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蒋新平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是指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和理论中呈现出的对社会的全局、本质和符合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法国文艺评论家泰纳说:巴尔扎克“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有系统”,“他看到了细节,同时也看到了联系各个细节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 文学史家一致公认:巴尔扎克是法国社会历史的“书记”。20世纪美国的福克纳极为欣赏巴尔扎克作品中深沉的历史感,称赞他“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自己拥有的世界”,赞赏他的主要作品为此而“全部脉络相通”。他“象拜望老朋友一样”,经常光顾巴尔扎克。这位曾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有着丰富的阅历,经受过社会生活摔打的美国作家,那么深沉执着地爱上了巴尔扎克,对他倾注了那么深的情感和那么强烈的兴趣,显然是有原因的。生活在南方——这片曾遭受过“南北战争”血与火清洗过的土地上,福克纳自觉地感到自己有责任象当年的巴尔扎克再现法国的历史一样来再现“南方”——  相似文献   

3.
穆木天作为译介巴氏长篇小说的第一人,多方位地传播与接受了巴尔扎克。他翻译的19部小说,让读者走进了巴氏的文学天地;他对作品的深入解读为受众了解巴尔扎克提供了导向,为批评界的进一步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在大学课堂中对巴尔扎克的讲解,为传播的路径拓宽了空间;他在文学思想中对巴尔扎克的认同,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辅助。可以说,穆木天为我国接受巴尔扎克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4.
中国翻译界对巴尔扎克的译介显现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是译介他的短篇,后来译介中短篇,数量由少到多,在选择作品时有实用取向,新时期完成了巴尔扎克全部作品的翻译,注重译本序文的写作是中国译者的一大特色。中国批评界对巴尔扎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缩短了他和中国读者的距离,由于左倾因素的干扰,加之一些批评家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巴尔扎克受到了误解和曲解,中国读者与他无法靠得更近。新时期,中国批评界突破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观照的格局,排除了非文学因素,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使中国接受者得以重新走近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以其独特而深入的生活体验、敏锐的观察力和典型化的概括力 ,在探索法国巴黎社会五光十色的金钱世界中的万象人生、亲情关系和文艺新闻界等方面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 ,金钱也对巴尔扎克自身的人生和创作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他终其一生的苦恼 ,也是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她不幸的人生遭遇给她的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现代心理美学中缺失性体验理论对萧红作品进行梳理,就会发现爱的缺失是萧红生命历程中独特的体验内容,这种体验是她创作的一个动因,也影响到其作品的倾向性。主要表现为:父爱的缺失,导致她对父亲的憎恨,从而上升到对统治阶级的憎恨。爱情的缺失,使她有感于女性自身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爱的缺失,使她追忆童年,寻找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名人轶闻     
巴尔扎克的“放纵” 在巴尔扎克的小书房里,唯一的饰物是一座拿破伦的小石膏象。巴尔扎克感到这位征服者的凝视对他是一种挑战。他在一片纸上信手写道:“彼以剑所未竟之业,我将以笔锋竟其业”。 他每天工作十六小时。在开头的十年里,几乎没有人了解他。他写的作品很难发表。但他不灰心,照样以“狮子般的勇敢”工作着,每天完成二十页,三十页,四十页的写作任务。巴尔扎克就是这样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多产作家。  相似文献   

8.
巴尔扎克的不朽作品<高老头>中,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反面人物的典型伏脱冷.他凶狠、狡诈、野心勃勃,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发者,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制造者,对社会的破坏性极大.作为邪恶化身的伏脱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是当时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土壤滋养了他,二是以人性失落为代价的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孕育了他.  相似文献   

9.
《苏城舞会》是一编值得研究的中篇小说,它不仅典型地反映了巴尔扎克创作的艺术特色,而且极为明晰地反映了巴尔扎克早期的政治观和历史观,通过这部作品的分析,对了解巴尔扎克世界观的整个倾向是有好处的.小说写于1829年,正是查理第十为首的反动贵族集团气燄最盛,妄图全盘恢复旧日的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就在这时,年轻的巴尔扎克充满着勇气,通过他的作品,明确地予示了这个复辟集团的必然覆灭.  相似文献   

10.
亨特教授(Prof.Herbert J.Hunt)继他的簡要的《巴尔扎克传》(Honoréde Balzac)之后,又写了一本論述巴尔扎克作品的大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Balzac’s Comédie Humaine,506pp.Athlone Press)。书中为巴尔扎克的写作理論和意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巴尔扎克逐漸看出自己的作品由于把美学的、社会学的、道德和科学的学說融薈在一起,将会描繪出社会的全貌来。他的“原則”是,社会的現状使人完全服从它的需要,并把人改变得完全不是自己的真正形象了;社会创造了各种各样职业,也創  相似文献   

