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主人公维特兼有双性心理:既有男性之理性与坚韧,也有女性的感性与忧郁,而且女性心理的强度甚至超过了男性心理,这就必然导致维特之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正> 大凡读过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下简称《维特》)和庐隐的《或人的悲哀》(以下简称《或人》)的人,都会感到:尽管两篇小说在篇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下简称《维特》)是18世纪中,德文学巨擘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尽管中、德两国社会情况和文化传统迥异,但是当时两国都面临着社会变革的前夜,一场规模不同,但性质相似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正唤醒东西方两个走向没落的封建王国的子民。通过对这两部享誉世界的小说主人公美学意蕴的比较,我们将更清楚地看出这两部小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程晓甫 《中文信息》2013,(10):205-205
本文中笔者就维特自杀事件进行思考,分析了维特自身精神特质,和其死因的社会和性格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维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国务活动家.他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采取措施加速了俄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领导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并积极参与远东外交决策.俄罗斯学界非常重视维特的研究,在帝俄时期、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其生平活动、发展工业和社会经济政治改革、外交政策及回忆录等各个方面,并且正在不断走向深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张丽 《文史哲》2015,(2):110-117,167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蔓延东北,东北三将军没有根据边疆地区的形势制定特殊的应对策略,而是在迟疑犹豫中不同程度地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听任爱国官兵附和义和团,破坏铁路与俄为敌。俄国远东政策的缔造者维特先是指望中国东北地方当局自行靖乱,保护铁路安全,后随着东北局势的演变,又敦促沙皇出兵东北。义和团运动被扑灭后,维特反对占据北满部分领土,反对在满洲留兵护路,提出了以寻求经济补偿为主的满洲善后政策,并亲自参与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但由于杨儒最终拒绝在俄方修改后的协议上签字,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失败,维特的满洲善后政策也遇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7.
维特与1895年中俄四厘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5年的中俄《四厘借款合同》和《声明文件》,是俄国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的标志,是中俄经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沙皇政府和维特在中俄四厘贷款中的决定作用;中俄四厘贷款的性质及其历史后果,并对维特本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И.А.维什涅格拉德茨基和С.Ю.维特是帝俄晚期并驾齐驱的政治精英人士,两人初识于西南铁路公司,时任公司董事长的维什涅格拉德茨基对维特大力提携。1885年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以谋求财政大臣职务,并推荐维特接任公司董事长。此时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维什涅格拉德茨基提拔维特,维特协助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谋得财政大臣职务,并在他与交通大臣的斗争中出谋划策,充当智囊。但他们两人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貌合神离。维特到彼得堡任职之后,开始寻找新的庇护人,并利用维什涅格拉德茨基的健康状况大肆宣传,使其失宠于沙皇,最终他凭借智慧和健康优势获得财政大臣职务。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虽意图反扑,但无奈实力悬殊,只得依附于维特。  相似文献   

9.
陈慧琴 《阴山学刊》2001,14(4):31-32
新古典主义特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达维特,以古希腊艺术为范本,构图力求严谨、均衡,表现一种肃穆而严峻的美.达维特的艺术,鲜明地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光辉片断,他开辟的画风促进了法国和欧洲19世纪艺术朝着现实主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歌德与郁达夫出生于不同的国度,生活在不同的世纪,但他们却在几乎相同的年龄,出于相近的原因,运用类似的手法,写出了情感与结局都很接近的传世之作──1774年.在德国被称为“狂飙突进”的文学运动中,25岁的歌德出版了《少年维特的烦恼》(以下简称《维特》);1922年,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26岁的郁达夫发表了《沉沦》。维特在爱情与社会上均遭挫折之后,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沉沦》的主人公则在失恋与被人歧视的痛苦中投海自尽。上述两部充满感伤和愤懑的作品,都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  相似文献   

11.
维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国务活动家.他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采取措施加速了俄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领导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并积极参与远东外交决策.俄罗斯学界非常重视维特的研究,在帝俄时期、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时期,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其生平活动、发展工业和社会经济政治改革、外交政策及回忆录等各个方面,并且正在不断走向深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俄国农业改革的艰难推进与斯托雷平的农业现代化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俄国社会的突出特征即村社—等级的封闭性使不同等级利益相左,使专制制度在实施对内政策过程中左右逢源,迟迟不能解决土地占有和土地利用问题。维特领导的财政部和普列维挂帅的内务部为制定农业纲领竞相争宠,二者围绕村社命运和解决农业危机的途径问题意见不一。1905年革命和农民运动迫使尼古拉二世接受维特解散村社的主张。斯托雷平广泛地吸收前人的建议,基本按照既定的方针进行农业改革,但因上层统治者的主观倾向性、放弃旧制度和实施改革的准备不充分以及社会对实施改革的思想准备不足而未果。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是卢卡奇一生著述中的压卷之作。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1961——1971)开拓了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研究,试图以此总结其毕生的哲学探索。然而,卢卡奇终于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心愿。他留下了一部尚未完工的手稿。这些遗稿已于70年代分三大卷用匈牙利文和法文出版:《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黑格尔的错误和真正的本体论》,1971年诺伊维特—柏林版;《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马克思的本体论的基本原理》,1972年达姆施塔特—诺伊维特版;《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劳动》,1973年达姆施塔特—诺伊维特版。根据卢卡奇原来的写作计划,全书共分两篇八章,这些已完成的部分只占其中八分之五的篇幅。值得庆幸的是,60年代末卢卡奇身罹重症自知不久于人世之后,在写完1000页手稿的基础上立即动手为该书写了一个长达30万字的导论,作为全书的内容提要,从而为后人掌握全书的理论线索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这个导论现已作为德文《卢卡奇全集》的第三卷单独出版。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和维持经济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北方论丛》2001,2(5):12-16
李鸿章和维特分别是中俄两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两者的经济现代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超越了他们所代表的封建阶级,在客观上做了历史发展不自觉的工具,同时因他们囿子所出身的阶级的局限,其认识水平未能跳出封建主义的藩篱,他们的经济现代化尝试最终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6.
刘荣林 《河北学刊》2002,22(1):103-105
小说创作美学不同于小说美学 ,小说美学谈小说有什么 ,小说创作美学谈小说怎样去构成。这样 ,小说创作美学从小说创作的主体、客体、尤其是本体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确定小说创作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生和反映某种社会问题的三个阶段,问题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级形态。清代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同时又都是问题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问题小说的开山之作,谴责小说是问题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问题小说创作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小说创作,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关系网络是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关系网络作为社会资本,对劳动力的流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支撑。美国社会学家哥兰诺维特对于社会关系网络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早有研究,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劳动力的流向;社会关系网络为外出流动者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社会关系网络为外出流动者提供一个支援体系(保护人)。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传教士对中文小说发展所作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社会科学》2008,(2):175-179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曾经翻译创作过许多中文小说,在小说理论上也曾提出一些主张.在中国近代对中国小说的变革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在小说观念、小说功能、小说内容、小说语言、小说形式、小说理论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变革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