,推究起来,沈从文的夙愿是创造“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并藉此“重造中国”。“梦断”是对于自身创作乃至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整体结论,表征了他所遭遇的内外交困情形。《长河》、《芸庐纪事》、《小砦》等作品的未完成,凸显了沈从文小说的能力限度:他的想象力往往囿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题材的拓展上缺少一种“历史建构”能力,他所醉心的文体美学也使得他难以从风景画的捕捉中超拔出来并构建真正宏阔的历史小说。   相似文献   

18.
诗心千古见流云──从《流云》小诗看宗白华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先生的《流云》小诗作为创作实践的产物,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他的美学理论中的审美追求、审美理想。本文就此从宗氏对两种文明的思索和探求、《流云》创构出的两种类型的意境、艺术创作的人格基础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在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体裁与形式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两部小说创作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典型意义,两部作品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现实意义与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在这部小说里充满着善与恶的交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同时作家也对蓄奴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笔者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写作特点进行剖析,以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