11.
王闿运的诗文作品虽然模拟之迹明显,但并非完全脱离社会现实、专事模拟的“老古董”。在内容上,王作能切近现实社会问题,表达对民族危亡的关注、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以及对官场腐败的揭露,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王氏求新求变,形成了以境界高远、风神壮阔、情动于中、含蓄蕴藉、工于炼字、清绮雅洁为主要特征的独特风格。造成王闿运诗文被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局限、时代因素和论者偏见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2.
研究指出,海明威作为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作品中体现的生态女权主义已经为众多学者认可。然而,就如他的矛盾人生一样,他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这种矛盾的生态女权观的产生并非偶然,与其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种矛盾的生态女权观的形成是海明威对自然和女性不断感悟的体现,同时也让他的作品呈现不同的而又一致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陆机以东吴贵族及才子的身份而入仕西晋王朝的经历 ,形成了他矛盾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 ,也是陆机赋东吴情结的成因所在。陆机赋中对父祖光荣的追慕与自豪 ,对故土亲人的眷恋 ,对朝代兴衰、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以及对吴楚名物、文化的赞美与张扬 ,都表现了浓浓的故国情愫 ,东吴情结何其强烈 !陆机赋第一次把故国情感引进赋中并对庾信故国乡关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复出之后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底层人物日常生活及民俗民风的描写,体现了其独特的民间情结和审美追求。汪曾祺以文学家特有的眼光,从民间生活中发掘美,进而欣赏美、弘扬美,表现出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在时代政治环境及汪曾祺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间成为汪曾祺真正寄托心灵空间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在丁芒的诗思意识里,他所秉持的诗人个性情感必须与人民的利益、情感相一致的观念明显带有"群我"的、集体的、民族性的和阶级性的特征。在新诗体型的认识上,他主张新旧体诗的互相融合,创制出"短小、集中、格律化"的新诗体式,藉此表现"人"的生命体验、时代风云与民族心声。丁芒从20世纪40年代初——90年代末的新诗创作历程,诗思路径呈现出这样的流变过程:个我人生——社会人生——群体人生——个我人生。其诗境的创造主要表现三大类:抒写个我生命体验;反映现实苦难;讴歌战斗豪情与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作家之中,胡适的日记写得最多最勤也最连贯(中间只有少量的缺失),总计约在350万字左右.胡适日记的特点是:(1)丰富性,个人经历包括思想演变、社会现象包括重大事件、人际关系等等,无不尽记其中;(2)准确性,即可作为一部信史;(3)以思想札记与叙事为主,某些篇章又有一定的抒情意味.鲁迅的日记以记事为主,而且大都很简略.虽无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内心世界的展示,但它对研究鲁迅的行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由于记述简略,所以又必须将日记中的点点滴滴与鲁迅的其他文章,以及他人的记载结合起来,对某件事情方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郁达夫日记是真正意义上的“日记文学”,也是作者的“生活记录”.郁达夫本着固有的真率态度,“全部揭开在大家的眼前”,为人们研究郁达夫提供了最可宝贵的未曾涂改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是用散文笔法来写日记的,许多日记摘录出来就是一篇篇绝佳的散文作品,既有议论更有情节有细节有心理活动,情景交融,形象生动,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粤岭东诗坛曾活跃着一个诗歌社团"壶社",其诗文之多、人数之众,神交地域之广,实乃前所罕见。壶社主人蔡瀛壶,"开岭东百年风气文字神交之先"。他以文字相感召,与当世之士接。其文章道德与并世人物相辉映,时人尊为岭东骚坛之一代风流。本文以其《壶史》①为研究对象,对蔡瀛壶其人,与其诗史及其壶社诗人群之神交活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冯契对中华文化心灵中真善美的探讨,从其哲学核心问题及其哲学心态、中国哲学史中的真与人生理想的认识、善与道德理想、美与审美理想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中国哲学史有长期的研究和可观的成果,但是儒家哲学的源流发展史似乎缺乏哲学专家与专题的专业性探索。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可理解成中国人民的革命世界观由自然到自觉,由自在到主观能动的自为进程,突出地表征在所提的社会理想这一构思上。人生理想,不论是个人理想或社会理想,都要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来实践。若要研究行为主体在群己关系中的自由,必得处理善与道德的问题。道德理想之实践应透过个人道德质量的培养和建构合理之社会伦理关系的规范。社会伦理规范与个人品德虽有可整合性,也有其区别性。他对美感的理解兼摄德哲康德与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康德强调美感是自由的快感,意旨审美经验超越利害关系的算计,是无所为而为的纯粹之鉴赏判断。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的英国处在一个经历重大变化的时期,繁华的表象之下,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科学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都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理查德·杰弗理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之个人生活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观:一、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二、自然中不存在任何目的,计划和任何设计。自然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与人性相悖。三、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形成对比:自然是美丽丰盈的,而人类的生活却那么悲惨。四、人类应该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这取决于人自已——自然可以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模式,可以成为人们受伤时具有疗伤作用的避难所;如果人类不善利用或者一味破坏自然,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