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一般意义上讲,课程研究范式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部分。对某种研究范式盲目地推崇与应用并不是理性的选择。课程理论作为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共同的“研究范式”,以保持课程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的统一。在研究课程范式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本土化”课程研究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所谓“课程研究中国化”是指外来课程的合理因素与中国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提倡课程研究在中国教育中的具体范式与具体运用,确立中国课程研究的主体性。为了推动课程研究中国化的进程,强化课程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课程研究的流派意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当今西方课程研究范式论析靳玉乐关键词课程,研究范式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423所谓范式,系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范式不是理论,但它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在科学史专家库恩(Kuhn,T.)看...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与过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与调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完善与发展三大阶段。将“背景结构互动”范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制度研究,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制度演进逻辑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以此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制度演进过程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行动机制。展望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立足“两个大局”,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阐释,延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社会空间;利用制度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作为课程的基础学科 ,可给课程研究提供文化学范式 ,其基本原理、基本范畴可为构建课程理论提供基本依据、基本范型。在西方 ,2 0世纪 70年代产生了文化课程理论 ,在我国课程基础的研究中 ,至今尚未明确文化学的学科地位 ,这与课程的文化本质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5.
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走进课程研究领域后,使课程研究在质性研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民族志方法给课程研究带来了转向,即研究方法取向的转向、研究主体的转向和伦理方向的转向。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和情境分析法等是民族志方法在课程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是在扬弃旧制度主义及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之上,主动接纳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成果,并在同其它社会科学的不断对话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体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内在逻辑机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范式在中国教育学界的理论旅行,生成了三种不同的语境.本文基于文本阐释学的"过度诠释"概念,指出了解读教育研究范式的合法性理路,分析了库恩意义上的范式和胡森意义上的范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揭示出教育研究范式的理论内涵.笔者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语境下,库恩意义上的范式转换是不存在的,而胡森意义上的范式转换则是可能的 ,这有助于"教育研究范式"的意义理解和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8.
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与量化研究相对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适用于研究心理的文化性、社会性、意义性等方面。本文通过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定义、质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发展的介绍,进一步探讨了质的研究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质与量研究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开始,文化研究跨越感性描述和哲学认识阶段,进入科学实证阶段,实证主义方法论逐步成为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21世纪以来,文化研究呈现出多视角研究进路和多元化理论趋势,在方法上克服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二元结构内单一选择的局限,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力求建构实际旨向与技术旨向、理性与非理性、静态论与动态论相统一的系统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往课程研制的种种偏颇,提出人化──整合课程研制方法论范式,并探讨其属性。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史在过去20多年的西方历史研究中已经成为显学,它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以往历史的看法。其影响所致,渐有一切历史都是文化史之势。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反思,并对新文化史在中国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作了相应的述评。  相似文献   

12.
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鲁迅研究日益陷入困境之时,韩国鲁迅研究却迅速发展成熟起来,通过对韩国鲁迅研究“成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的分析,提出可以给中国鲁迅研究的种种启示。文章进一步着眼鲁迅思想和创作对于日、韩、中3个民族现代思想文化建设具有的基础性价值,论析日、韩、中3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在鲁迅研究上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历史,提出并阐释了建构“东亚鲁迅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课程范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复杂科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体的、混沌的、非机械决定论的世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调整课程开发模式 ,注重课程设计的情境性 ;更新课程内容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 ;转变评价目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翻译研究方式和理论的概述,指出研究分类差别的理论依据以及翻译理论的前标准范式特征。任何翻译理论假设应具备明晰的结构以提供解释的充分性和可供检测的属性。基于多元学科研究成果的共享翻译研究范式应该形成。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历史悠久,研究范式更迭转换.本文对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历程进行梳理,进一步反思翻译研究中出现的语言学范式,在探索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基础上重构翻译研究的当代语言学范式.文章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将体验与认知相结合,成为体验与认知为一体的活动.语言学是翻译研究的基础,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翻译过程的阐释方面,认知语言学范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希腊神话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论题。国内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从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意识、中希神话的比较以及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影响等视角对希腊神话的内涵进行解读。到了21世纪,受西方新兴思潮的影响,母题学、女性主义理论等介入到了希腊神话的研究中,为希腊神话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外,希腊神话的研究主要包括母题学、神话学、哲学、考古学以及族系学等。对国内外希腊神话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有利于我们把握希腊神话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也能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虽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较为自觉遵循的研究范式,但对这个范式进行自觉深入地研究却一直不够,现有研究虽然重视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但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人“问题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基于解释学的立场,解读“中国问题”必须紧扣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人性发展状态和社会公正三个基本视角;判明问题向度成立的依据,可以从研究范式成立、研究价值、研究拓展三个方面着眼;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问题向度需要理性、人本、公共、公正等核心理念的引领.  相似文献   

18.
以根茨勒对西方各翻译流派的分类为依据,分析和总结了各流派对译者地位及任务的认识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