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以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培养人的活动,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方向。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都依赖于人才竞争的时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自然地成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所以探索生物学的教育价值必须建立在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而生物学在此既具有普遍的价值,又能体现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利民 《科学咨询》2008,(12):58-59
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课堂教育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冯晓莲 《科学咨询》2008,(12):86-8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创造性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创造性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生物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而且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21世纪的基础教育正大步迈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概而言之,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说到底是主体性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手段--"探究性学习"也正在深入开展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中学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开展了"自管自律"为主题的德育管理模式,宏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茁壮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它不是追求升学率为主的应试教育,也不是就业教育,它是让全体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心理品质得到培养和数学文化素养得到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全面发展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的智力价值、文化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决定了数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数学思想方法则是这种作用得以发挥的纽带,它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时期数学素质教育中应给予高度重视。1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科学的深刻理解和整体认识中学数学内容是按学科数学要求组织编排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民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民族文化的培养和提升靠教育的改革,通过素质教育的开展来提高人口的素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因为,人口素质是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人口素质的高低不仅反映着一个地区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质量的发展状况,同时亦对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走向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道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合理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课堂教育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当今世界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必然.因此,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已成为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何为素质教育?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也不断在更新,我国总体教育机制也从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型为多元教育模式,既保留了应试教育正向的教学意义,也特别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此,隶属素质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同样须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育,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目前处于一个瓶颈状态,一方面是社会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招生扩大化使得高职入学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逐渐下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高职学生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提出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法,实现对当前高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刘建平 《科学咨询》2008,(10):96-96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第一阵营,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板块,它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它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完善其个性,培养优良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一项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小学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教育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创造性,不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孩子的接受心理来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唐双全 《科学咨询》2003,(10):26-26,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实验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职责,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21世纪的最佳选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培养各种创造性复合型人才.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相似文献   

17.
胡晓 《科学咨询》2003,(16):7-8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的事物进行选择,对学习情况、工作成绩等做出判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习惯,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评价.评价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教育评价则是基于教育的价值判断过程,它是实现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中国教育报>1984年3月"如何评价教师"的大讨论打响了我国现代教育评价的第一炮,我国的现代教育评价研究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的大背景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说,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构建素质教育理想运行模式的先导和内核,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把人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人格气质的一种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的前进。因此,人文素质就在生活、工作和科技创新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哪样的问题,很多职业院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种偏差导致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和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科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本文拟对中学生物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儿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学科教学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因此,生物教师借助学科优势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